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9-23高秀秀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秀秀

【摘要】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構建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引 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围绕核心素养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具有独立探索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主要学科之一,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影响也很深.而且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也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培养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一些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这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且传统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主体,只是单纯地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这样就导致学生只是接受了教师传输的知识,而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构建现代化的高效课堂,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数学,同时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新课前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一堂课中,就要求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想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除了要考虑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要额外关注学生成长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更深一步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课前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前导入,不断创新其表现形式和内在内容.例如,在教学“辨别方向”时,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启发法,首先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他们的方法,然后假设一个情境:如果你迷路了,该如何寻找方向.通过层层递进的询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预热的目的,为接下来的授课打下基础.

(二)开展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构建,其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从而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时,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分割法或添补法整合五角星或六边形,同时考虑利用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可以组合成什么图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各种数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实现对数学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自行编制一定的数据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进而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实际应用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例如,小数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小数和整数有哪些区别,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四)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促使课堂变得生活化

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自发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加深学生的认识,降低理解难度.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学校建筑的方位,或者学校周围的建筑都在学校的哪个方向,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抽象化的知识变成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对深一层的知识产生兴趣,然后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这样,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分层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以满堂灌方式为主,传统教学里的黑板和粉笔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变得有趣、高效.数学作为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对于还处在思维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推广应用,能够利用图片、动画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降低了数学的学习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打破传统数学学习时的各种弊端,而且可以实现对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