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印度代言人

2021-09-22刘美辰

国企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钢铁公司钢铁厂钢铁

刘美辰

像买糖果一样收购着世界各地零星半点的钢铁厂、136次兼并濒危小厂、2次收购世界级企业,“小钢匠”拉克希米·米塔尔成功打造世界钢铁巨鳄——安赛乐米塔尔集团,被誉为“21世纪印度代言人”。

“非典型性”子承父业

20世纪50年代,拉克希米出生于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一个贫苦家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家20多口人只能在院子里搭个灶台、露天生火,吃着满是泥沙的饭。

父亲默罕·拉尔·米塔尔长期外出经商。1952年,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收购了当地一家经营惨淡的钢铁厂,改名Ispat钢铁厂,这是米塔尔家族的第一个钢铁厂。

严格意义上说,拉克希米并非白手起家,而是“非典型性”子承父业。

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不仅与父亲一样爱上钢铁产业,深谙钢铁厂管理,还有着远远超过父亲的智慧与雄心。大学毕业后,拉克希米选择留在父亲的钢铁厂实习。

1976年,为了考验和锻炼儿子,父亲派他独自去印度尼西亚出售一块闲置的土地。来到印尼后,他迅速对周边商业环境进行认真地调研考察。

此前,拉克希米早就有预感,第三世界将会对钢铁有庞大的需求。在衡量了多项硬件条件后,他建议父亲不要出售此地,而是建一座钢铁厂。

不久后,米塔尔家族的第一座海外钢铁厂——IspatIndo正式落成。谁也没有想到,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最后会成为令世界瞩目的钢铁巨鳄。

为更好地管理经营,拉克希米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钢铁公司,即LNM控股公司,作为IspatIndo钢铁集团的独立子公司存在。独自经营、独自管理LNM,这是拉克希米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对炼钢技术与企业管理,拉克希米都力求完美。他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有时更多。他带领团队完成的两项技术革新,至今仍在沿用:第一,将传统的高炉炼钢技术转换为更有效率的微型炼钢炉;第二,以直接还原铁技术(DRI)来替代进口的废钢,大幅地降低因原料进口而产生的炼钢成本。两大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压缩了成本。小钢厂Ispatlndo在拉克希米的打理下,一步步壮大起来,几年后成为印尼最大的私营钢铁厂。

“在印度尼西亚的十年,是我能量爆满的十年”,一身本领的拉克希米,急切需要一个机会,站上更大的国际舞台。

布局全球打造帝国

20世纪80年代末,一直为拉克希米的LNM控股公司提供原材料的Iron&Steel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拉克希米力排众议,接手了这一烫手山芋。

为使公司起死回生,拉克希米不仅沿用了自己创造的两大新技术,还开始了管理改革:首先,对Iron&Steel公司的管理团队大换血,由自己熟悉的印尼团队担当管理者;全部参照印度公司的标准,严格控制新钢厂的原材料、电、人力工时等各项指标;在钢铁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他独家摸索的直接还原铁技术,这使钢铁厂原料成本降低近50%。一番轰轰烈烈的大改革后,Iron&Steel奇迹般地扭亏为盈,实现产量翻倍。

借此敲开国际市场的第一道大门后,机会纷至沓来。1992年,墨西哥政府将Sicartsa钢铁厂作为“太平洋上的匹兹堡”来建设,与美国的钢铁中心呼应,供应扁平钢材与石油焊管。钢铁厂建成不久,石油危机大面积爆发,墨西哥经济急转直下。无奈之下,墨西哥政府决定将工厂私有化。

拉克希米再次展现出敏锐的商业嗅觉,准确抓住机会,盘下了工厂。经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与管理改革,5年后,Sicartsa钢铁厂扭亏为盈,成为了墨西哥工业王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凭借着这颗棋子,拉克希米开始了布局全球、走向世界的计划。

随后的几年,拉克希米高歌猛进:在加拿大,顺利拿下第四大钢铁厂Sidbec Dosco;在德国,并购最大的盘条生产商汉堡Stahlwerke;在哈萨克斯坦,收购苏联时期建立的生产扁材的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在美國,买下第六大钢铁公司内陆钢铁公司……无一例外,这些产量并不高的公司通过战略谋划和技术革新、管理改革,全部实现了产量与利润的双增长。

拉克希米屡战屡胜,打响了“米塔尔”这个有标志性的名号,成为走衰的国际钢铁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不久后,因与兄弟们经营理念的不同,拉克希米完全从家族中分离出来,不再属于父亲Ispat的子公司,而是保留品牌另外成立Ispat国际公司。

在扩大版图的过程中,拉克希米的钢铁帝国显现雏形。

成为印度新的代言

“如果说20世纪全世界最著名的印度人是甘地的话,则拉克希米·米塔尔无疑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最有名的代言人!”《泰晤士报》曾将这样高的评价给予了拉克希米。

进入新时期的拉克希米,宣布了一条令世人震惊的消息——打造全球最大钢铁企业。首先,Ispat国际集团收购其母公司LNM控股的资产,合并成立了以现任总裁姓氏为公司名称的股份制有限公司米塔尔钢铁集团,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利用率;紧接着,合并美国国际钢铁集团,打造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

果敢和坚定使他屏蔽了外界一切不好的声音,朝着自己的目标,一往无前。2005年3月11日,米塔尔钢铁公司对外发布讯息,称其对美国国际钢铁公司ISG的收购请求已经被美国政府批准,这个看似最大的障碍已被清除。拉克希米顺利以45亿美元从罗斯手中接过美国国际钢铁集团ISG。这次并购,拉克希米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跨国钢铁企业,如愿摘得钢铁大王的桂冠,米塔尔钢铁公司成功登上世界钢铁业的制高点。

得手美国市场后,拉克希米加快对欧洲钢铁行业的布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购买了乌克兰最大的国有克里沃罗格钢铁公司,成交金额达48.4亿美元;收购罗马尼亚政府下属的Sidex钢铁厂、捷克最大钢铁生产商Nova Hut,以及波兰年产钢量超过650万吨的最大钢铁生产商Polski Huty Stali;投资15亿美元,用于波兰、罗马尼亚和波斯尼亚分厂的升级改造……欧洲市场逐渐遍布了米塔尔的名字。但若要打造一座无坚不摧的钢铁帝国,位居全球第二位的欧洲钢铁业巨头阿赛洛集团的助力,无疑更加重要。

拉克希米迅速提出收购阿赛洛集团的计划,此举遭到了阿赛洛董事会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声讨。是垄断?或是毒丸?一时间,争议四起。

55岁的拉克希米依旧信心十足。他凭借自己驰骋钢铁市场数十年的经验,列出了有理有据的十大有利因素:欧市场原则、欧世纪之梦、维共同利益……无一不击中阿赛洛董事会的内部,加之欧洲的重大钢铁厂已经几乎全被米塔尔收购,阿塞洛集团最终不敌拉克希米的强大攻势,2006年同意并归米塔尔旗下。

自此,新米塔尔钢铁横空出世,年产钢量超过1.1亿吨,规模高出当时排名第二的日本钢铁3倍之多。

在全球版图上,米塔尔想要填补更多空白,中国市场自然成为优先战略要地。当时,国际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在3%-4%的水平,而中国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这一水平,从净进口国转变为输出大国。拉克希米正是看好这一点,在中国钢铁市场开始了资本角逐。最终,位居全国十大钢铁企业第八位的华菱集团成了米塔尔公司的最终选择。中国市场的开拓,为米塔尔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注入了新的动力。

精准的并购与入股、精明强劲的经营管理,是米塔尔在各国钢铁巨头之间纵横捭阖的两张王牌。如今,安塞乐米塔尔这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帝国已稳稳落成,拉克希米稳稳地坐上了全球钢铁第三巨头的宝座。

猜你喜欢

钢铁公司钢铁厂钢铁
钢铁厂掠影
谈钢铁厂电气设备的检测与维护管理
电动漂移板:让人人都是钢铁侠等
我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治理模式及启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
浅谈钢铁公司降低成本的战略实施
一周行业指数涨跌幅前15名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
A钢铁股份公司治理特征与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