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分析

2021-09-22曾伟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直肠癌

曾伟君

【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91例医院收治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CT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T1-2期共有15例、T3期41例、T4期35例;CT检验结果显示T1-2期共有17例、T3期36例、T4期38例;CT检查对T1-2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2.9%、75.0%、96.3%,对T3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89.7%、84.6%、79.5%,对T4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88.9%、82.1%、95.2%。结论: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直肠癌;术前分期

【中图分类号】R445. 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65-02

直肠癌是临床中的常见恶性肿瘤,近些年来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尤其是青年人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炎性肠病、直肠息肉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等[1]。目前连对于直肠癌主要是采取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NCCN提出的《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對于分期在T3及以上的患者可以采取术前辅助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该病的复发率,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因此临床需要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从而提高治疗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直肠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其分期有密切的相关性,早期直肠癌患者可以采取根治术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结局,但中晚期患者通常需要联合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保肛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有效判断,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治疗的情况发生[4]。目前CT检查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评价其应用价值,文章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91例医院收治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91例医院收治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65例,女性26例;年龄为30~75 (51.6±5.3) 岁。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术前未行放化疗,CT检查1周内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

纳入标准:(1)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性直肠癌,术前未行放化疗;(2)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直肠癌复发、过往放化疗史、盆腔手术史以及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具体检查方法:检查前2天保持流质饮食,避免食物残渣影响图像质量。检查前12 h禁食。本次研究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保持仰卧位,层厚与间隔均为5 mm,扫描范围为髂嵴至耻骨联合下缘,所有患者先进行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注射碘海醇对比剂80 mL,注射速度为3.0~3.5 mL/s,增强扫描参数:动脉期25 s,静脉期70 s,延长扫描180 s。通过图像观察直肠癌浸润深度、侵犯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关系,观察有无远处转移或者是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本次研究由两名影像科医生进行评价,意见一致时确定检查结果。

病理组织检查:手术切除标本放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样本采集24 h后进行病理切片,层厚为3微米。由两名病理科医生参照直肠癌TNM分期进行病理分期。TNM分期标准:T1期:肿瘤穿透黏膜肌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T2期:肿瘤浸润固有肌层但未穿透固有肌层。T3期:肿瘤穿透固有肌层但未侵犯腹膜。T4期:肿瘤侵犯腹膜。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检查结果;CT检查T分期标准:T1-2期:肠壁光滑,脂肪间隙清晰,肠壁增厚>5 mm且增强后病灶强化,无明显肠腔狭窄改变;T3期:肠壁毛糙,脂肪间隙模糊,有条索状影,病灶侵犯肠壁外层,且有肠腔狭窄的改变;T4期:肠周脂肪消失,肠壁明显增厚变形且累及周围组织或腹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检查对照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T1-2期共有15例、T3期41例、T4期35例;CT检验结果显示T1-2期共有17例、T3期36例、T4期38例,见表1。

2.2 CT检查对直肠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CT检查对直肠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发生率不断升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直肠由于位于盆腔后部且周围组织器官较多,手术难度大且术后容易出现远端转移的情况[5]。由于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未能察觉,加上很多居民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当发生明显症状后采取医院就医,此时已经进展至中晚期,5年存活率较低。根治性手术是目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直肠癌患者经过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5年存活率超过90%,但是对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来说,由于已经出现局部浸润和远端转移的情况,5年存活率较低[6]。目前临床诊断直肠癌除了常规检查项目之外,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筛查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影像学检查能够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效果评价都能够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从而观察病情变化。准确的术前分期能够为患者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对于高分期患者术中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而低分期患者则可以不进行淋巴结清扫,避免过度治疗的情况发生[7]。由此可见需要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从而为直肠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螺旋CT是目前直肠癌术前分期检查的常用方法,螺旋CT对于微小病灶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能够评估肿瘤有无远处转移以及局部浸润情况,且具有检查时间短、价格相对于MRI要更低的优势,因此在基层医院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8]。CT检查能够发现直肠内的微小病灶,评估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无创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应用。螺旋CT由于扫描时间短,能够有效避免运动产生的伪影,从而减少呼吸对图像质量的干扰,同时由于层面连续能够进行三维重建,从而更好的观察患者的病灶。此外,CT检查相比于传统影像学检查来说,对于占位性病变、炎症疾病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因此近些年来在基层医院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

CT平扫对于软组织的观察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次研究中还加入了增强扫描,增强扫描能够通过对比剂的应用从而更好的辨别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本次研究术后病理检查发现T1-2期共有15例、T3期41例、T4期35例;CT检验结果显示T1-2期共有17例、T3期36例、T4期38例;CT檢查对T1-2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2.9%、75.0%、96.3%,对T3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89.7%、84.6%、79.5%,对T4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88.9%、82.1、95.2%,由此可推断CT检查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能够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CT检查对T1-2期阳性预测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肿瘤未出现肠壁浸润时也可引起肠壁出现细胞增生、纤维化等炎症反应,这些反应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分期过高。CT检查对T3期的敏感性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直肠及系膜厚度差异有关,临床研究指出上段直肠癌患者容易出现过低分期的问题,而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则容易发生过高分期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直肠下段肠壁厚度相对要更大而周围系膜较小,肠管扩张不明显,且肿瘤与肠壁各层之间的显示情况较差。T2-3期由于固有肌层办结信号不完整,因此容易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肿瘤侵犯表现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即使是增强扫描也无法较好的鉴别。相信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也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玉安.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2):279-283.

[2] 萨莎,李晶,李晓东,等.基于CT图像及临床资料的随机森林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51(12):933-938.

[3] 胡琼菊,刘慧敏.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经直肠超声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的应用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7):984-986.

[4] 任胜,孙振强,王海江.MRI和MSCT对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疗效评估价值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5):337-340,343.

[5] 么旺,滕翀.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直肠癌术前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准确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115-118.

[6] 刘华,边芳,翟冬枝. MSCT与MRI技术在鉴别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4):109-111.

[7] 魏士星,蒋瑞华,桂振朝,等. CT、MRI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10-12.

[8] Haas S,Mller Faaborg P,Brock C,et al.Abnormal Neuronal Response to Rectal and Anal Stimuli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Distal Rectal Cancer With High-Dose Chemo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Watchful Waiting[J].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2020,63(9):1234-1241.

猜你喜欢

直肠癌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补充维生素D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关于结直肠癌,这些知识须知道
直肠癌便血与痔便血的异同
结直肠癌预防及治疗10年进展研讨会在沪召开
不要让痔疮成了直肠癌的“庇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