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得茗醉

2021-09-28熊池羽

大学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茶席冲泡茶具

我叫熊池羽,名字出自《诗经?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正如我的名字一样,我喜欢传统文化,热爱茶文化。

我与茶的初识,来自小时候与父母一同去茶馆的经历。走进和茗茶楼,环境清幽,古色古香。大厅的中央,一套紫砂壶茶具静静地摆放在古迹斑驳的青石桌上,它古拙庄重,质朴浑厚。只那一眼,我便看得入了迷。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试着摆弄茶具。在逐渐了解与投入下,我更加喜爱与茶相处的时光,但这也仅仅是初学者的浅尝辄止。怀着对茶艺文化的向往,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后,我满怀期待地加入了茶艺社。

上财茶艺社成立于2008年,是经上海财经大学校团委批准的,由财大在校大学生联合发起、建立并管理的学生社团。

茶艺社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的方式是茶艺表演。茶艺表演重在视觉观赏价值,同时也注重听觉享受。我们有仪式感地泡上一杯茶,然后细细体味其回甘,这是“生活茶艺”。茶艺表演正是在这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却借助舞台和艺术的表现手法提升茶艺的艺术感染力。

回想初次上茶艺表演课时,表演队队长身着汉服,坐在茶席前,告诉我们,这一方茶席就是茶艺表演者的舞台。只见她仪态端庄、举止优雅,便是应了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那时我才深刻地明白,懂茶艺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修养,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茶艺表演根据茶具组合和茶的种类不同,会配以不同的古典音乐和表演解说词。茶艺社教授了变色龙、盖碗、玻璃杯和紫砂壶茶艺。最让我心驰神往的自然是“最初的相遇”——普洱熟茶紫砂壶茶艺。

在正式冲泡之前,讲解者为嘉宾介绍各类茶具小件,主泡者辅以展示。纯色茶席上盛放着各类茶具:茶道六君子——茶夹,茶则,茶针,茶漏,茶匙,茶筒;宜兴紫砂壶,以紫砂泥制者为佳,因普洱茶存放时间较久,茶气较足,味浓而醇厚,所以选泡之壶,宜大不宜小,且要深圆、砂粗、壁厚,出水流畅者为佳;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以及鉴赏汤色;品茗杯,用来品饮香茗;茶荷,以瓷制造,用以盛放干茶。

语毕, 音乐起, 《古韵》筝筝入耳,表演者也渐入艺境。第一道是淋壶湿杯, 表演者用水壶润洗茶具组合。

我与茶的初识,来自小时候与父母一同去茶馆的经历。走进和茗茶楼,环境清幽,古色古香。大厅的中央,一套紫砂壶茶具静静地摆放在古迹斑驳的青石桌上,它古拙庄重,质朴浑厚。只那一眼,我便看得入了迷。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试着摆弄茶具。在逐渐了解与投入下,我更加喜爱与茶相处的时光,但这也仅仅是初学者的浅尝辄止。怀着对茶艺文化的向往,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后,我满怀期待地加入了茶艺社。

上财茶艺社成立于2008年,是经上海财经大学校团委批准的,由财大在校大学生联合发起、建立并管理的学生社团。

茶艺社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的方式是茶艺表演。茶艺表演重在视觉观赏价值,同时也注重听觉享受。我们有仪式感地泡上一杯茶,然后细细体味其回甘,这是“生活茶艺”。茶艺表演正是在这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却借助舞台和艺术的表现手法提升茶艺的艺术感染力。

回想初次上茶艺表演课时,表演队队长身着汉服,坐在茶席前,告诉我们,这一方茶席就是茶艺表演者的舞台。只见她仪态端庄、举止优雅,便是应了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那时我才深刻地明白,懂茶艺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修养,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茶艺表演根据茶具组合和茶的种类不同,会配以不同的古典音乐和表演解说词。茶艺社教授了变色龙、盖碗、玻璃杯和紫砂壶茶艺。最让我心驰神往的自然是“最初的相遇”——普洱熟茶紫砂壶茶艺。

在正式冲泡之前,讲解者为嘉宾介绍“活火烹山泉,冰心去凡尘。”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其至清至洁、一尘不染。沸水洗涤器具,涤尽陈年累积的凡尘,使紫砂壶表面在水光下焕发光泽。长期坚持沸水洗涤茶具,也是不少茶具收藏者的爱好。在涤器的同时温器,使壶内外的温度随水温升高,如此能更好地蕴藏茶香,积蓄茶味。

第二道是赏茶投茶。表演者将装有普洱茶茶叶的茶荷展示给来宾。随后用茶匙将普洱熟叶投入紫砂壶内,投茶量为壶身的三分之一,这个过程也称“清宫迎佳人”。普洱茶原属于六大茶类中的黑茶,后从中剥离开自成一派。茶叶褐红乌润,紧结圆整。

第三道为洗茶。表演者在冲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润泽茶芽,使茶叶内含成分被均匀泡出。普洱茶不同于普通茶,普通茶论新,而普洱茶则讲究陈,有着独特的收藏及鉴赏价值。存放过程中沾染“世间沉浮”,故通常泡茶前讲究润洗干茶。

第四道为冲泡。表演者将茶壶逆时针旋转三圈进行冲泡。冲泡普洱茶时不能直面冲击茶叶,会破坏茶叶组织。因此在冲泡时宜轻轻旋转,使水柱温润细腻地进入紫砂壶内。

第五道为赏汤。表演者以手持杯轻轻摇晃,静置欣赏茶汤。普洱熟茶茶汤是深红褐色,粗看好似醇酒佳酿,却有清雅之味,醒人而不醉人。色深但通透,浑厚但不浑浊,十分诱人。

第六道分茶與敬茶。分茶以七分为满,留有三分茶情。斟茶时杯杯水量应均匀一致,也称“平分秋色”。斟茶后,表演者向嘉宾敬茶。嘉宾得到品茗杯后,把茶杯静置于桌面上,静观汤色。上好的普洱茶茶汤表面会笼罩着一层似有若无的白色雾气,俗称陈香雾。顾名思义,愈陈则愈香,雾气愈显。

第七道握杯与闻香。用食指和拇指轻握杯沿,中指轻托杯底,形成“三龙护鼎”。茶叶暗香浮动,普洱茶之香却永无定性,变幻莫测,即使是同一种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冲泡出来的味道都会不同。陈香细腻,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茶艺表演过后的品茗亦有讲究。品字由三口组成,第一口用舌尖细细体味普洱茶特有的醇、活、化,第二口用牙齿轻轻咀嚼普洱茶,感受其特有的顺滑绵厚和微微粘牙的感觉,最后一口用喉咙体会普洱茶茶香氤氲、唇齿生津的感觉。

除此之外,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称为“关公巡城”;斟茶斟到最后杯底最浓的部分,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称为“韩信点兵”;用玻璃杯冲泡西湖龙井时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似“凤凰三点头”向嘉宾们点头致意……

在氤氲弥漫的水雾间,叮咚脆亮的涤器声润物亦润心;执手品茗,温婉茶香在指尖萦绕。一直停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紫砂壶茶具仿佛拥有了生命,“栗色暗暗,敦庞周正”的茶具在普洱茶的润洗下变得鲜活而灵动。如果说茶本身承载着自古至今的文化心绪,有着沉淀的古韵气质,那么茶艺表演,就是让它重焕生机、流光溢彩的不二形式。

责任编辑:贾倩颖

猜你喜欢

茶席冲泡茶具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茶席设计的研究综述
以“冲泡法”教读古典诗词的一点尝试
白毫银针与平阳黄汤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作品四
荷叶茶防治便秘
茶席:一种可以玩的艺术
浅论茶席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