基于导学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021-09-28林伟育
林伟育
摘 要: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案,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借助导学案分别从加强计算教学、平面几何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几点提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54-02
引言
导学案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一种方案。如果把学生的自主预习过程比作旅游景点的参观过程,那么导学案就像旅游景点的导游图,参观者结合导游图欣赏景点内的所有风景,学生结合导学案完成课程内容的预习。由此可见,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来優化教学过程。
一、借助导学案加强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贯穿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接触到的计算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加强对计算内容的预习,初步了解计算法则,那么,他们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计算教学方面的导学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那么,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运用复习导入法,引导学生预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练习题目,如x>4x-9,这类练习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求出正确答案为x<3。紧接着,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问题列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并进行相应的求解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数轴,展开不等式解集的具体探索。教师还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相关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要判断学生的预习效果,结合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地做到以学定教。
二、借助导学案加强平面几何教学
平面几何教学同样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然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在观察某些平面图形时,总是能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想出相应的解题策略,还有部分学生即便是在观察图形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无法想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可是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不妨在课前设计与平面几何知识相关的导学案,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平面几何能力。
例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教学重难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关于这部分内容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怎样做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有什么特点。在导学案中,教师同样可以呈现练习题目,让学生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并进行运用。
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可以是具体的数学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运用语言,结合图示解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等。如果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解答,教师就可以加快基础知识点的示范讲解,着重讲解示范性题目。
三、借助导学案加强问题解决教学
数学是一门源自生产实践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越来越多教师开始重视问题解决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的培养。然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技巧。因此,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加强分析与整理,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具体的问题情境:兄弟俩赛跑,哥哥让弟弟先跑9米,自己再开始跑,弟弟每秒跑3米,哥哥每秒跑4米,问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当学生看到这一问题时,部分学生会在练习本上画出相应的图示,然后结合图示进行判断;部分学生会结合题干列出相应的一次函数,然后做出相应的判断;还有部分学生有可能没有解题思路,不知道该如何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归纳,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以及答案,要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例题讲解,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借助导学案加强概率与统计教学
概率与统计同样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与概率统计相关的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加强预习,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分析”时,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学习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甲、乙、丙三人竞选学生会主席,三人的笔试、面试成绩分别为:72,82;86,85;90,87。在投票选举中,甲的得票率是34%,丙的得票率是30%,乙的得票率是空白;甲获得136票,乙获得144票,丙获得的票数是空白。问题是让学生求出乙的得票率,丙选票的总数以及三名候选人笔试成绩的极差。有的学生会结合教材内容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解答,有的学生无法结合教材内容做出正确的分析解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计算思路以及遇到的问题总结到练习本上,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