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名师成长的密码

2021-09-22陆晓瑾谢露逸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1年6期

陆晓瑾 谢露逸

摘  要:教师是高品质教育的基本保障. 揭秘数学名师成长的密码,对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对浙江省高中数学教研员张金良特级教师的访谈,发现其专业成长过程中注重的三个方面:第一,用高观点认识初等数学是数学教师的必备基础;第二,“教—研”融合是教师成长的关键路径;第三,团队互助是教师成长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数学教师成长;高观点;教研融合;团队互助

教师是高品质教育的基本保障. 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成长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揭秘数学名师成长的密码,对各个成长阶段的数学教师而言都具有借鉴意义. 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对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高中数学教研员张金良老师进行了访谈,试图从他的个人成长中寻找名师成长的密码.

张金良老师深耕高中数学教学38载,其中22年执教一线,直到2005年调到省教研室担任高中数学教研员,带领浙江省高中数学教师积极探索、深化落实21世纪以来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理念.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名省教研员,他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张老师在农村长大,初中时期师资匮乏,资料短缺,对知识的渴求难以得到满足. 但是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高中迎来了学习的春天. 1979年,张金良老师以数学91.5分、总分班级第二的优异成绩被浙江师范大学(原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录取,并在大学期间担任班级团支书. 在那个年代,读大学的机会实属不易,人们的学习动机也很纯粹,单纯地想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其实,在填高考志愿时,数学专业并不是张金良老师的首选,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日后深深地爱上了数学教育这份事业. 在读大学期间,他对数学教育产生了热情,认识到数学是科学的基础、科学的语言,数学教育能教给学生理性的思维、逻辑的思考. 在大学老师的影响下,他爱上了数学教育,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

通过与张金良老师的深入交流,分析他的成长过程,发现了名师成长的三个密码:用高观点认识初等数学;“教—研”融合;团队互助.

一、数学教师的必备基础:用高观点认识初等数学

陆:您从毕业入职一路走来成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获得过第七届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全国首批优秀教育硕士等荣誉. 而您所带过的班级,无论基础如何,最后都成为了优秀班集体. 如果让您总结一下,您觉得在您成长的过程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

张:1983年我大学刚毕业,到海盐二中教学,1990年调到海盐中学,1999年调到一所新学校——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直到2005年调到省教研室. 回顾我22年的一线教学经历,我的学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应该离不开我坚持追求的“高观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是學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力水平仍然较弱. 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野不宽、观点不高、知识储备不足. 我认为,教师思维的“高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高度”,因此教师必须站到一定高度进行教学.“高观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指站在一个知识系统的高度,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这个系统可以是初等数学自身系统,也可以是更加宽泛的高等数学系统,但始终都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思考力水平的培养.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住三点:第一,问题背后的数学背景要和学生讲清楚,如讲函数就要把它放在整个发展背景下去讲;第二,问题的几何背景要讲清楚;第三,与其他丰富的高等数学内涵相联系. 学生听我的课不仅仅是为了做题,而是学一种方法. 有时候我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会教十几种方法并进行推广,虽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但是给班级里所有学生至少提供了一种适合于他的方法,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继续研究的机会.

谢:“高观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系统性强,给予学生思维的启迪,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高层次思维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师成长的必备基础. 这样的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很有意义.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具体把握“高观点”,使其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之中呢?

张:数学教育要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和条理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理解“高观点”课堂教学的内涵;第二,充分揭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本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三,有意识地用高等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灵活选择与加工;第四,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讲授数学问题,将相互关联的问题用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第五,用宏观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第六,加强专业修炼,把握课堂教学的度,才能胜任“高观点”下的课堂教学. 并且,因为“高观点”下的数学课堂的视角落点比较高,学生听课可能会比较吃力,所以在教学理念上还要追求学生理解的数学,教学时深入浅出,让学生的认知能够达到. 这也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成长的关键路径:“教—研”融合

陆:实践证明,高观点下的课堂教学的确能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带来很大的空间,是值得提倡的教学路径,亦是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们好奇的是,您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的?又是如何推动浙江省的数学教育改革的?

张:无论是在一线工作,还是后来调到省教研室,我都一直坚信“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教学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教师去研究、去思考,通过教科研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一线工作的22年里,我意识到教师的知识面肯定是要比学生的知识面大的,这也就是以前说的“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不满足于“一杯水”,教师要有“流淌的小河”,而且还要是动态的. 因此,我不断研习专业知识与教材、教法,并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坚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施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展开教学,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怀.

我并不聪明,但是很执著,我的脑海里一直追求改革,尝试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例如,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这节课,我读书时到金华一中听课,那位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花40分钟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证明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思路和方法. 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 但是,我后来听别的老师上这节课时,推导定理的时间只有15 ~ 20分钟,甚至只有10分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考并不考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证明. 我很反感这种教育,不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又或者教师实际是有引导启发的过程,但是不肯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开放性的内容. 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

谢: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应该对这样的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前进方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该墨守成规,不敢突破现状.

张:是的,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要与时俱进,重新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转变角色,自废陈旧、过时的“武功”;正确认识“研究”与“教学”,坚持教改促科研,科研育新人;不断更新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团队合作,成为自主成长型教师.

在成为教研员后,我更加笃行这一原则,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课程方案,研究课改先行省的经验教训;开展新课程教学实施的适应性调查;组织省内专家一起编写教学指导意见;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开发课程资源,钻研高考试题;等等,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浙江省的高中数学教育改革做点贡献. 虽然教研工作头绪多、事务杂,但我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坚信成长需要自我的加压和努力. 而且,能够让自己的研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完善,能够帮助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件幸福的事情. 此外,我还主持或参加了一些研究课题,如与王而治、许芬英老师一起主持的“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及其教学设计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兼具时代性与现实性,对于推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有重要作用. 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是我始终不懈的追求. 因此,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研员,研究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谢: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教师成长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坚持与热爱,希望学习您这样的深耕数学教学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也对您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研究精神感到佩服. 但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前行之路有时候充满着不确定,甚至有些孤独,您是如何持续前行的?

张:组建名师工作室,依靠团队,互助前行!

三、教师成长的有力保障:团队互助

陆:近年来,您主持的浙江省张金良网络名师工作室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工作室. 工作室在成立的几年里,引领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数学教师,也推动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理念在浙江省落地生根. 您的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请问,对于名师工作室,您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是什么?

张:对于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我也是分外欣喜的,它有效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对于工作室,我一直秉持的理念有两个. 第一,专家名师的领航. 俗话说得好:“船要行得稳,不能没有帆.”网络名师工作室是一个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平台. 特别是面对这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这样的新事物,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并不多,而面对问题,老师们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误解,这个时候需要专家进行排疑解难,带领教师攻坚克难,并为研究护航. 第二,要坚持服务于一线. 这种草根式的研究不同于纯粹的理论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理论的诠释与提炼,使研究成果落地生根,回馈课堂,指导教学实践. 为了将核心素养带进课堂,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先从小范围的工作室带头人开始,尝试在核心素养观理论指导下,将一些经典的、曾经开设过的、思考过的课进行再思考、再设计并汇编成册,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经典课型进行示范研讨.

此外,为了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影响力,我们不仅邀请了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带头人,还邀请了全省的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对话. 借助互联网平台突破了参与者的局限性,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快地传递给每一位一线教师,使我们的活动迅速与教育基层对接,产生较高的影响力.

谢:这也说明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同伴的帮助. 一个好的教师团队是课改路上最强大的助推石. 资深的教师可以在思想上、教学上、科研上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 同时,青年教师的新思想、新观念也可以滋养、推动课程改革. 无论是专家教师还是经验尚浅的教师,都应该拥有更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见识,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所热爱的数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张:是的,国内外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同伴间的互助指导、交换信息、交流经验、解惑破难、专业切磋、协调合作,有利于教师群体中不同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深度交流,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

我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我深知身处课程改革浪潮中的基层教师内心的困惑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想获得的帮助是什么. 因此,在成为教研员后,我也非常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试图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我本着“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精心策划每一次省级新课程教学培训,尽量使每位教师都能在群体活动中取长补短,竞争互助,思想互碰,获得个体单独学习、思考所得不到的东西. 当然,合作也不能仅局限于同一所学校的老师们,我们的目光应该着眼于整个浙江省乃至省内外的数学教育,因此,名师网络工作室正好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陆:非常感谢张老师接受我们的访问,您对教育的坚持和对数学的热爱,鼓舞着我们年轻一辈. 希望未来我们浙江省的数学教育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您的教育梦也能够越来越圆满. 再次感谢张老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