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有效方式初探

2021-09-23谭文英

课外语文·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

【摘要】小学生习作训练一直是老师和学生的“双难聚焦”, 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且高考改革趋势亦将习作能力的考查作为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习作教学。为此,我对小学生的习作训练的有效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将其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多维体验、范式仿写、视频击情、活动体验、跟进表扬五种策略。通过教学实践来看,这些策略简便有效,可操作性强,利于一线习作教学课堂操控,同时能激发孩子的习作表达兴趣,让孩子有话说、有话写,学会简单习作表达技巧,写作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训练有效方式;多维体验;范式仿写;视频击情;活动体验  跟进表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7-131-03

【本文著录格式】谭文英.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有效方式初探[J].课外语文,2021,20(27):131-133.

纵观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不乐于写,老师不愿意教;孩子即使写,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感情,老师写作教学不知如何让习作成为一件让孩子感兴趣的事。习作教与学的实践成为了师生“双难”的聚焦。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且高考改革趋势亦将习作能力的考查作为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要重视学生的习作表达教学。怎样克服难点,让老师的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首先要跳出传统习作教学的“模式圈”,敢于创新习作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先考虑孩子们易于接受的点在哪里,乐于参与的方式是什么,想要表达的诉求来自哪里,让习作教学变成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探求能够激发他们口头表达的动力是什么。只有将以上问题逐一击破,孩子的写作的兴趣点才能被点燃,写作能力的提升自然会因为一次次参与实践而日益提高。为此,我对小学生的习作训练的有效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将其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多维体验,情趣兼有“我要写”

小学生尤其中低段孩子缺乏生活阅历,所以对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自然很难产生“同情心”或“同理心”。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前先要让孩子对之感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增加与之相关的情感体验,调动孩子的多感官,让孩子情到深处自然就想表达出来。如低段习作我们设置水果观察课,让孩子对我们常见的水果如橙子进行观察,先让孩子看橙子的外形和颜色,然后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直接感受。橙子是孩子随手可见的水果,但他们一般只会有想吃与不想吃的情感体验,而对“摸起来软软的”“它的皮有点坑坑洼洼的”“它的皮不是很光滑”……这类触觉体验会熟视无睹,而课堂因为放大了所有孩子的触感感受,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重视。接下来切开,封闭的教室和枯燥的课堂因为这一个橙子的味道变得“酸甜”起来,空气中弥漫的橙子味道迅速传遍教室每个角落,并调动孩子的嗅觉和味蕾感受,这与在家吃橙子的感受会有很大不同,橙子的香甜气味在这种氛围下会被无限放大,而这一感受也会被孩子瞬间捕捉,“整个教室都是橙子的味道”“橙子的味道真香啊,我好想吃呀”“连空气里都是酸甜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橙子味都进我的眼睛里啦”“感觉这节课的橙子比家里的更好吃”……随后再让孩子们观察橙子里面的颜色和形状构造,最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感受,孩子纷纷表示这是一节不一样的“橙子课”,他们很开心上这样的习作课,而且写的欲望特别强烈。

一节多个维度、情趣兼有的橙子课,让司空见惯的橙子变了样,他们的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全部被调动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被吸引过来,不仅渴望吃,更渴望表达,所以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二、范式仿写,梯度搭建“我会写”

小学生之所以不會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孩子语言积累匮乏,肚子里缺少“墨水”自然不能“挥墨成章”,所以老师需要给孩子搭一个“脚手架”——范例。对单元文本范例的模仿是学生习作开始的重要途径,是从阅读积累到独立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桥梁。

老师在单元文本中需要搭建的“脚手架”,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妄为,没必要将所有的阅读教学都变成习作教学。我们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如优美的语言、谋篇构段的写作技巧、人物刻画的细节处理、对话语言推敲等等,进行梯度训练。如部编三上第五单元, 作为习作单元,文本教学对单元作文来说可以成为一种范文指导,尤其是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老师可以在文本教学之后进行片段或整篇写作训练,为单元作文打基础。其中《搭船的鸟》课文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和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所以在教学环节处理上我进行了取舍。我以翠鸟外貌描写一段选取了“先整体后局部”的构段技巧、翠鸟外形描写抓特点的写作技巧让孩子们来模仿,然后给出孩子常见的小猫等小动物,孩子们在观察这些动物的时候他们会先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猫,接下来思考小猫眼睛、耳朵、胡须、尾巴、毛色等不同部位的特点,孩子们有了翠鸟美丽外表颜色词的学习经验,很快就能给出相应的描述“它的眼睛圆圆的”“耳朵总是竖起来,仿佛时刻要进入战斗状态”“它浑身是油亮的黄色”……翠鸟捕鱼段落的处理是让孩子们提取捕鱼时的“连续性”动作,来观察小猫捕鱼的动态视频,孩子们有了连续动作的概念后再进行视频的形象观看,很容易关注小猫前脚趴在鱼缸观察小鱼,后脚一跃而起跳入鱼缸落入水中把小鱼吓得惊慌乱窜的动作变化。孩子们的描述语言可能没有那么精练,但在潜意识里已经有了连续性动作的概念,所以后续单元作文中在成篇习作时就有了“把式”,知道了该如何从哪几个角度来进行。

三、视频击情,情到深处“我想写”

相较于文字、图片,小学生对视听综合媒体更感兴趣,且视频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创造思维。不过在视频导入之前,教师要事先布置小练笔任务,讲清楚写作要求或一些关键的提示词,一则让学生写有指向,练有目标,二则激发表达欲望,降低写作难度。

如在教授鲁教版三下14课《松鼠》时,首先老师总结出本文三个重要的表达技巧:1.段落总分结构;2.运用顺序词(“先……再……然后……”);3.慢动作;4.提示词有“饥肠辘辘、悄无声息、蹑手蹑脚、前行、等待时机、豹扑 ”。有了以上表达技巧和提示词的铺垫,让孩子先观看《豹子捕食羚羊》的镜头,再观察慢动作播放豹子捕食羚羊的画面。观看结束后,孩子们根据所学技巧然后构思成自己的语言,加之自己的想象,很快就能总结出“猎豹身手敏捷、动作迅速”这一特点,将其作为中心句,然后通过动作细节描述捕食过程,孩子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此刻”的激动。接下来的单元作文就是写写自己的喜欢的小动物,所以老师就可以以《猎豹》为题目让孩子们根据视频资料或自己搜集,观察豹子:1.外形特征;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4.玩耍时的特点。写一篇单元习作,运用我们《松鼠》一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将花豹典型特点写具体。就实际写作效果来说,较于以前,让他们写豹子将无从下手,但通过《松鼠》内容的学习和所学的写作技巧,孩子们不但会写,而且写得栩栩如生,把这种并非自己熟知的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对其进行迁移,像老虎、狮子等类似动物也知道了如何描写。

再如观看《夏雨》,目的是让孩子观察夏雨前后风、云、雨变化的过程,但只让孩子们观看视频是有难度的,所以老师事前出示提示词“夏雨到来前、夏雨进行时、乌云密布、一步步、笼罩、轰隆隆、震耳欲聋、淅淅沥沥、倾盆大雨 ”等来降低难度。孩子们结合画面和通过老师的帮助,自然而然地会将夏雨前后变化用自己的话来还原画面。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补充和老师恰当的指导后,孩子们慢慢就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观看到的视频内容了。这样较之于让孩子们打破脑洞去想雨前、雨中云彩和雨量的变化更形象直观。随之孩子们的日常感受随即被打开,随后进行小练笔,就水到渠成了。

视频感受中,孩子们耳濡目染,有情有感,进而激发练笔生成点,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说,进而情动处肺腑而言,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将他们的激动化为纸上的文字。

四、活动体验,趣到浓时“我乐写”

儿童习作最大的“难”就是写得不具体,要么流水账式开头结尾,要么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语文新课标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想法”,那么怎样是具体,怎样写具体呢?活动体验就给了孩子写具体的方法和路径。

活动尤其是游戏,对学生而言始终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活动的设置不必非要举行得完整而正式,可以是课前一个小游戏,可以是讲课过程中临时起兴需要让孩子们理解的一个片段,可以是一个师生合作完成的情境表演,这样的活动都是让孩子可以欢呼雀跃全身心投入的一件事,也是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过程体验。

如一次人物描写的习作,我们进行的是让孩子观察老师的动作、行为、表情,并尝试揣摩老师当时的心情,然后老师进行“表演”:老师“哐当”一声推门而入,把作业重重地放在讲桌上,接着拿起黑板擦“啪”的一声摔了一下,表情愤怒。孩子们观看了整个过程表演后,让孩子们来描述,因为孩子们参与了其中,所以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且描述得有模有样。有的说“老师气呼呼地推开门,把作业狠劲儿放在讲桌上,‘啪的一声摔了一下黑板擦”,有的说“老师很生气地闯进教室,把作业‘砰的放在讲桌上,是不是我们写得不好,老师生气了”,有的说“老师愤怒地摔门而入,气呼呼地拿起黑板擦,应该是我们班有扣分了,把老师气坏了,我这节课可得小心点儿”……孩子们这个活动体验中观察老师的“身体语言”,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不用绞尽脑汁去想,自然而然通过自己的观察就可以“神还原”,且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来琢磨人物的心理。心理描写较之于人物的其他描写对小学生而言是较难的,但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对人物的心理感受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且描述得惟妙惟肖。

又如课前“左手抓右手的游戏”,游戏要求孩子们群体起立,左边孩子的右手要抓住右边孩子的左手。游戏过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你机智逃了几次,又成功抓住别人几次?为什么没逃离同桌的‘魔爪?又为什么能成功抓住别人?你当时怎么想的?手又是怎么做的?”游戏刚过,孩子们因为亲身参与,自然所思所感所做缘由,自己有着深切的感受,所以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交流当时激动心情,在大家畅所欲言中,本身就是在交流与借鉴的过程,接下来让孩子们记录这一精彩瞬间,孩子们也会有感而发。所以游戏是提高孩子们小练笔兴趣的重要途径。

活动体验中,孩子们或者进行人物刻画或者进行场面描写,或者进行自我体验心情文字还原,不论是作为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如此就解决了孩子们落笔难、描写具体更难的写作困境了。

五、及时反馈,跟进表扬“我愿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每个学生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希望得到同龄人的发现和同学们的认可,更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和认可,习作上学习动力最好的莫过于老师的表扬了。

小练笔写过后,及时反馈,“打铁趁热”,往往是孩子习作发生变化的关键处,同时对于写得好的及时表扬,表扬形式最好莫过于读来自身边的优秀习作,让孩子们感受来自身边的榜样,就现实效果来看,这种表扬对于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来说作用最直接。一般老师有时间最好當天看完,当天表扬;如果老师没时间,那可以当天先整体看一下,然后选出有亮点或进步较明显的孩子分批次地表扬。在习作训练近期,每节课表扬那么几个孩子,当然每次习作表扬的孩子也要不同,习作好的孩子自然表扬的次数多,亮点多,但习作弱一点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整个篇章的表扬找不出,可以是几句话,甚至是几个词。要知道这种公开的表扬哪怕是老师一句简单的表扬,都会在这些孩子内心深处掀起“惊涛骇浪”,激发他们渴望更多表扬的动力。另外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念自己的文章,孩子在全班面前读自己被表扬的文章又会是另一种不同激励,这样做既激发了孩子写作表达欲望,同时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给孩子们“发表”的“天地”。每个孩子内心都愿意自己的习作被“公之于众”,都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博得他人的称赞。所以老师要抓住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在班内开辟这样的专栏,给孩子以发表的空间。我们开设的是“小作家专栏”,被老师表扬的无论是整篇还是几句话,都可以进入专栏,而且由学生自己张贴,孩子们内心的小骄傲瞬间被激增,自然而然孩子们想写愿写的渴望就会越来越多。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孩子们便会在一次次的渴望中积极寻找写作的诀窍和素材的积累,因为他渴望每一个“下一次”的被激励,慢慢地时间长了,孩子们的写作技巧在被表扬和自我激励的双管齐下中,就会逐步提高。让被发表成为每一个孩子内心的渴求,习作问题便会逐渐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只是在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冰山一角”进行着浅显的求索,在未来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充分探求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着眼点,从孩子们的视角寻找习作教学的落脚点,把被动学写作技巧,变成主动会充实写作内容,把被动学素材积累变成主动推敲语言并能为此而搜集妙词巧语。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现,在让孩子乐于写作文的道路上做一块铺路石。

作者简介:谭文英,从教五年,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教学中,始终把“要用智慧的爱,成为照亮孩子人生道路的点灯人”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始终致力让孩子们“爱语乐语”,并深受学生喜爱。2020年淄博市中小学班级管理技能比武获优秀奖,2020年淄博市中小学班级管理技能比武工作案例《静,待花开》获二等奖,张店区2019—2020学年度中小学思政理论课“五个一”活动《我和时间交朋友》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获得二等奖。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
巧用五种模式,让作文指导课更有活力
浅谈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构建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探究中职德育课“活动体验”教学模式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