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五种模式,让作文指导课更有活力
2017-05-09肖秦湘
肖秦湘
【摘要】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虽然符合一般的命题作文的构思过程,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本文从“坚持从内容入手”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观察发现式、活动体验式、谈话交际式、阅读引路式、童话想象式这五种作文教学模式,以期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观察发现 活动体验 谈话交际 阅读引路 童话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82-02
长期以来,作文训练是按“命题——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起草——誊正——批改——讲评”的过程进行的。这个过程有它的优势,符合命题作文的一般构思过程。因此一直沿用至今,但它也有着明显弊端:一是流程过长,结构松散,信息反馈次数少。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指导不能贯穿写作的全过程,讲评往往成了“马后炮”,训练效率低。二是颠到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题目教师出,内容教师定,作文教师改,优劣教师评,学生处在被动地位,训练效果差。三是不从内容入手,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四是单一化,程式化的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作文教学缺乏生气与活力。因此,改革作文教程,优化训练方式,就很必要了。
作文训练坚持从内容入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要“坚持从内容入手”的教学原则,必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型。我认为下面一些从内容入手的作文指导课的基本课型十分有用:
一、观察发现式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认识,直接获取作文题材,直观性强,真实有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五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感知能力,和对“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愁等情感)的体察能力,以及对“事理”的理解能力。
观察发现课从其观察的途径分,有单项观察和综合观察之分。如“听音响”是通过听觉获得作文材料;“摸摸他是谁?”是通过触觉获得作文材料;“尝尝家乡的土特产”是通过味觉获得作文材料;而“观察放烟花”则是通过多种感官,综合观察获得作文材料。从其观察的对象分:有物、景、人、事及其静态和动态等。从其观察的时间分:有课前观察,当堂观察,还有连续性观察。
观察发现课课堂教学的大思路是观察——比较——发现——认识——表达。具体步骤大致如下:第一步是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第二步是提出总的要求,教给观察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定向。第三步是具体指导观察,这个步骤是观察课的重点,在观察的内容和层次上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观察有顺序——思维有条理——表达有层次;(二)观察抓特点——思维准确——表达具体;(三)观察抓重点——思维有主次——表达有详略。一堂成功的观察课,其过程要展示出学生“观察——发现——认识”的认识过程,和学生“进境——明理——激情”的情感过程。第四步,及时反馈,组织表达,先说后写,以写片断为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五步,交流片断,适时评改。这种课型观察是基础,发现是关键,一堂课经历了观察、思维、表达、评改的全过程。训练密度大,信息反馈及时,效率高。
二、活動体验式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首先把课堂变成“作文现场”有气氛,有情景,接着进行“现场作文”。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也是作文的主人,易产生真情实感,易发写作冲动。其基调是“欢快、热烈、有趣”从其活动的内容讲,有游戏活动、智力性活动,对抗竞赛性活动,戏剧小表演活动、文娱性活动、实验性活动等。
其课堂教学的思路是参与——体验——感受——表达,具体步骤大致如下:激情引趣,交代活动的内容——组织准备,提示活动规则——调动情绪,积极开展活动——及时反馈,口述活动经过——确定中心,理清写作思路——突出重点,写好重点片断交流评改完成全文。
这种课的难点是:从活动过渡到表达,弄不好便会进入低潮。这是因为从活动到表达,综合性大,过程复杂,形成难点,进一步,教师应进行“慢镜头”教学,“小步子”前进,把综合表达分解成若干个片断进行,先想——组织内部语言;再讲给自己听——外化为“自我中心”语言;然后讲给同学听——变为交际语言;最后写下来——变成书口语言。每一步之间,老师要充分运用信息反馈进行调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这种课型,组织好活动是基础,认真体验是关键,要引导学生全心身地投入活动,强化学生的体验意识,使之具有所感。
三、谈话交际式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通过师生间的亲切交谈,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交流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回忆,调动生活积累挖掘写作材料,这样的课型基调是“亲切、轻松、愉快、和谐”。
从其谈话的内容分,有自我情况、家庭情况介绍,有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介绍,有对某种玩具、文具或日用品的介绍,有对某一现象的评价议论等等。从其谈话的形式分有谈心式、问答式、讨论式、采访式。从其谈话的主题分有集中式——突出一个主题;也有自由式等等。例如:接一个新班,就可以从谈心方式,师生互相介绍情况,教师先介绍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哪儿的人,多大年纪,家住哪里,家中有些什么人,进行引发,接着学生可按相同的内容介绍自己,然后通过交谈让学生的谈话内容涉及到自己的爱好、特点、家中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她),以及心中的苦恼甚至秘密,然后让学生讨论把谈话的内容写篇文章出什么题好,可以是《给新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或《让我苦恼的事儿》等。
这类课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第一步提出谈话课题,引起兴趣,激发思考,第二步展开谈话内容。这一步是这种课型成败的关键。谈话应有启发性、趣味性、条理性、谈话的形式应是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使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交换进行,在轻松自由的谈话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深处,不断拓宽选材的广度与深度,启发学生将沉睡在记忆深潭中的材料打捞起来,倾吐出来,并在谈话的进程中,将表达的顺序大致理清,表达的重点也基本确定了。第三步讨论定题,提出写作要求,进一步清选材料。第四步写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第五步抽样评改,有针对性地再指导。
谈话交际课,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识和积累生活,启发学生“以小见大”,从身边普通的人,平凡的事,不起眼的物中发现“美”。
四、阅读引路式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以文引文,以情激情,以读带写,唤起共呜,举一反三。读后作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方法,扩展选材思路。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记暑假中的一件事》时,从介绍课外读物入手,报刊上《暑假生活》专栏中的某些文章组成“暑假生活的十集电视系列剧”,开辟十个选材的侧面;在学本领的实践中享受“乐”;从自己的乐园里寻找“趣”;从图书、电视、电影里诱发“感”,从家乡的特色中摄取“异”;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奇”;从社会现象中发现“新”;从人们的交往中体察“情”;从自己的教训中悟出“理”;从劳动实践中培养“勤”;从凡人小事中挖掘“美”;从阅读入手,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暑假生活的“百花园”学生便可“借他山之石,攻我山之玉了”。
这种课型结构大致如下:启发谈话,提出课题——初步阅读,咸知引趣——深入理解,激發感情——借鉴范文,联想选材——自由命题,起草成文。
这种课型,重点是选择阅读内容,材料要富有启发性,针对性,激励性,或能激趣,或能动情。其难点,是把学生的思维方向从阅读的内容引向自己的现实生活,以阅读内容之“矢”,去射自己作文材料之“的”,它不是一般的仿写,而是内容上的联想,是一种远距离的“读写结合”。
五、童话想象式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迎合儿童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从而激发起儿童的写作欲望,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这种课型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第一步,启发谈话,激发起兴趣。第二步,出示编童话的依据,或出示图画,或出示实物,或出示故事的开头,或通过游戏活动,在画一画,拼一拼,做一做,剪一剪,贴一贴的过程中提供编童话的条件和起点。第三步,启发学生依据提供的条件,展开合理想象,编童话,最后是讲童话,写童话。
这种课型,提出编童话的依据和起点是基础,想象是关键,难点是第三步,如何引导儿童进行合理想象,展开童话故事的情节,既要让儿童大胆想,又要想的合乎情理,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善于调动儿童的直接生活经验,又要利用儿童从读物中间接得到的知识来编童话。这二者是编童话的“双桨”,只有“荡起双桨”,童话的小船,才会在想象的大海中“推开波浪”前进,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些基本课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其教学步骤也不能程式化,对其教学过程增加或减少某些环节,又可以产生很多“变式”,教无定法,教无完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优化结合,尽可能做到教学得法。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严立清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2]《要有大作文教学观》(《中国教育改革探索与研究》2011年第2期).
[3]《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黄亢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