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托马斯 · 哈代诗歌语言的艺术性

2021-09-22黄琳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
关键词:哈代格律象征

【摘要】 在托马斯·哈代的诗歌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充满音乐化美感的诗歌韵律、朴实自然的文风使其诗歌语言充满了艺术魅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哈代诗歌的象征手法、格律和用词来探究哈代在诗歌创作中对以上三方面的重视,进而更好地领略哈代诗歌语言的艺术美感,提高对英语诗歌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诗歌;象征;格律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06-02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史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写作生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长达六十多年,作品数量众多。哈代因小说作品崭露头角,共写下近二十部长篇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让他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扬名世界文坛。但他的写作生涯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更是一位思想深沉的诗人[1]。

哈代引起欧美文学评论界的极大重视正是因为他的诗歌[2]。他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致力于诗歌创作,留下了八部诗集,近一千首诗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哈代凭借史诗剧《列王》开始以诗人身份受到评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广受读者好评[2]。

诗剧《列王》和《康沃尔皇后的悲剧》奠定了哈代作为诗人在英国文坛中的地位,被称为20世纪“英国诗歌主流的一位杰出诗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诗坛成绩最佳者”[3]。

哈代古典文学素养深厚,在诗歌创作中也关注诗歌理论创新。他用诗歌记录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下英国宗法制社会的终结和农民阶级的湮灭;他的诗歌在继承和发扬浪漫主义诗歌精神的同时,又开辟了现代主义诗歌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诗坛的空白。

很多评论家认为哈代是现代诗歌的开创者[4],英国诗人菲力普·拉金甚至认为哈代的诗歌超越了艾略特与叶芝[5]。

哈代认为,诗歌充满诗人的想象力和情感,是文学的核心与精华[6];并且极具感染力,能使诗人的思想情感与顽固的消极观念相对抗[7]。他对诗歌的特殊情感让他在诗歌创作上花费了更多心血,他灵活运用象征手法,各种意象将鲜活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身临其境;诗句韵律流畅,极具音乐美感,朗朗上口;文风清新自然,用词简单质朴,贴近日常生活,使读者倍感亲切。

本文将从象征手法的运用、诗歌的音乐性和诗歌的遣词造句三方面对哈代的诗歌语言进行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

二、哈代诗歌的象征手法

哈代运用象征手法使诗歌意境深远,抽象的思想感情被渗透在字里行间,不留痕迹,让读者不经意地感受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引发共鸣;他将简单的意象巧妙地融入诗歌以揭示社会现实,使诗歌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他在诗歌中也常借助象征手法写出寓意深远的诗句,让读者有所感悟。

哈代的爱情诗常常描写爱情逝去的痛苦,揭示异化社会里人的孤独。在詩歌《中调》中,哈代描写了冬日里站在池塘边的一对恋人,苍白的阳光、凋敝的草地、落叶、灰黄的梣树、不祥的鸟儿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萧条苍凉的冬日之景,这对恋人因情感无法沟通产生的孤独与惆怅和心灵隔绝带来的绝望与凄凉让读者感同身受,他们只剩下哀怨与忧伤。

哈代写于世纪之交的诗歌《黑暗中的鸫鸟》充满浪漫和现代气息。诗歌前两节回顾过去:第一节寥寥几笔呈现出暗淡萧条的景色,残冬落日象征着弥留之际,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的衰败飘摇;第二节描写的环境更加死气沉沉,尸体和墓穴象征着19世纪英国的萧条腐败,两节诗饱含诗人的失望与哀伤。诗歌后两节展望未来,刻画了一只在薄雾中歌唱的鸫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他对过去迷惘又困惑,但对未来又怀有一丝希望。

哈代的很多诗歌通过探索死亡来揭示生命的价值:生命因短暂而珍贵。在诗歌《身后》中,象征死亡的意象反复出现,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浓重的死亡气息;但诗歌又以自然纯朴的英国乡村为背景,语言简洁幽默,节奏舒缓,贴近生活的意象又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朝气蓬勃。诗人从阳光明媚写到黄昏和黑夜、从五月的春光写到冬日的夜空,这正是人生从少年到中年再到暮年的整个旅途,读者在跟随诗人思考死亡的同时也在考量生命的意义。

三、哈代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需要通过朗读或吟唱来领悟其隐于文字之下的意义。诗人常借助文字的音乐性来更加完整地传达情感,刺激读者的感官,引起共鸣。哈代自幼对音乐敏感,小时候他的父亲演奏舞曲时,他会跟着跳起来,有几支曲子甚至会让他感动流泪[8]。音乐是他许多诗歌的灵感来源,他认为诗歌就是置于节拍中的情感。哈代是英诗韵律的实验者和开拓者,他的诗歌韵律繁复多变,极具流动和整齐的美感[9]。

再看哈代的抒情诗《黑暗中的鸫鸟》,诗歌前两节的词语组合节奏沉重缓慢,有种呆板生硬的感觉,传达出热情丧失、生命冲动和诗人对大自然悲观阴郁的态度。但从第三节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在萧条、冲动却毫无激情的凄凉的残冬景象中,纤细的树枝间突然响起了鸫鸟欣喜的歌声。诗人利用鸫鸟悦耳的歌声来改变前文缓慢沉重的节奏,使诗句变得富有跳跃感,让读者体会鸫鸟与诗人的情感联系:即使鸫鸟“瘦弱、老衰,羽毛被阵风吹乱”,但却能放声歌唱,鸫鸟颤抖的歌声中隐藏着欢乐、希望和新世纪的光芒。哈代通过改变诗句的节奏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百感交集和在世纪末的深思。

哈代写给妻子的悼亡诗《声音》的第一句使用了叠句“call to me, call to me”和扬抑抑格,凄婉之感顿时跃然纸上:诗人日夜思念的恋人从远方呼唤着他,在恋人的回声中,诗人也在向她倾诉眷恋之情。简单的词语传达了无尽的哀怨、惆怅和无可奈何的凄凉之感。但在诗歌最后一节诗人改变了格律形式,将长句变成短句,将扬抑抑格变成扬抑格,完全打破了前文的节奏,读者的感觉也随之突然转变,诗人复杂的内心便自然而然地传达给了读者,令人感慨之余自觉无限悲凉。吉丁斯说:哈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抒情诗人,是因为他擅长转变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来加强诗歌的情感色彩[10]。

在诗歌《书信的胜利》中,哈代使每个诗节的起句和末句、每个诗节的中间一句与下个诗节的首句形成押韵,这样回旋流畅的美感使人轻松愉悦,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柔和轻快又豪情洋溢的情感。

四、哈代诗歌的遣词造句

哈代的诗歌文风朴实自然,宛若浑然天成,用词别具匠心、十分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倍感真实,情感表达亲切柔和的同时又充满强烈的感染力,蕴藏着深沉的韵味,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诗坛独树一帜。

在诗歌《回家》中,哈代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将田园生活生动地描繪了出来:新婚妻子因嫁到偏僻的乡村而伤心落泪,丈夫便在旁边哄她,这画面真实又生动;诗歌的语调轻松诙谐,充满着民歌气息。在诗歌《石碑上的幻影》中,石碑上的树影让诗中的主人公想起了妻子劳作时的往昔岁月,诗人便也睹物思人,用质朴的语言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了他对亡妻深深的思念,意境深远。

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哈代对自然界的各种颜色和声音都特别敏感,他非常善于选词,运用极具诗情画意的词语来书写他画卷一样、交响乐一般的诗篇。他将拟声词、表现色彩的词语和本身具有强烈音乐性的词语都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诗歌《声音》中的“Wind oozing thin through the thorn from northward”和诗歌《黑暗中的鸫鸟》中的“When frost was spectre-grey”,都给人一种既流畅又耳目一新的感觉,读者会不自觉地被诗歌吸引。

《五个学生》一诗的亮点也是诗人在选词用词上的独具匠心。诗人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象征人的生命的流转,用词贴近自然。诗歌第一节中,诗人通过dips,wheel-rut,boils,strenuously和beating等词语展现出一幅萧条、死寂、压抑、没有生机的春天景象;诗歌第四节中,诗人则使用drops,earth worms,noiselessly和skeleton-thin来衬托出一个沉静肃穆、万籁俱寂的冬天:落在地上的树叶在夜里被蚯蚓悄无声息地拖进洞里,光秃的树干就像骷髅似的枯瘦可怖。

五、结语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无论在小说创作上还是在诗歌创作上,都为英国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哈代诗歌的语言充满艺术性,在写作手法、格律、表达方式上都别具一格,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表现力承载和传达着他的思想和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吸引了众多读者,深受读者喜爱。哈代的诗歌是英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成就,在英国文坛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4]王竞.哈代诗中的命运[J].外国语,1992,(3):69-71.

[2]张志庆.中外哈代研究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41-44.

[3]徐江清.国内哈代诗歌研究综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81-84.

[5]鞠玉梅.从哈代哲理诗的艺术风格看其哲学思想[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17-20.

[6]张曼仪.现代英美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3.

[7]王佐良.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67.

[8]哈代.哈代传[M].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62:15.

[9]吴笛.文学与音乐的奇妙结合——论哈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42-48.

[10]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黄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哈代格律象征
哈代之家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悬剑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有”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