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导行,构建良好家校关系

2021-09-24贾学永

新班主任 2021年9期
关键词:助教共情共育

贾学永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在实际工作中,我校探索出了一套“共情导行”的教育方法,引导新教师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为家校共育奠定了基础。

迈好开学第一步,奠定共情基础

每次新生开学,面对新任教师,家长难免担忧。如何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尽快与家长构建良好的关系,是每个新任教师开学需要迈好的第一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学校开展了“新任教师开学月”家校交流活动,旨在对新任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不仅要求科任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为班级管理打好基础,也要求教师与每位家长建立联系,做好线下线上沟通。在沟通时,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剖析孩子的情况,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帮助家长树立信心,让家长从情感上认同教师,从心理上信任教师,从专业上钦佩教师,为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奠定基础。

培养共育带头人,发挥示范作用

因家长的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和教育观念不同,每个家庭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的落实情况差异也较大。以“亲子读书”为例,刚开始大多数家长充满激情,踊跃参与,但是,第二个月几乎有一半家长放弃,原因是大部分家长没有读书习惯,难以坚持。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寻找、培养亲子阅读好榜样,挑选主动性较强的家长进行专门指导,然后通过“每周一星”活动,在班级群展播“亲子阅读好家庭”的活动剪影。低年级家庭的“故事轮读”,中年级家庭的“读书知识问答”,高年级家庭的“文章赏析”都让大家耳目一新。特别是一些以爸爸为主的亲子阅读典范,学校更是大力宣传,把他们的教育心得录制成视频,在微信群中转发。这种“快进”带“慢进”的启发式教育在家长群体中效果显著。

共建“家长助教团”,增强主体意识

家校合作的本质是双方共同教育。为拓宽教育渠道,我们共建了“家长助教团”,分批次让家长在活动中体验教师角色,增强家长育人主体意识。如每年的中秋节和端午节,我们都请厨师家长王叔叔教孩子们做月饼、包粽子,每个班再请5名家长做助教,指导孩子们动手操作。

“家长助教团”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还让家长在做“主教”“助教”的过程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家长因此更加理解教师,更加认同家校共育理念。

共解家庭教育难题,指导家教方法

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位家长都能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家教诊所”,从“儿童心理学”“心理学效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三方面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教师考核过关后,再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同时,学校也同步开通了“情感热线”,聘请心理教师和有经验的班主任作为情感专家,通过接听“热线”,引导家长和孩子换位思考,让家长和孩子在共情中拉近距离,为提升家庭教育实效保驾护航。

如果说“共情”让家长和教師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导行”则让二者学会了共享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家教方法。“共情导行”实施到现在,不仅让学校在构建良好家校关系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也为今后学校持续开展家校合作、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提供了有力抓手。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  魏  萌

猜你喜欢

助教共情共育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