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制高考模拟试题的还原与审视(二)

2021-09-23丁圣俊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8期

丁圣俊

摘 要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实用文本阅读版块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内容分析与理解能力。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实用文本阅读模拟命题实践要做到:语料的选取要立足于主题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命题的内涵要充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和语文课程标准,创设科学而合理的丰富情境,调动学生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测试任务中呈现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落实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 高考模拟命题;实用文本阅读;命题审视

随着新课程高考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基于此认识,笔者结合自身创制高考模拟试题实践,提出一个建立在课程目标基础上的高考实用文本模拟试题研制框架。

一、命题文本:“公园城市”非连续文本

【拟题文本】

笔者结合陕西省2020年12月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实用类阅读命题实践过程作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公园城市”无疑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园的建设高度重视。

(摘编自360图书馆《公园城市系列谈(一):公园城市的背景、内涵和理念特征》)

材料二:

规划是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总规更是在为城市未来“画像”。成都将建设公园城市的美好愿景,首先落笔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这是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成都将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新模式,坚持以“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为遵循,坚持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推动转型,凸显生态价值,不仅为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提供了新路径,在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意义。

行动不断,发力不止,创新不歇。2018年7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正式提出“公园城市”内涵:公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摘编自《“公园城市”描绘城市发展蓝图》)

材料三:

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公园城市作为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需求、塑造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实践模式,具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

公园城市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園中的城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公园城市坚持用美学观点审视城市发展,通过以形筑城、以绿营城、以水润城,将城市全部景观组成一幅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诗意城市新画卷,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现代城市新意象。

公园城市通过构建多元文化场景和特色文化载体,在城市历史传承与嬗变中留下绿色文化的鲜明烙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公园城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引擎,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和绿色资源体系,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形成转型发展新路径。

公园城市坚持以让市民生活更美好为方向,着力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在城市绿色空间中设置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所,让市民在公园中享有服务,使闲适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摘编自范锐平《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命题材料由三则非连续文本组成,以“公园城市”为中心话题,分别从以下几个不同视角进行阐释与介绍。

材料一:介绍了“公园城市”这一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介绍成都公园建设发展规划前景及提出“公园城市”内涵。

材料三:指出公园城市具有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

【核心价值】

本试题选取“公园城市建设”系列文本为组合材料,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建设策略,突出公园城市“绿色、共享、协调、创新、开放”等特点,凸显生态价值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理念。

二、命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目标部分提出: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1]

本题设定“公园城市建设”社会情境,2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综合考查信息性阅读的能力,首先,要做到熟悉实用性文本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以及体式惯例等;其次,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做到理清文本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文本材料的内容,正确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创作的基本倾向,并理解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展新的观点;最后,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比较多则文本在内容呈现、材料运用、观点表达、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关键信息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三、命题过程:“公园城市”非连续文本命题多维观察

(1)命题呈现

4.下列关于“公园城市”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公园城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最终目标。

B.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现代化城市,体现了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C.公园城市与“城市中的公园”不同,公园城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公园城市的本质是提供新时代价值的生活方式,满足人居环境需求、塑造城市竞争优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

B.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公园城市建设,成都的“三步走”战略就是一个例子。

C.作为城市发展高级形态的公园城市,以人民为中心、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全面体现了“十九大”的新发展理念。

D.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公园城市,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符合中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6.请根据材料三,概括公园城市建设体现出哪些具有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6分)

(2)多维观察

第4题:

【测试情境】本题以“公园城市”为中心话题,创设“公园城市”提出的背景、内涵、发展前景以及时代价值为学科认知情境,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命题还原】实用类文本“概念”层面命题,一般立足于文本材料的概念或术语,从文本中分散的信息加以整合,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词语、关键句子以及所阐述的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题中A项命题信息集中在材料一,通过改变词语“中心目标”(最终目标)命制曲解文意类型题干。B项命题信息集中在材料二第三段,通过提取关键信息“人、城、境、業高度和谐统一”“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设置正确选项。C项命题信息在材料三第二段,采取保持原义变换词语“引领”(践行)等手段,转述关键信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命制。D项命题信息分散在三则材料中,通过对“公园城市”“本质”等关键信息的途径命制。

【必备知识】①关于阅读知识:一般认为,文本是由字义的串联、语义的勾连和语段(句群)的组合三大系统构成。阅读首先是从感知文字符号开始的,进而在理解字词句段之间序列性、技巧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等语法特征基础上,进行语境推断把握文本意义。②关于文本信息:三则文本材料阐释对象“公园城市”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时代价值等。

【关键能力】语感(语音、语义、语法):理解概念(语句)的能力,把握陈述性内容(静态信息)的能力。

【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解题思路】A项“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最终目标”曲解文意,材料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

【答案】A。

第5题:

【试题情境】本题以三则材料对“公园城市”中心话题为学科认知情境,要求学生整合文本内容,综合分析文本内容。

【命题还原】实用类文本“内容”层面命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题中A项命题围绕“公园城市”概念这以中心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明显表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和社会立场。B项结合文本材料——成都推行“公园城市”建设,得出结论“我国正在大力推行”。C项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材料一。D.项D项命题以“文本内容”+“评断”形式来理解材料三。

【必备知识】①关于非连续文本知识:给定材料一般是多则材料,主要有文字、图表等形式多种形式,文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②关于文本知识:通过标题,把握三则材料陈述对象和主要内容,以三则文本材料关键语句,从不同层面把握材料中“公园城市”的内涵、价值等。

【关键能力】文感(内容、思路、技巧):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并进行筛选、整合的能力。

【学科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解题思路】B项“我国正在大力推行”这一表述以偏概全,三则材料原文并未作“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公园城市建设”这一论断。

【答案】B。

第6题:

【试题情境】本题从材料三文本中出发,以“公园城市”这一概念为对象,概括“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这一表述为学科认知、社会生活情境,考查考生归纳文本要点,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命题还原】实用类文本“概括文本内容”层面命题,主要通过要求学生通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对“公园城市建设体现出哪些具有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的把握。命题给出概括的方向或前提,让考生去筛选相关信息,再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工。

【必备知识】阅读本文,需要把握标题、段落、结构等信息,找出段落中心句、观点句或结论句,进而理清作者观点态度以及定位文本的区域位置。

【关键能力】情感(观点、态度、立场):①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本的思路和篇章结构。②借助关键句、中心句等,分析关键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等,概括文段中心。③借助文本中体现作者思维及观点的语句进行概括分析。

【学科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解题思路】题干部分是要求结合第三则材料,理解公园城市建设价值体现的时代特点。回答本题,必须对第三则材料行文架构以及段落层意做解读。第一段总述部分:公园城市具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第二段至文末分别从五个角度阐述了公园城市的价值特点:生态文明、诗意美学、文化人文、低碳经济和健康生活。组织答题时抓住每个段落的关键词语即可。

【参考答案】①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②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③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④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⑤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每点1分,答全5点满分。)

总之,第4题侧重文本“概念”来命题,要求学生做到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判断选项表述是否符合文本对概念的阐释。第5题立足于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对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的考查。第6题侧重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四、命题审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

1.命题理念:充分发挥命题的“文化育人”价值

就文本材料的选择而言,充分体现命题对学生精神成长的积极引导,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热点,还在于增强学生作为国家的成员的身份意识,树立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与在国家发展的浪潮中具有使命感。

2.命题形式: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呈现

就命题形式而言,试题重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命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问题递进思维方式命制[2],既有文本内容性知识或信息的考查,如第4、5小题基于文本内容知识的把握进行甄别等。总体来看,命题不仅关注内容性知识的考查,更关注学生运用语文学习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命题逻辑: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

命题依据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一方面遵循以具体学习内容为载体的知识逻辑,另一方面遵循以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的综合性考查的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

4.命题驱动:践行语文课程目标的问题情境创设

命题践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情境化命题,突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语文学科认识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资源,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综合整个命题过程,基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信息发挥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促進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5.命题框架: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

命题既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目标,精选反应当下国家发展(公园城市)层面,构建社会、文化、制度、理论等自信,充分发挥试题育人的价值功能;也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注重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3],努力构建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系。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编号为:19PTZD03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涂韶华.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语文命题路径建构[J].教育评论,2021,(6):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通联:江西新余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