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进展

2021-09-22陈尚付蓉祁琦洪婷玉冯琳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5期
关键词:认同度认同感康复

陈尚 付蓉 祁琦 洪婷玉 冯琳媚

[摘           要]  康复医学在国内系统性发展已有40余年,如今绝大部分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都增加了康复治疗类专业,康复医学在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稳定不容忽视,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康复治疗技术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现状、促进学生专业认同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并予以讨论。以期探寻影响专业认同度的因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认同;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5-0152-02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现代康复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从无到有,最终形成了培养中专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多层次人才的教育体系。最初阶段,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缓慢,处于探索阶段。2001年,教育部批准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设置康复治疗本科专业。2001年以后,随着康复治疗专业的建立,康复医学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设立康复重点专科,特别是自2012年调整为基本专业之后,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康复医学教育进入了多元化的加速发展时期。随着理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肺康复等一系列康复专业领域的成功探索,康复医学的专科化建设以及康复治疗子专业的发展,康复医学专业教育体系愈加完善。2014年,国家卫生规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制定《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大纲(试行)》,在全国各省市推广培训。这些对康复专业的深入探索和标准化准入制度的试行,表明我国康复专业人才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实施精准健康服务行动,以残疾人和儿童为重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同时,教育部批准设立两个医疗技术类专科:康复物理治疗(代码101009T)和康复作业治疗(代码 101010T)。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先获批设立上述两个专业,随后福建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多家院校也纷纷开设康复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等专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状的加深和“大健康”理念的深入,健康与养生结合的理念从理论迅速付诸实践,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但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文化底蕴薄弱、专业人才稀少、群众接受科普较少,大部分人对该专业知之甚少,甚至包括该专业的部分学生,所以一些学生入校后因为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出现学习倦怠甚至转专业的现象,影响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因此,《中国康复医学会2021年康復科普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健全科普工作体系,拓展科普为民服务,加大科普传播力度。

二、专业认同

认同(Identity)源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意指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心理归属感。认同属于个人的主观情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西方某些社会学家认为,认同可以定义为个体想要成为另外一种人或是建立更为满意的群体关系时产生一种态度的转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心理学家认为,认同可以定义为熟悉自身和未来发展目标,自信来源主要是在他人信任中产生的识别。

当代大学生对专业认同度在很多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例如专业的种类和学校的层次、选择和认知专业等。结合本次研究的需要和国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外主要从专业认同的维度和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和研究。Henning Sailing(2001)在研究中强调个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对职业的定位等方面对学生在专业认同度有着重要的影响。Kim Adams(2006)在对卫生和护理专业大一新生的调查中发现性别和职业是专业影响度的关键因素。我国学者安芹、贾晓明(2006)认为,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感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及职业规范,希望把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等,这些层面的和谐统一称之为专业认同。秦攀博认为专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identity,PI)是指专业学生在认知了解本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内心的适切感和积极的外在行为,是情感、态度以及认知的移入过程。王顶明、刘永存(2007)将专业认同视为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过程,在一个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是基础,认知不同不会导致情感的不同变化,而认知程度与情感的变化将会表现在个体行为中。认知即为认识,是指人对外界事物认识的过程。袁长林(2012)在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与社会支持、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为学生接受自己未来是一名治疗师的职业属性,认可康复治疗专业的价值,内心接受该专业,并外化为积极、正面地评价本专业,端正对待本专业的各方面的行动。

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现状

2017年,刘小莉等在对康复治疗技术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专业认同的现状研究中发现,康复治疗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018年,张雪等对康复治疗技术高职生专业认同感的初步研究中发现总体上康复专业高职生专业认同感呈中等水平,男学生在总体专业认同和各子项目得分高于女学生,专业认同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两方面认同度的差异性也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19年,姜明霞等学者对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大学生专业认同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处于较高水平,对专业的接受度处于中上水平。2020年,学者贾秀芬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的结果中,发现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业认同度包括认知、行为、情感和适切四个因子,性别和年级对学生专业认同程度有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认同度认同感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