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刍探
2021-09-22喻革
喻革
摘 要: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而“课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利于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具体到高职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积极开展“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此不断提高育人水平,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体策略有: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积极促进校企合作。
关键词:高职;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117-03
“课证融合”,即双证教学,主要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无需接受专业培训,就可以直接参加有关职业证书的考试。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开始注重开展“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推进“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并进行相应实践。
一、“课证融合”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1.“课证融合”的基本内涵
“课证融合”,简单来说,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匹配。换言之,即有关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保持一致,专业总体教学设计与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保持一致。这样,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后,既可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可以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可以让高职院校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为重要导向的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高度契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实践技能,成为优秀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实施“课证融合”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在推进“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做好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工作,引入职业要求以及行业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课证融合”教学体系,制定与行业职业标准相符的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就教学模式来讲,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并实行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以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技能为关键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这样,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产业需求。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以本科教育为前提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基础知识,实训实践教学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实践教学的规范不统一,并由基础课教师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教育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必须经过长期的岗前培训才能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而“课证融合”是将职业资格要求以及行业标准引入教学中,既能让学生接受高职教育,还能让学生学习行业的具体职业技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开展“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中,部分课程设计完全照搬项目载体,部分课程结构不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标准,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试需掌握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容易延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基于这种情况,积极推进“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开展高职“双证制”教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才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
三、開展“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课程考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可将综合能力鉴定以及知识考核作为重点,利用考试促进教师的教学,利用考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行包括课程考试在内的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改革总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按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需具备较强的实用性,要将其和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对接,让学生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转化为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从学校毕业后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采取”课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在教学中,教师全面系统地分析专业岗位的职业需求,科学制定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技能目标,正确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项目中,使所有的项目都具有系统的工作过程。在实施项目教学时,教师将企业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核心载体,将情境教学以及任务驱动作为主要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活动的过程、环节,将有关的专业技能以及技术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开展实践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学科本位转化成职业能力本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学习知识、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此外,学校还积极改善实训教学环境,确保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确保“课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能力训练相融合。
四、高职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如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优化专业设置等。但目前,部分课程设计仍是传统的“三段式”学科体系,即每门课程都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进行界定,而非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岗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界定。这样就可能造成课程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工作过程、实际生产情况,即理论不能联系实践,知识与行为之间也缺乏有效的联系,因此,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也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尽管在教学中增加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但也仅仅是为了满足课程本身的各项实践技能要求,并没有解决课程内容不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问题。在考核学生达成知识目标的模式上,多数高职院校采取试卷考试形式。但这种评价方法很难将学生运用所学技能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充分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