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思维去读,成就高效学习
2021-09-27裴立群
裴立群
【摘 要】思维教学是个极大的概念,笔者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书——《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中提出的三种良好的思维模式,来谈谈如何瞄准这三种思维模式去设计英语课堂中朗读这一课堂活动,并谈谈提高学生在读英语方面的三个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181-02
Read with Thinking and Achieve Efficient Learning
(Dingsh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PEI Liqun
【Abstract】Thinking teaching is a great concept.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 Sternberg-"Thinking Teaching-Cultivating Smart Learners" three good thinking models , Lets talk about how to target these three thinking modes to design the classroom activity of reading aloud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and talk about thre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English reading.
【Keywords】Analy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Practical thinking
一、听辨然后标注,训练分析性思维能力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学生完成阅读必须要的基本功,英语朗读更是语言学习的起点。朗读英语课文,应该是用标准而生动的语音语调来呈现课文内容,每次朗读都是一种歌唱。高效的英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记忆,提高语言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英语课堂首先就要培养优秀的朗读者,以提高学生英语朗读能力为基本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而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分析性思维(analytical thinking)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教授学生如何去分析、批判、评价和判断,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水平。
首先,设计“听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仔细聆听纯正标准的课文录音、教师的示范朗读以及个别学生的朗读,旨在让大部分学生在鉴赏别人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美的语音语调,欣赏到纯正英音的语感,深入体会到语句的意思和意义。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能够分辨好坏,听得出差异,懂得评估和鉴赏。这样,他才会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应该是什么样子。其次,安排“标识”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录音,分析录音范本,思考并给每句课文画上朗读标记,以便提示自己今后该怎么朗读。比如,在要停顿的词组后面标上“/”;在需要高音的词上标↗;要降调时标↘,在重音、连读音、爆破音和否定助动词t等词上也做个标记;在某个需要强调的词语上标记≈,来提示我们朗读时需要的腔调。而且,在人物角色上也要标好记号,比如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上的人物中,小老鼠Bobby的声音比较沙哑又快速,Tina比较尖细悠哉,小猫Sam很雄厚,所以字字要重读,而旁白也要标注出抑扬顿挫的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以看着标识的提示来诵读课文了。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词汇,更应该听清楚其语音语调,并且标注特殊的符号来帮助记忆。例如,我在教Theyre和Therere两个词,一个用快速饶转降调读,一个用慢速饶转升调读,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地分清这两个词汇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不会用错。
二、声情并茂的诵读,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是指新异的、符合任务要求的和高品质的思维方式,这在英语朗读教学中如何體现呢?若说朗读是阅读的模仿阶段,那么诵读才是阅读的创造阶段,这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朗诵或者诵读,都是语言的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用美妙的声音来做的再一次生动表达。每一次朗诵都不是完全一样,而是每一次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所以,通过练习诵读,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对英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大部分学生读书时都容易把课文读成同一个调调和同一个节奏,失去了语言的语义和感情色彩,听起来干瘪瘪的,枯燥乏味,更不利于记忆。我发现大部分“小和尚念经”式的读书,都是用嗓音的低音区。所以我的切入点是在诵读英语前,训练学生寻找和使用自己嗓音的高音区和中音区。用偏高的嗓音区来诵读英语,学生情绪能自然而然地跟上来,兴趣也由此激发,就算反复操练,也不会觉得无趣。在诵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注的记号来规范语音语调,反复操练到熟练,练到一口气能诵出一两句话来,那么整篇诵读起来就顺畅了。每一遍诵读,都像是一次歌曲的演绎过程,必须要求学生原音重现,读出语义,读出语调,读出表情来,甚至读出动作来。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语篇的亮点,教师可以在此设计一两个简单的动作,就等于给学生设置个诵读的高潮点,这样可以更形象地表达课文内容,更增加了学生诵读的情趣,增设了记忆点。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中Goldilocks最后叫救命时,我让学生做抱头害怕状,学生每次读到这时,都会很自然地表演出Help! Help!而且特别愿意去诵读这个故事。
除了嗓音区域的运用之外,还必须要求表情。表情做得深浅,能够反馈出学生对语句是否真正读懂,是否真正在对的情绪里进行着诵读,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反应的观察区。在诵读时,我始终要求学生夸张一点,表情一夸张,语音语调也会跟着情绪表现起来。读旁白时,要眼睛微微眯起,表现出神秘的表情;读高兴的语句时,脸部要上扬并且微笑;读疑问的句子时眉头要紧缩;读肯定句要微微点头,读否定句时要摇头,读感叹句时要睁大眼睛并且肩部微微高耸一下;读到小老鼠Bobby的台词时,应该扯着喉咙畏畏缩缩得读,读到小猫Sam时应该昂头挺胸超级自信的表情……总之,要积极调动每块脸部肌肉来配合语音语调,来完成这个诵读任务,呈现出最生动形象的诵读风格。这样在每一遍的诵读中,学生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英语语言的含义,品味出英语语音语调给人带来的美感,反复玩味每个角色之间的语言沟通。
三、丰富的比赛演练,训练实用性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实用性思维(practical thinking)就是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去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让学生将已有的良好的读英语能力运用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日常英语交际,我们实际生活中需要使用英语的情景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活动来创造这个环境,来训练学生使用英文的实战能力。首先,课内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展开一些小组诵读PK比赛、看图复述课文比赛、分角色配音或者分角色表演等活动。通常用小组诵读PK比赛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训练口语。PK比赛其实就是一种课堂反馈,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和水平。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高诵读比赛的难度,可以变成课文复述、课文改写或者课文续写等一系列活动,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次,课外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诸如《英语趣配音》课外内容比赛、《口语100》比赛、英语口语电视大赛等。展开评分或者评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回家做作业的积极性。现在的手机软件做得非常先进了,有很多课外英语影视资料可供学生朗读,也有权威口语考试语音测评引擎,学生可以人机对话、复读、录音、配音、英语游戏、口语练习等,大大优化了口语练习的新体验,多渠道提升了学习英语的口语语感。学英语再也不是过去的读读背背了,而是更人性化、更富有交际性。听着学生发布的配音,看着互相的点赞和点评,教师绝对能感受到学生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语
大家都会发现,英语朗读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其英语感知能力很强,英语成绩自然不会差,这就是读的思维能力,在人的智力方面的体现。所以,我们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读的思维教学,那么在读的教学中,也需要斯滕伯格(美)三个良好的思维模式的训练。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朗读英语,学会自我分析如何朗读、如何去创造性地朗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从而给予学生自信心,让他们勇于探索更多、更新的语言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參考文献:
[1]金明红.朗读,英语课堂上的靓丽“风景线”[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32).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