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大学生线上学习研究

2021-09-24陈倩铃陈万晴李娜曾陈菡张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线上学习角色转变互联网

陈倩铃 陈万晴 李娜 曾陈菡 张琴

摘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线上学习的资源、空间、模式、理念等都发生了改变。研究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有利于改进线上学习实践活动,探索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本文将通过教师、学生、互联网平台三大主体来分析此前对苏南地区高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成果。

关键词:线上学习;“互联网+教育”;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8-0109-04

● “互联网+教育”下大学生线上学习发展概况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0年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这些庞大的数据背后是“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与“学”过程的可视化结果。[1]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和线上教育需求的大幅扩张,如何提高线上学习的成效受到了国内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线上学习平台的资源类型丰富,师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师生角色功能的不同,以及网络环境的多变,高校学生在线上学习方面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据悉,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37家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率先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在线课程,并提供在线学习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带动了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平台的主动参与,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条件保障。2020年的第一季度,我国在线课程平台新增慕课5000门,其他在线课程增长了1.8万门。[2]

“互联网+教育”对大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深远,因此,加强对线上学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和高校教学,而且有利于移动教学的改进。

● 调查方案

本研究设计问卷共39题,题型设计主要为封闭型选择题,兼具单选题与多选题,还有少量开放题型。问卷主要针对苏南地区的高校学生,共抽取来自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大城市十二所高校的学生,调查其线上学习的情况。问卷内容主要从学生、教师、互联网平台三个维度出发,根据学生角色功能又划分为学习方式、学习投入度、学习自控力三个方面;根据教师角色功能又划分为教学组织、授课效果、师生互动三个方面。

问卷从以上维度入手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角色功能的转换以及这种转换对线上学习的影响,并探讨网络平台与移动APP发挥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从表层现象中寻找深层原因,剖析大学生线上学习的种种现象,以促进线上教育的实践,改进线上学习。

调查分为初步测查阶段、正式测查阶段、后期统计阶段。第一阶段采取随机抽样,选取80位江南大学学生作为初测对象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在此基础上改进问卷;第二阶段为实测阶段,实测时在苏南五大城市随机选取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后期统计阶段主要通过SPS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和Excel软件对其信度、效度、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和分析。其中,正式测查阶段中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28份问卷,回收率为95%,其中去除无效问卷后还剩余418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3%。

● 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结果分析

1.师生角色功能转变对大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

(1)教师角色功能

在线上学习活动中,教师角色功能主要表现在在线学习组织、讲课效果、师生互动三方面。

首先,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师都起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功能,而教师的讲课效果以及师生互动行为也因课堂形式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其次,线上授课效果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通过调查,教师角色功能会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图1所示,教师虽然无法线下授课,但讲课效果6分以上的占多数并且8分的比例更大,这说明虽然教师功能发生转换,但讲课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仍较明显,教师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另外,讲课效果是否好也同样需要学生在课堂的投入度作为参考。

最后,师生互动也影响学生学习。根据师生互动频率(如图2),低于6分(标准值)的占比约28%,这说明师生互动环节存在漏洞。在明显更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下,频率过低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或学习过程出现问题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当教师这一角色功能在互动环节中由主导变为引导的时候,应该把握其中的“度”,话语权减弱并不意味着减少与学生的互动。

调查学生对教师各项表现的相关性,得出相关性都显著,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与教师的教学组织、讲课效果、师生互动这几个方面。其中,师生的互动程度对教学的满意度相关性最高(89.3%),这说明线上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具有较大作用。

未来,教师角色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选择者和资源组织者,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问题解决者,从集体化教育者转变为个别化教育者。[3]相应地,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中,这对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益的,但由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的差异无形当中也增大了。

(2)学生角色功能

在大规模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功能转变对学习的整体影响具体体现在学习方式、学习投入度、学习自控力这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Web2.0的发展,学习方式演变为以线下学习、线上学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四种学习方式为主。单纯依靠线上学习(11.15%)或线下学习(10.28%)的学生比例明显较低,而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的选择比例明显偏高。其中,线上学习为主线下学习为辅的比例(45.37%)更高。

這一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并不少见,值得思考的是,线上学习为何不被完全选择?第一,目前线上学习平台、课程资源有待改进,无法满足一些实践性课程的需要;第二,单一的线上学习,要求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建设中,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将由学生自身的适应机制决定;第三,互联网满足了学生对课程丰富性、类型多样性的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媒介与其他学生交流,由此得到满足感。但学生在满足认知需要的同时,情感需要、社会整合需要、纾解压力需要也渴望得到满足。因此,学生仍需要通过传统课堂模式与教师、同学接触,通过校园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来丰富其他需要。

其次,学生角色转换对学习投入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比线下学习,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投入度一般或超过一般水平。学习投入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主动投入与被动投入。主动投入学习的学生有无监督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被动投入学习的学生为了完成和课程分数关联的学习任务逐渐投入学习,并且部分学生最后会转化为主动学习。另外,学习投入度低的学生,除了自控力弱,他们还可能受到网络设备、教师监督、教师讲课效果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线上学习,他们并没有完成由单纯的知识接收者到课堂话语权的掌握者的角色转变,从而导致课堂参与度低,学习热情减退。

学生应注意学习时长与学习方式,保持较高的学习投入度,主动适应学习环境,培养持续性学习的习惯。笔者将线上学习情况、学习时长、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得出:学习效率与学习时长、学习方式有关,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的相关性更高,有70.5%的学生学习效率受学习方式影响。

最后,学生角色功能转换对学习自控力有很大影响。在影响线上学习各因素中,自控力占比最高(75%),这说明学生认识到自控力低会影响学习,这种认知虽然能提醒学生专注学习,但要想提高自控力,还是要通过具体的学习行为来调整,如制订学习计划、接受教师监督等。

2.网络平台和移动APP对大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的网络平台和移动APP主要有慕课、腾讯课堂、智慧树、学习通、钉钉、CCtalk等。慕课(MOOC)是苏南地区师生群体中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学习平台,其次是腾讯会议、学习通、QQ。

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APP对大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搭建起的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资源两大方面。

首先,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有赖于网络平台和移动APP的稳定性,这对持续性学习非常重要。将近50%的学生认为网络设备影响学习效率,超过72%的学生认为学习环境影响学习效率。学习平台的稳定性高可减少“系统崩溃”“卡顿”“闪退”等问题出现,方便学生在各项电子设备上流畅地观看网课。同时,高稳定性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同学同步进行交流,达到“实时”的状态。

但网络学习环境既包括平台、APP所呈现的专门学习的环境,也包括互联网呈现的学习环境。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不仅有学习,也有娱乐。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移动APP,给师生提供集教学、互动、测试等功能于一体的良好环境,也可以被作为娱乐工具使用。从本质上讲,线上学习的时间也是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这段时间能否真正用于学习,需要网络平台加强构建监督模式。

其次,网络平台和移动APP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也有着显著作用。从优点来看,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有利于学生回看视频、巩固知识、节约学习成本,同时获得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由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师会根据不同平台的特色制订教学计划,采用跨平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空间。如下页图3所示,“便于课后观看”和“不受时空限制”占比更高,这说明在互联网覆盖的今天,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约束进行学习。

从弊处上讲,如下页图4所示,第一,跨平台会增加学生在网络设备上的负担,不利于整合学习材料,使学习程序变烦琐,学习精力增加。第二,虽然利用互联网同样能够进行班集体互动,但这种互动不能规范学生学习的行為,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一定的“虚假性”。第三,学习资源的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

●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结果的分析,针对问卷三个维度,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师生应发挥应有的角色功能,主动转换功能应对线上学习。互联网的特性使得师生分别作为独立的个体,容易出现沟通不及时、教与学不同步、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师生交互环节受限,影响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满意度。因此,教师应发挥引导者与监督者的角色,通过多途径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各个环节,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回答问题、课堂测试等,在将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掌握好课堂节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教学环境,开设更生动有趣的课堂,提供优质教学材料,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并创立兴奋点,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学生应调整好心态,积极融入在线课堂,发挥应有的主体功能,加强自律性,提高专注力;同时,应重视并加强群内交流与互动,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学习,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高校应加强线上教学模式建设,完善线上学习的建设。根据不同专业调整课程资源,利用校内设备录制课程视频,避免因为网络平台资源不匹配造成教学进度落后。统一加强课堂监督管理,建立线上学习考核制度,并对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线上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能力。

第三,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APP应改善学习资源质量,提高课程开设与录制门槛,完善优质资源库共享,改善学习资源“良莠不齐”的现状,同时为师生进行课堂活动开发更多功能,提高课堂的灵活性、便捷性、纪律性。除此之外,学习平台应主动完善平台的网络环境,提高稳定性,改善“闪退”“崩溃”“卡顿”等影响学习活动的问题。

总体而言,大学生线上学习仍处在探索、完善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仍在进行中。“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线上学习的前景良好,因此,参与线上学习建设的各主体(学校、教师、学生、政府、企业等)都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公平的实现,真正让学生融入线上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岩.应对危机 化危为机 主动求变 做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及课程资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20(04):4-16+60.

[2]黄菁菁,袁世清.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1):102-103.

[3]李银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54-55.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0482Y)。

猜你喜欢

线上学习角色转变互联网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高频电子线路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浅谈中职学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