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内镜诊断价值与评价

2021-09-22宋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镜诊断价值评价

宋萍

【摘要】目的:对内镜在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作出评价。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内镜检查中疑似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内镜下活组织采集,最终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统计分析根据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判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内镜检查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57%、91.27%、64.29%;内镜检查患者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感染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检查在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对于临床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师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胃幽门螺旋杆菌;内镜;诊断价值;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69-02

胃幽门螺旋杆菌是生存于人体中最重要的微生物种类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人体胃内生存并长期定植的细菌,当人体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时,胃黏膜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引起急性炎症,并逐渐转变成慢性炎症。临床研究表明[1],胃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假幽门腺化生、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甚至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此外,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有效根除胃幽门螺旋杆菌对于减少胃癌发生率,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根除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础是准确有效的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存在。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十二指肠相关消化道疾病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旨在探究内镜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门诊就诊的内镜检查疑似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共计14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为就诊具体时段。140例患者年龄在19~80(50.23±15.55)岁;男女例数各为74例、66例。上述基线资料经比较,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存在上腹胀痛、食欲减退、反酸、呃逆、嗳气、恶心等不适症状;(2)在本院门诊接受内镜检查;(3)对内镜下可疑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采集活组织,并送病理检查;(4)全体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订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周岁的未成年人;(2)既往有胃切除手术者;(3)精神障碍患者;(4)血液系统疾病患者;(5)近1月曾服用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者;(6)既往有根治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7)计划怀孕、已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1.2.1 仪器

由本院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及病理医师分别对受检者进行内镜下肉眼观察及病理诊断,采用的内镜仪器型号为:LYMPUS CV-290电子胃镜。病理设备:德国徕卡病理包埋、切片、染色机等,以及徕卡高清显微镜。

1.2.2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前1 d,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在進行内镜检查当天,患者清晨需保持空腹至少8 h,禁饮2 h,在进行检查前10 min,指导受检者将达克罗宁胶浆去泡剂(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23)进行口服10 mL;内镜需由专业、经验丰富的消化道内镜医师进行操作,医生利用OLYMPUS CV-290电子胃镜对受检者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通过白光及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患者咽、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幽门管及十二指肠黏膜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观察,根据胃内粘液浑浊情况、胃粘膜光泽及色泽,是否存在糜烂、出血,胃体皱襞异常(肿胀、消失)、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息肉、黄色素瘤、鸡皮样改变以及胃体-胃角集合细静脉(RAC)等内镜下表现来判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态。对内镜下考虑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在胃镜下钳取胃窦、胃角、胃体等部位活组织2~3块以进行病理检查。最后有内镜医师详细记录内镜下上消化道黏膜表现,综合判断出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作出规范而合理的内镜诊断。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金标准,分析内镜检查结果,计算该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并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诊断(金标准),140例疑似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共有126例确诊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剩余14例病检未发现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2.2 内镜检查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124/140);灵敏度为91.27%(115/126);特异度为64.29%(9/14)。如表1所示。

2.3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电子胃镜检查患者胃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道疾病发生概率越来越高。相关学者研究证实[2-3],胃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致病菌种,是引起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如果不对其进行人为干预,轻者导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息肉、萎缩、不典型增生,严重者可导致胃恶性淋巴瘤、胃癌等恶性病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对于临床诊治Hp感染者而言,Hp的快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然而如何提高Hp感染的诊断符合率,是多年来临床医师诊断该疾病的难点,亦是有效防治Hp感染、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的重点。

近年来,内镜技术(共聚焦显微内镜、窄带成像内镜、放大内镜)发展迅速,且已得到广大医师认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Hp感染诊断中[4]。内镜技术通过放大倍数及提高图像清晰度,能够使临床医师对胃黏膜结构进行细致观察,例如毛细血管网、胃小凹、细胞形态或菌体。Hp阳性感染者在内镜检查下,常表现为胃体充血水肿及皱襞肥大、胃黏膜弥漫性充血、白色黏液混浊、增生性息肉、肠上皮化生、黏膜肿胀等,其中,黏膜肿胀、弥漫性充血是内镜检测Hp阳性感染的主要特征[5]。WooY[6]等研究显示,胃粘膜弥漫充血和肿胀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内镜下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被检者胃粘膜弥漫充血和肿胀情况,所以内镜检查能够为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此外,鸡皮样胃黏膜由活动性炎症及淋巴滤泡形成,其具有分布密集、呈细小颗粒状的特点,因而在内镜检查中,可经肉眼直接判断为Hp阳性感染,由此提高诊断符合率[7]。

Hp感染后,患者胃黏膜会发生改变,此时,内镜的窄带成像模式便可发挥较好的观察作用,能够发现存在明显沟槽的棒状胃小凹、棕黑色斑片状黏膜以及毛玻璃样结构,进而提示Hp感染,提高诊断灵敏度[8]。有学者研究指出[9-10],Hp感染时,患者胃窦部黏膜表层会出现粟粒样或弥漫颗粒改变,而这些部位又具有较多多形核、单核细胞浸润,因此,Hp感染与组织学上的多形核细胞浸润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内镜医师便可通过观察内镜下胃黏膜的改变对Hp感染作出较准确的诊断[11]。笔者将上述内镜技术用于本研究中,发现最终取得的研究结果一一证实了以上说法:内镜检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57%、91.27%、64.29%;与此同时,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说明,内镜诊断应用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为疾病治疗提供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内镜检查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且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说明该诊断方式对于临床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师检测及根除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魏茂桂.两种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9):120-122.

[2] 于亚男,田字彬.慢性胃炎的内镜表现[J].临床荟萃,2019,34(5):394-398.

[3] Pelliciari S,Pinatel E,Vannini A , et al. Insight into the essential role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HP1043 orphan response regulator: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NA-binding sit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41063.

[4] 李國梅,何池义,李琳.内镜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8,20(6):554-557.

[5] 牛应林,李文燕,周巧直,等.三种内镜下胃黏膜形态表现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1):1053-1056.

[6] WooY, Behrend CE,Trapp G, et al. Screening endoscopy findshigh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Korean American with limited accessto healthcare[J]. J Surg Oncol, 2017,116(2):172-76.

[7] 王菲,陈石岩,谭新华,等.联动成像内镜与白光内镜对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4):2325-2328.

[8] 王万亮,秦青,王伟,等.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6):668-671.

[9] 施宏,谢招飞,黄贺,等.内镜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1):781-784.

[10] 乔雨晴,沈磊.内镜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9,24(10):619-622.

[11] 尹跃霏,李赟,陈亚丽,等.消化内镜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40(4):563-567.

猜你喜欢

内镜诊断价值评价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