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2021-09-28刘汝芹

求知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刘汝芹

摘 要: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借助各种要素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至关重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助力学生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10-02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品格和命脉,其中包含的舍己为人、敬业奉献等内容是人们思想道德素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类思想与文化不断外延,很多小学生受国外思想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崇尚洋文化、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风气,因此,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为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提供重要支持,就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一)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其中有很多内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将人们日常所见的道德与法治要素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校和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引导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义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密切相关,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对孝文化、忠义文化的解读与教学,能够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家庭美德、个人行为准则、家国情怀的理解。

(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学校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说是文化化人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重视传统文化在小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利用传统文化中批判自省、开拓创新等精神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小学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资源和依据。

(三)传统文化精神能促使道德与法治培养范围逐步扩大

随着小学课程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学的课程体系也日益全面。从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到教育部修改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逐渐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传统文化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和书本中的道德知识,还要求学生有正常的审美情趣、与人沟通的素养、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结合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意识进行引导,从而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四)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相对较好

从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机相对单纯,态度相对端正,务实的风气在学校中十分普遍,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有相对较好的预期和态度。在学校中,对克己奉公、敬业奉献等精神的追求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主流趋势,广大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强,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当前,广大小学生高度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有甘于付出的态度,并且愿意和他人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流,整体上思想水平较高。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功利性明显

虽然近些年我国很多小学开始逐步重视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要,但当前我国各学校的教学依然为社会生产和建设服务,往往重视学生对各种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而对于并不显而易见的思想道德品质、从业精神、人文情怀等却很少开设足够的课程,很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而且很多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对集体或社会的奉献,这使得部分小学生认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等同忽视自己的利益,很少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结合,导致教学内容出现一定的功利性。

(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目前来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是满足传统文化学习需求,并未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发掘,从而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中的知识或案例进行刻板的讲解和列举,很少结合社会选择更加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延伸,很难对相关教材进行创造性利用,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德育实践有限,学生认识不深

社会实践是深化学生理解的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而言,提升各种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提升学生对正确思想道德的认识同样如此。如今,各种类型的思想文化充斥社会,很多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不小的影响,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小学很少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普遍缺乏亲身体验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机会,德育类实践课程较少,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和细致。不少学生可以自主判断哪些是优秀文化,哪些是有害的文化,进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也较为关注传统文化。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思想在我国盛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此以往,社会的风气必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结合相关调查可以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目前,各小学更重视传统文化的单链式学习,在小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在过去的教学中,更是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便导致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方式不够自然,甚至十分生硬,而使得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