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疏肝和胃愈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疡病的临床研究

2021-09-26王丽媛朱伟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肝气疏肝消化性

王丽媛 朱伟宁 史 玲

1.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科教科,山东威海 264200;2.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山东威海 264200;3.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神志病科,山东威海 264200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医师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达5%~10%。临床症状以规律性上腹部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常并发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胃肠道局部黏膜保护和损伤机制间的失衡相关。目前消化性溃疡的常规疗法主要以三联或四联疗法为主,以抑酸保护胃黏膜和抗幽门螺杆菌为基本原则,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和易复发等弊端,且费用昂贵,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中医药在胃疡病治疗方独特的优势,中医学将消化性溃疡归属于“胃疡病”的范畴,主要病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邪犯胃、素体脾虚等有关。本病病位在脾胃,但与肝脏关系密切,故肝胃失和型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则胃失和降。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自拟疏肝和胃愈疡汤调畅肝气,使肝气不郁,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发挥其化生、输布的生理功能,则病邪自去。本研究以自拟疏肝和胃愈疡汤作为中药治疗方,观察其治疗胃疡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20 年2—6 月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120例患者。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92±7.45)岁;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78±8.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

1.2.1 中医临床诊断标准的确立 参考《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2]。主要症状:腹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腹胀、嗳气、泛酸、善太息、食欲不振、口干、伴有口苦、大便干燥或不爽。次要症状:急躁易怒、头晕肢倦、头痛,两胁肋部疼痛不适,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具备主证2 项加次证1 项,或主证第1 项加次证2 项即可诊断。

1.2.2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的确立 参考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3 年,深圳)》[3]。①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泛酸者。②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③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④X 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1.2.3 中医临床证候诊断的确立 根据《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2017 年版)》[4]拟定。胃疡病肝胃不和证:腹胀、腹痛,甚至疼痛窜及两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泛酸;口苦;性急易怒;嘈杂。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肝胃不和型胃疡的辨证标准;③患者对本次治疗充分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需要特殊处理;②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注射液(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2212),每次40 mg,1 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和胃愈疡汤,处方如下:柴胡20 g、枳壳15 g、白芍15 g、川楝子12 g、元胡9 g、乌贼骨15 g、浙贝15 g、瓦楞子12 g、鸡内金15 g、白芷12 g、蒲公英15 g、焦三仙15 g、白及15 g、三七9 g、合欢皮15 g、酸枣仁20 g、僵蚕15 g、蝉蜕15 g,水煎成400 ml 药液,每日2 次。两组疗程均为4 周。

1.6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的制订参照《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2]和《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5],通过临床症状及胃镜观察溃疡的变化过程。临床治愈:胃部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消失,胃镜下示溃疡瘢痕愈合,溃疡灶由活动转为瘢痕期;显效:胃部疼痛等主要症状消失,胃镜下示溃疡达愈合期;有效:胃部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有所减轻,胃镜下示溃疡达愈合期,或减轻1 个级别;无效:胃脘痛等症状未改善,或较前加重,胃镜下示溃疡无好转者或溃疡面积缩小<50%。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标准的制订参照《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5]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进行计分,主症:腹痛、腹胀;次症:嗳气泛酸、善太息。腹痛:腹痛难忍,呈持续性加重,计6 分;腹痛疼痛,尚可忍受,计4 分;腹部稍感疼痛可忍,计2 分;无腹痛发作,计0 分。腹胀:每日经常发作,疼痛明显,休息后不能缓解,难以仍受,影响生活,计6 分;每日经常发作,疼痛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尚可忍受,稍影响生活,计4 分;每日偶有发作,隐隐作痛,休息后可缓解,可忍受,不影响生活,计2 分;不发作,计0 分。嗳气泛酸、善太息:每日发作频繁,次数>6 计3 分;每日时有发作,发作>4~6 次计2 分;每次偶有发作,次数≤4 次计1 分;每日无发作计0 分。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腹痛、腹胀、嗳气泛酸、善太息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腹痛、腹胀、嗳气泛酸、善太息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 讨论

中医学历史上并没有胃疡病这一疾病的命名,但根据胃疡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以大概地将胃疡病归属于中医学的“积证”“聚证”“胃痞病”“嘈杂”“胃脘痛”等相关疾病的范围。随着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中医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成立和工作,胃疡病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中医认为胃疡病的病因多样,饮食不节、情志不调、久病体虚都是胃疡病发病的重要病因,而情志失调导致的肝胃不和证是临床常见的胃疡病证型[6]。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肝主疏泄,肝气郁滞则全身气机失调,胃主通降,胃气不和,则中焦气机不利,故脾胃气机不利[7]。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则瘀血内生。气血相互搏结,加之脾胃运化失常酿生的痰浊、食积邪气相互胶着,日久郁而化热,肉腐血败,而成胃疡之病[8]。因此肝胃不和证胃疡病的治疗应抓住肝气不舒的发病起始病因,临床以疏肝和胃之药治疗,待肝气得舒,胃复和降,气机调畅,则胃疡之病易愈[9]。朱娟[10]提出肝胃百合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的效果显著。吴文尧教授辨治肝胃不和型胃疡有着独特的临床经验[6]。王理华等[11]自拟疏肝和胃方治疗胃疡病(肝胃不和证)60例临床研究效果显著。陈伟等[12]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临床效果明显。朱伟宁等[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临证心得中,指出了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疾病中的特色优势。

此次实验方剂为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中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及自身临证经验,自拟疏肝和胃愈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疡病。在拟方时重视胃疡病肝胃不和证肝气不舒的基本病机,处方时强调从疾病病因病机入手,用药时重视肝气的疏导调节。疏肝和胃愈疡汤以中医经方柴胡疏肝散和乌贝散为基础方剂[14-15],柴胡疏肝散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乌贝散为止血剂,具有制酸止痛、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泛吐酸水、嘈杂似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柴胡疏肝散和乌贝散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等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诸多医家都进行过细致地论证[16-21]。方中以柴胡为君药,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22];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为臣药,制酸止痛之品,抑制胃酸分泌,抗炎,促进溃疡愈合[23-24];白芍柔肝止痛,枳壳行气和胃,三七、白及等生肌敛疮之品促进溃疡面修复,酸枣仁、合欢花、白芍、合欢皮、僵蚕、蝉蜕等药物又具有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促溃疡愈合之功效。整个处方遣药有据,适合于肝胃不和型胃疡病。

通过两组对比研究,统计分析临床效果、主要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提升。该结果提示自拟疏肝和胃愈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疡病临床效果较好。该处方是临床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疡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对疏肝和胃愈疡汤的组方分析也说明了该处方配伍严谨科学,选药合理、精当,适用于肝胃不和型胃疡病,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和创新。

猜你喜欢

肝气疏肝消化性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春季养肝食何“味”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