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初探

2021-09-26余俊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4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余俊雯

【摘要】朗读是集文本、情感、节奏、声音于一体的一种阅读形式,是小學生阅读文本的一种有效形式。朗读能力是决定朗读效益的关键因素。为了有序、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以此激“情”,也要指导学生创新朗读形式,以此激“趣”,还要指引学生做好朗读评价,以此激“能”。以良好的朗读能力为“桨”,小学生就可以在浩渺的阅读之海中行得更稳、行得更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读,是学习者输入语言、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感知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朗读,是读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有声音、带感情地读。无论是在品味文本的语言美时,还是在感知文本的意境美时,亦或是在体会文本的情感美时,朗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归因于朗读在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语言美、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感触文本的情感美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朗读任务随处可见。在完成同一项朗读任务时,不同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朗读能力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差异。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文本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感知更加准确、更加真切。而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从“理解朗读内容、创新朗读形式以及做好朗读评价”三个方面着手。

一、理解朗读内容,以激“情”

朗读必须要带有一定的感情。唯有带着合适的、丰富的、准确的、真挚的情感朗读,才能够感同身受地走进作者的思考视角、内心世界,才能够在脑海之中将抽象的文本转变成形象的画面。那么,在朗读文本时,学生究竟是应该带着喜悦的感情,还是带着悲伤的感情?是带着喜爱的情感,还是带着厌恶的情感……在朗读时,学生究竟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文本内容。因此,在朗读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去准确理解文本内容,以此激“情”。

《海上日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教读课文。为了让学生情真意切、抑扬顿挫地朗读这篇课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与局部、从开头到结尾、从结构与细节等各个方面准确理解文本的内容。如,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局部、从细节来看,“……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不仅表现出了作者的惊喜,还表现出了作者对日出的期盼。惊喜与期盼,正就是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在朗读这些语句时,学生必须要带着这些情感。从整体、从结构来看,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海上日常景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因此,在朗读整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应该带着对海上日出美丽景象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情感,既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更为通透地理解文本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相近的情感,即激“情”。一旦学生类似的、相近的情感被激发、被唤醒,他们就会带着丰富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他们的朗读能力也就会显著提升。

二、创新朗读形式,以激“趣”

朗读的形式并不是唯一的。依据朗读的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手段,对朗读的形式进行创新。唯一的、单一的朗读形式,难免对降低学生朗读的“热度”,拉低学生朗读的“效度”。反之,创新、多元的朗读形式,能够让整个朗读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有趣,能够让整个朗读活动变得“热火朝天”,让整个朗读效益变得“水涨船高”。

《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中的一个小故事,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分角色朗读,是学生朗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一种有趣且有效的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他们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不同的角色。另外,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学生还会根据朗读内容、人物语言等,创造性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如,在朗读曹操下令这一段时,学生可以举起右手,做一个指挥的姿势;在朗读诸葛亮的语言“只要三天”时,学生可以伸出三个手指……显然,相比于让学生独自朗读而言,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更加有趣、更加精彩、更加高效、更加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心理变化等。

除了分角色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朗读内容相符的乐曲,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切合文本主题的乐曲,不仅能够增加整个朗读过程的美感,还能够营造更好的情感氛围,启迪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为自然、更为真挚地表达情感。当然,配乐朗读也能够让整个朗读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做好朗读评价,以激“能”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吐字是否清晰、语调把握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到位……学生,作为朗读过程中的“当局者”,对于上述疑问并不清楚、并不知晓。因为学生对上述问题不清楚、不知晓,所以如果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足,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改正。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就会始终处于一种“原地踏步”的状态。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在聚焦学生朗读过程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及时有效地做好朗读评价,以评价激“能”,即激发学生的朗读能力。

比如,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朗读过程进行有趣、有效的评价。当某一位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将其朗读的过程录制下来。之后,将该学生的朗读视频同步到交互式一体机上面,并组织学生全神贯注、屏气凝神观看这些朗读微视频。紧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过程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针对该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为了自评与他评的方向更加明确,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朗读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是否准确、语调是否准确、停顿是否恰当、情感表达技巧运用是否得当等。

实践证明,以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的朗读评价为指南,学生就可以清晰地认识、发现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而这,也就能够为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朗读能力指明方向以及提供参考等。

总而言之,理解朗读内容、创新朗读形式、做好朗读评价,是立足阅读教学实践,着眼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组织开展朗读教学活动的一些有效举措。随着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他们就可以利用自身良好的朗读能力,将文本中蕴含的情景、思想等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据此更为显著地提升朗读效益。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核心素养都会潜滋暗长、节节攀升。

参考文献:

[1]马敬丽.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散文百家, 2019(6):12-13.

[2]梁粉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26):56.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