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三段式”自主学习法

2021-09-22李晶李德安孙雪梅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我反思三段式自主合作

李晶 李德安 孙雪梅

摘  要:学校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促使学习真实发生,这是教师与学生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并实践的事情. 理清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发生的过程,文章提出“三段式”自主学习法,为了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各阶段的价值与意义,也为了让教师明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价值所在,最终达到教与学真正的统一发展.

关键词:问题导向;目标设置;自主合作;行为调控;自我反思;评价归因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成为个人成长的现实要求,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2016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勤于反思的核心素养要求,具体涉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反思总结、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调整等素养的养成和培养,这些素养都可以归结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教师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理论基础

先秦时期的孟子就意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社会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齐莫曼在1989年提出了自主学习模型,并分别在1998年和2000年对该模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他认为自主学习涉及自我、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主动控制和调节,而且也要基于外部反馈对学习的外部表现和学习环境做出主动监控和调节.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个体要不断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状态,观察和运用各种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营造和利用学习环境中的物质和社会资源. 他把自主学习分为计划阶段、行为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 文中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发、主动、积极地规划、施行、评价及调整的过程.

二、“三段式”自主学习法

根據相应的自主学习理论,结合高中学科特点,将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落实到课前、课上和课后,经过多年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和实践,提出“三段式”自主学习法:问题导向,目标设置;自主合作,行为调控;自我反思,评价归因.

1. 问题导向,目标设置

课前,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导学案等为呈现形式,也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链、一个模块、一个单元呈现出来. 虽然呈现形式灵活多样,但是问题的设置都要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里. 学生根据问题,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选择合适的学习(或问题解决)策略和学习资源,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动机,培养其独立学习、自我规划、自主提问的能力.

2. 自主合作,行为调控

课上,通过学生课前的独立思考,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或全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听、思、悟、练,并通过表达、参与、倾听集思广益,学会根据外部的反馈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进行探究,实现学学相长和教学相长,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交互、同伴互助,激发学生责任担当、合作互助、主动积极的意识.

3. 自我反思,评价归因

课后,引导学生养成反思评价的习惯,通过写反思日记或者留白等形式,留给学生思考和总结的时空. 让学生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结合课前设置的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评判,并积极进行结果归因. 这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其目的是通过反思评价和结果归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通过比较分析和反思总结,学生不断改进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不断进步,获得学习成就感.

课前、课上、课后每一阶段的自主学习,构成一个学习的闭环,这个闭环与下一个闭环又相互联系、促动,构成学习进展的链条,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给出的“三段式”自主学习法逻辑上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学习过程,同时这个学习过程又推动下个学习过程的发生,如此继续下去……图2给出课前、课上、课后构成的学习闭环推动下一个学习闭环,如此继续下去……一个学习过程与一个学习闭环对应,一个推动唤醒另一个推动. 以此为依据,教学才能更好地带动学习的不断进阶.

通过三个阶段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计划、独立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反思的能力,而且通过课上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习中和学习后的反思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整个学习过程,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是计划力、意志力、自我管理和监控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教服务于学的过程.

雅斯贝尔斯曾表达过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教学相长这一意义出发,可以说教师成长于课上,学生成长于课下. 课下(即课前、课后)是学生形成自我认识,以及总结反思、提炼形成观点乃至观念的最好时机. 课上是教师预设、师生共同生成的课堂. 在生成中,总会给教师带来启发,形成智慧.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毫无收获,也很难带给学生收获.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师生共生的课堂,教师的收获折射着学生的收获.

三、“三段式”自主学习法中教师的作用

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它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基础. 中学阶段自主学习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方面重新定位,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台前退到幕后,充当学习的配角,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引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体验、自我计划、自我反思、自主探究的时空. 总之,教师在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中,要转变为问题的创设者及创设问题的启发者,课堂交互中的倾听者及自主学习的示范者;学生的角色要从单纯的倾听者、被动接受者向生成者、质疑者、建构者、参与者转变.

1. 教师在课前的作用——资源提供,计划指导

在“问题导向,目标设置”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学习,这是开展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要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任务分析;指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预设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这一阶段的体验和实践,在对问题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并生成有意义的活动,这是学习主体“自我”的一种内心感受和情绪把控. 在这一阶段,学生未必学到了多少知识,也未必解决了多少个实质性问题,关键是自己体验过了,能够以“我”的视角审视学习材料,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 另外,自主学习材料的选取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材料的科学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 教师在课上的作用——建构引导,监控调节

在“自主合作,行为调控”阶段,教师要建构生生、师生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引导,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让每位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法可能很精彩,也可能还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质疑、在质疑中共识. 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与者.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共存、共生、共长、共创和共乐的关系.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且富有创造的过程,是积小智成大智的过程,是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点拨,善于将学生的思路发展下去,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及勇于创造的品质. 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的实现,得益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还要依靠课堂自主学习的生成性资源. 教师要动态化地处理课堂教学问题,要适时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及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调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抓住智慧的源泉,形成教育教学智慧,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中的自主学习,会因为教师的引导、点拨,以及同伴的分享、合作、交流,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鉴别人的想法和经验,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3. 教师在课后的作用——概括总结,归因反思

经历了“三段式”自主学习法的前两个阶段后,在“自我反思,评价归因”阶段: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后的总结概括,其重心除了放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外,还要重视在概括中的质疑,多问为什么;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进行再思考和再反思,要让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结合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反思意识,真正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写反思日记,或者解题反思、错题反思等. 另外,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疏导学生的消极情绪,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多进行鼓励和正面评价.

四、“三段式”自主学习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根据“三段式”自主学习法的相关理论,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三段式”自主学习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问题导向,目标设置

课前提前一天,或者提前更长的合理时间,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椭圆[x2a2+y2b2=1 a>b>0]的两个焦点为[F1-c,0],[F2c,0],[c>0],[M]为椭圆上一点,满足[F1M · F2M=0],求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

没有解答提示,有问题有要求,以问题驱动学习的进展,以要求鞭策目标的实现. 当然,自主学习的材料要丰富,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有多个问题(如问题链或问题串),设计得可以更精彩. 但是就某一次的自主学习来说,核心问题最好只有一个,以便更好地突破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不要担心提示过少,抑或担心学生的基础薄弱实现不了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他的昨天并不能决定他的未来. 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找到思考问题的视角,动起来比结果更重要.

在“问题导向,目标设置”阶段中,看似将问题抛给了学生,实则也抛给了教师. 师生都需要对解决自主学习材料所需的知识、方法进行储备和探究. 就这一自主学习材料,通过学生课前任务单的提交,共梳理了11种解答方法,具体如下.

“问题导向,目标设置”这一阶段,与其说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不如说是师生共同独自的自主学习,形成各自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与认识. 面对同一问题的解答,有的人循规蹈矩,有的人另辟蹊径,当然也有的人陷入迷途. 无论有着怎样的经历,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有了自己本源的认识. 这些本源的认识是重要的,而这些本源的认识暂时还都集中在上述11种方法中. 教师需要做的是使这11种方法在“自主合作,行为调控”阶段得到充分探究.

2. 自主合作,行为调控

经过自主学习阶段,对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和教师都有了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解题方案,那么在接下来的“自主合作,行为调控”阶段,教师要科学组织探究过程. 在探究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生成与共生,绝不能拿着11种解法一讲到底,要实现丰富性背后的连续性和拓展性.

就该问题,在“自主合作,行为调控”阶段的师生共同探究中,又生成了6种解法. 限于篇幅,下面仅呈现这6种课堂生成的精彩片断. 而对于“问题导向,目标设置”阶段的11种解法是如何想到的课堂实录就不赘述了. 呈现如下.

师:在解法4中,通过椭圆的参数方程,将点[M]设成三角形式,最终由[e=ca],将离心率表示成三角函数形式,再借助其有界性,求出离心率的范围. 要想用三角形式表达离心率,只有这一种途径吗?[△MF1F2]是怎样的三角形?

生2:在直角三角形中,引入一个锐角表示直角边长很自然,而且生1由[e=ca],转化到[e=2c2a],便可以直接借助幾何意义呈现出[e],比分别求出[c],[a]后再呈现出[e]效果更好.

师:好在哪里呢?

生3:体现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整体意识快速呈现出[e].

师:非常棒!解法4和生1的解法通过不同途径引进三角函数,接下来可以在等式中表示出[ca],或者通过几何意义由整体思维呈现出[ca]. 而解法5和解法11抓住了几何上线段长度的大小关系,列出不等式求解出离心率的范围. 那么,对于这样的几何直观,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跃跃欲试.

师:请生4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师:生10引进[MF1]这个量,利用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常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建立等式,再通过代数运算、观察列出不等式求出离心率的范围. 生11由椭圆第二定义直接将[e]表示出来(其实与椭圆标准方程一致),将[y2=c2-x2]代入,即围绕一个量[x]展开代数运算. 无论围绕两个量研究还是围绕一个量研究,鉴于两个量有等量关系,其本质是一样的. 通过一个量用生8或生9的方法进行解答,是否可以呢?当然可以,这个时候又体现了整体意识.

通过“问题导向,目标设置”“自主合作,行为调控”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了拓宽,路径得到了调整,思维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得到了进步. 教師一定要带领学生真正融入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探究的精彩之处,会让每位参与者思在其中、乐在其中.

3. 自我反思,评价归因

通过“自主合作,行为调控”阶段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解题方法得到了完善,认识得到了拓宽,思维得到了提升. 但如果只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就会留下遗憾. 因为在精彩的课堂上,师生看似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探究出了17种解题方法,但要经过概括学习这一过程,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认识. 当然,有时会有一种误导,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进行自我概括,以此代替学生的概括,甚至代替学生课下的概括学习阶段. 概括学习的程度怎样,要依靠长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督导,以及科学的课下学习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下面的问题:(1)本节课哪种解题方法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认识?为什么?(2)你认为针对该题哪种解题方法最科学?为什么?(3)通过本节课,你对问题原有的认识及解题方法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吗?(4)从解题的本质分析这17种解法,你能概括成几种解法(越少越好)?(5)通过“自主合作,行为调控”阶段的学习,你还有怎样的收获与感悟?等等. 同时,在开启下一个学习过程前,教师要在自主学习材料选取及设计与本次学习过程的衔接性上下足功夫,从而又一次体现学习的连续性. 以此,实现学习的螺旋上升.

五、结束语

本文谈学习法为的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策略. 在学校教学中,更多的是给教师实施教学提供参考,更加明晰教学是为了学生高效的学习,从而不仅要重视课堂设计,还要科学设计课前与引导概括课后. 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体化的过程;教学对教师来说也要注重一体化过程的推进. 通过“三段式”自主学习,打通课前、课上、课后,完成学习过程的推动,实现学习的连续性、整体性、进阶性与自然性,使学生的关键能力得以提升,深度学习得以真实发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落地.

参考文献:

[1]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志贤. 以提升心理资本为核心的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8(27):65-67.

[3]程胜. 学习中的创造[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李德安. 一道求椭圆离心率范围的题目的多种解法[J]. 中学教研(数学),2015(12):31-33.

猜你喜欢

自我反思三段式自主合作
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游戏教学法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中学生自我反思力的引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编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