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理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1-09-23许海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许海霞

【摘要】由于小学生已经拥有部分生活经验,因此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对知识点会有基本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形成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对知识点的理解必然存在偏差.基于儿童理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否定、自我转变以及自我丰富的过程.教师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收获丰富的思想感悟.

【关键词】儿童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引 言

数学知识不只是单纯的数字以及符号,数学知识来源于人类丰富的生活经验.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会有一份初始印象,虽然这份印象可能与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存在较大偏差,但是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基于儿童理解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学生的经验进行知识的探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儿童理解”缺失问题分析

(一)教师跟不上儿童思维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变化快,很多时候出乎教师的意料,倒是教师跟不上儿童思维的变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难免会形成固有思维,实际教学中一旦儿童思维与教师的固有思维碰撞,教师往往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应对.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教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这时突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6元的人民币呢?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与教师的固有思维发生碰撞,教师一时难以应对.

(二)教师禁锢儿童思维的发挥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但是有些教师耐心不足,总是希望学生紧跟自己的教学思路,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将书本上的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成绩.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儿童思维得不到发挥,无法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时候,一些教师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短除法进行相关习题的解答.但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不再推行这种解题方法,因为其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利于儿童思维的发挥,无法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的含义与表征

(一)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的含义

何为儿童理解?简而言之,儿童理解就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儿童思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与成年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与成年人有很大区别.儿童思维具有主动性、跳跃性和差异性.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即教师结合儿童思维进行教学,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彰显了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遵循儿童的思维习惯,以儿童思维为基准进行知识的探究.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富含独特性,儿童对数学知识有着基本印象和理解,每名儿童对数学知识都有特色鲜明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还具有一定的具象性,虽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儿童往往会结合具体的材料去感受数学知识.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不同,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这一模式下,学生将直接面对数学知识.

(二)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的表征

1.学生独立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获,因此学习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教学活动以及一些必要的动手实操.基于儿童理解进行教学,需要儿童独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儿童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这一过程是儿童对知识进行思考、操作、总结、反思的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2.学生自由进行数学表达

数学表达即对数学知识进行定义的过程,也是儿童经过对教学活动的思考、设计、体验、归纳总结之后得出的结论.儿童经历对教学活动的思考、归纳、总结、命名的过程,最终可以获得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将总结出的知识内涵加以内化.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表达,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全面、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模型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然后进行总结,才能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模型.基于儿童理解进行知识模型的构建,不受既定建模方式的拘束,而是以儿童理解为基准,提炼出数学问题,再由儿童进行数学活动的设计、参与、总结,并最终完成具有儿童色彩的知识模型构建.儿童通过自主构建知识模型,可以提升利用数学眼光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解决问题,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提高.

四、基于儿童理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实现“童化概念”与“概念同化”之间的切换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对于儿童的表达,不仅需要倾听他们的言语,还需要透过言语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基于儿童理解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悉心倾听儿童的表达,并且能够发现“童言可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儿童对知识的基本理解,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解读,通过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以儿童的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定义”,拉近学生与数学概念本质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小数的意义”这一节时,利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不透彻就会导致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笔者在进行这一节知识的教学时,先带领学生对小数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追溯,再为学生讲解小数的意义,并带领学生继续对知识点进行探究.笔者提出下面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同学们,在0.5这个数中,数字5所在的数位应该称为什么数位呢?”笔者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开始热情高涨地积极讨论.有的学生说:“这个数位应该称为‘小数位,因为0.5 是一个小数.”有的学生说:“这个数位应该叫‘分位,因为小数和分数有共同之处.”还有的学生说:“应该是‘个位吧,小数点是中间位置,小数点的左边依次为个、十、百……那么小数点的右边也应该是这样的顺序.”引导儿童為小数的各个数位“命名”,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在帮助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进行再次解析,帮助学生进行十进制、位值制系统知识的拓展,认识小数与整数在数位上的不同之处.虽然儿童通过童言童语对数位的命名看似幼稚,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到儿童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这是十分可贵的.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