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9-22兰俊才杨菲
兰俊才 杨菲
[摘 要] 革命文化契合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要求,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取向、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供不竭源泉。然而,革命文化与集“课堂专题教学+课下网络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于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不够、社会思潮的多元渗入等弱化、虚化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因此要将革命资源融入思政课让课堂教学鲜活生动,将革命遗存引入思政课让实践教学弘扬主旋律,将革命精神铸入网络教学拓展立德树人渠道三个方面提供精准融入路径,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使大学生在课堂、网络和实践学习中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礼,提升文化自信。
[关 键 词] 革命文化、思政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5-0006-0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革命文化是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体,需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我们要善用革命文化,发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作用,将革命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必须针对突出问题,提出精准破解路径,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课建设水平。
一、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要求
(一)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明确的价值取向
一是革命文化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优质供给。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它继承了中国革命事业,传承了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革命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将革命文化作为大学生学习的历史标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二是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扩宽立德树人渠道。高校思政课是培根铸魂的灵魂课程,而革命文化中所厚植的“四个自信”对于新时代上好思政课,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革命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如革命精神、革命遗址、革命故事等都能充盈思政课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形式,拓宽立德树人渠道。
(二)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供不竭源泉
一是革命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革命文化产生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伟大的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奋起抗争、勇于革命的生动实践中提炼出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历史精神故事和历史文物故事来充实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二是革命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营养食谱。革命文化所锻造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艰难的革命岁月中不屈不挠,攻坚克难。这种在艰难岁月中淬炼出来的高贵精神品质有着强大的感召力。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逐渐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意志薄弱等问题。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能使大学生不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 教学模式的困境
革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育人价值。但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对革命文化运用方法欠缺,对革命资源开发不充分等问题导致融合深度不够。
(一)与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不够
一是革命文化资源运用方法欠缺。革命文化资源具丰富的育人内容和强大的育人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将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形成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对革命文化资源的理解和开发容易停留在革命文化资源的物态形式上,忽略方式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削弱了革命文化资源的教育实效性。二是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对革命文化资源的多维开发利用不够。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最深层的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中通过不断奋斗形成的伟大奋斗史,具有多样性、年代性,这就导致此类革命文化与当下的青年在情感上有一定的距离,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资源了解不多。部分教师注重革命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而忽视了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拓展学习和巩固,融合深度不够。
(二)社会思潮的多元渗入对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有较大冲击
一是不加过滤的低劣信息影响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化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一方面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丰富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冲击。大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动摇。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化、网络资源开放化使得网络信息出现数量多、类别繁、性质各异等特点,这样的性质更容易使负面网络信息得以传播。落后腐朽,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如拜金主义、攀比心理等对缺乏信息甄别能力的大学生有较大冲击。影响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二是海量网络信息消解革命文化资源传播的影响力。网络信息越发达,大学生对其的依赖性越大。在网络开放性与多样性的传播条件下,海量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随时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新媒体的发展,短视频等微平台类别众多,其中不乏一些为博人眼球的热点话题掩盖革命文化的育人价值。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容易让一些敌对分子有意抹黑和传播不实的革命历史,影响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正确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