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钢铁股份公司治理特征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5-01-22刘丽王雪超刘丹

会计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钢铁公司关系研究公司绩效

刘丽++王雪超++刘丹

【摘 要】 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判定公司治理效率的主要方法。文章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A钢铁股份公司进行了绩效评价,确定了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绩效指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分别以绩效指标为因变量,公司治理特征指标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特征仅对公司抗风险能力具有较好的解释意义,而对于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提高股权集中度、股东大会出席率和董事会持股比例可以明显增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而监事会持股比例与该指标成反比。

【关键词】 钢铁公司; 公司治理特征; 公司绩效;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5;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1-0065-04

一、问题的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绩效,如何影响公司绩效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表明,企业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和激励的实施有着一定的影响(徐二明、王智慧,2000)。但由于受研究方法、数据来源、行业特征和企业历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具有不同的治理特征和行业特性,所以,只要在数据可获得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就单个企业研究其治理特征与绩效的关系,这样会使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12年笔者开始进行“提高鞍山钢铁企业治理效率的创新研究”,A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对其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必然具有一般的代表意义。本文在借鉴公司治理效率与绩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A钢铁股份公司治理特征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了2003—2012近十年财务数据和企业治理指标,运用了因子分析计算出公司绩效得分,再与选取的公司治理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以期能够客观科学地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绩效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对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逐渐深入,出现了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数量化,研究内容细分化等趋势,其中关于公司治理特征与绩效关系研究的文献也不断增多。Lin Zhang(2011)指出国有上市公司所固有的体制性壁垒影响了风险资本运营的效率,影响了股权流动性,进而建议国有上市公司在进行公司治理改革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关注股权结构、风险资本运营效率等问题。Lin Guo等(2013)从公司治理特征的视角解释了A股和H股出现价格差异的原因,发现在控股股东和公司内部人对公司财富具有较大的或潜在的索取权时,A股具有更高的溢出价格;同时在将预期报酬、关联交易度、股权流动性等作为控制变量来进行分析时,A股价格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该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Chih-Wei Peng,Mei-Ling Yang(2013)获取了台湾上市公司1996—2006年的经营数据,以污染数据作为测量公司社会绩效的变量,以财务数据作为测量公司财务绩效的变量,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对于公司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会对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Chii-Shyan Kuo等(2013)搜集了1999—2004年台湾986家非财务公司高管层的观察数据,用以研究强制收益信息披露制度对于CEO股权红利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新的披露制度实施之后,大部分企业降低了原有的股票红利水平,从而导致高管层的股票收益相应减少,同时还发现自2002年以来,给予高管较高水平股票分红的企业,其每股收益呈下降趋势,该结果表明高透明度的收益披露制度使得董事会在薪酬方案等方面能够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进而强化了高管人员和股东的利益联盟。向朝进、谢明(2003)指出,公司价值成长能力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与独立董事占董事会规模的比例正相关。高明华、杨静(2002)认为股权结构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蔡月锋(2006)通过对3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指出适当分散股权,形成大股东之间的制衡机制和加强外部治理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和报酬水平能够提高公司绩效;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不显著。张立达、徐向艺(2008)认为:国有股比重高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国有股比重低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法人股有助于公司治理效率。于东智(2001)研究指出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成倒U关系,股权的适度集中能有效提高公司效率;国家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和激励不明显,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关于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态等。公司治理中监事会监事职能的有效发挥能给企业绩效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李维安、王世权(2005)指出我国目前监事会的治理效率,公用事业要好于其他行业,而工业企业监事会治理绩效则最差。周娜、付晨洁(2014)研究发现高管变更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以TCL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公司绩效。在分析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时,选用了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两种方法。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工具为Excel 2007和SPSS 16.0。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鉴于A钢铁股份公司在我国钢铁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选择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色诺芬数据库获取了从2003到2012年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缺失数据通过查询年度报告、新浪财经和巨潮数据库等手工获得。

(三)指标选取

1.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公司绩效评价的方法很多,学者也做了很多研究,如卜洪运、张艳凤(2014)针对钢铁行业的特质,构建了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在内的多级评价体系,并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其进行简化,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通过文献研究,笔者选择因子分析作为评价公司绩效的基本方法。借助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寻找出一组数目较少、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来代替相对较多和互相关联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对公司绩效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本文选取了A钢铁股份2003—2012年度流动比例、速动比例、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7个财务指标对其综合绩效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因子得分。其中流动比例、速动比例反映的是公司抗风性能力,指标值越高,说明其偿债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每股净资产值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为支撑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雄厚,通常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抵御外来因素影响的能力越强;基本每股收益是本期净利润与本期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及公司自有资产的运营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反映了公司的成长能力和获利能力。

2.公司治理特征指标的选取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了公司治理的主要结构,所以,笔者从这三个方面选择了24个指标来反映公司治理特征。在计算出公司绩效得分后,将24个公司治理特征指标与公司绩效得分使用逐步剔除法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最终有6个指标通过检验,它们分别是监事会持股比例、年度股东大会出席率、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报酬总额(简称TOP3董事报酬,下同)、CR5、CR10、董事会持股比例。其中CR5(X1)和CR10(X2)分别表示企业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它反映了企业股权的集中度;股东大会出席率(X3)反映股东会议治理特征;反映董事会治理特征的指标有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的报酬总额(X4)和董事会持股比例(X5);监事会治理特征选取年度内监事会持股比例(X6)。

四、实证分析过程及其结果

(一)因子分析过程

第一,为了消除所选变量由于不同量纲和变异程度对分析结果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使用离差标准化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第二,进行巴特利球形检验和KMO检验。从输出结果获知巴特利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116.514,比较大,且其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KMO值为0.646,大于0.6,两种检验结果均表明适合作因子分析。

第三,为了简化结构,更好地解释因子,选用了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选择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对于样本的缺失值,选择用平均值代替该缺失值。从输出结果可见,共同度均在0.7以上,特征根大于1的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383%、18.866%和17.92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169%。

第四,对因子进行命名。由因子得分矩阵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和每股净资产的相关系数较大,这三个指标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故将其命名为抗风险能力,记为Y1;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较大,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故命名为发展能力因子,记为Y2;基本每股收益和营业利润增长率相关性较大,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故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记为Y3。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因子得分,即样本公司统计年度内抗风性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具体表现,为研究公司治理特征与绩效的关系做数据准备。

(二)多元回归过程分析

根据研究设计,分别将三个公共因子Y1、Y2和Y3作为因变量,将治理结构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如下,并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对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筛选方法为强行进入法,回归模型置信度为95%。

Yi=?坠0+?坠1X1i+?坠2X2i+?坠3X3i+?坠4X4i+?坠5X5i+?坠6X6i+?滋i

其中i=1,2,3。

由软件输出结果可知:

第一,在与Y1构建的回归方程中,Sig.=0.000<0.05,F值为62.44,表明通过了F检验,DW值小于2,表明选取指标不存在一阶自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959,判定系数为0.919,调整的判断系数为0.904,说明该回归模型效果良好,选取的治理结构指标,对样本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对该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分析,发现TOP3董事报酬总额(X4)的伴随概率为0.474,大于0.05,没有通过T检验,说明该回归系数与零无显著差异,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它的变动也无法较好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动,故将其剔除回归方程。因此,可以写出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回归方程如下:

Y1=-6.448-49.811X1+50.841X2+3.01X3+9 981.846X5-

23 521.486X6+?滋

第二,在与Y2构建的回归方程中,Sig.=0.462>0.05,未通过F检验,同时相关系数为0.387,判定系数为0.150,调整的判断系数为负数,说明该回归方程无意义,进而说明公司治理对于样本公司的发展能力没有影响。

第三,在与Y3构建的回归方程中,Sig.=0.006<0.05,虽然通过了F检验,但相关系数为0.636,判定系数为0.405,调整的判断系数为0.296,都比较低,说明该回归方程效果较差,即公司治理对于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没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A钢铁股份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了抗风险能力因子、发展能力因子和盈利能力因子,然后又通过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了公司治理特征与上述三个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试图分析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一)整体来看,公司治理特征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本文试图构建的三个回归方程中,仅有抗风险能力因子与公司治理特征的回归方程通过了统计检验,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而其余两个方程一个未通过F检验,一个通过F检验,但判定系数较低,不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这说明A公司的治理效率比较低,即治理结构的改善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没有特别显著的作用,除了可以在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外,在提升公司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很难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A公司的行业背景,不难发现: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A钢铁公司的个别现象,其实整个钢铁行业,甚至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粗放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些增长几乎都是市场扩张和政策扶持的结果,并不是企业技术进步、管理改进等内生性结果。同时,钢铁行业是对政策和市场比较敏感的行业,四万亿元的投资所引发的市场效应带来了钢铁行业的短期繁荣,政策效应过后,整个行业进入萧条期,即使企业想方设法通过改善管理水平、优化治理结构来提升效益,但这种努力几乎是徒劳的,或者是收效甚微。

(二)公司治理特征的优化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反映公司绩效的三个方面: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公司治理特征仅对抗风险能力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说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在进入方程的5个公司治理特征中,CR5、CR10代表股权集中度,与股东大会出席率共同反映股东会的治理特征,当股权集中度和股东大会出席率提升时,公司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董事会持股比例反映的是董事会治理特征,其持股比例每增加1%,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提升近10 000个单位,改进作用非常明显;监事会持股比例反映的是监事会的治理特征,结果显示监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将会更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A钢铁公司而言,建立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提升公司绩效的方法之一,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钢铁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所以,如果过分强调治理结构,而忽略市场和技术,将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降低公司绩效;另外,根据回归方程显示的信息,A公司在优化治理结构时,可以适当提高股权集中度、提高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和董事会的持股比例,适当降低监事会的持股比例或取消监事会持股,通过引入其他机制强化监事会功能,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 徐二明,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0(4):4-14.

[2] Lin   Zh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hinese state-controlled listed companies: Evidence from the exit of Chinese domestic venture capital[J].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2011,6(2):259-283.

[3] Lin Guo,Liang Tang,Shiawee X. Y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the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 and H shares [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3,41(2):385-416.

[4] Chih-Wei  Peng,  Mei-Ling  Yang.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J/OL].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3-07-19]. http: //link.springer.com /article /10.1007/s10551-013-1809-9.

[5] Chii-Shyan  Kuo, Jow-Ran  Chang,Shih-Ti Yu.Effect of mandatory proforma earnings disclosur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EO share bonuses and firm performance[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3,40(2):189-215.

[6] 向朝进,谢明.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5-50.

[7] 高明华,杨静.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11):54-58.

[8] 蔡月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7(4):14-18.

[9] 张立达,徐向艺.财务杠杆、大股东持股与公司价值:一项基于联立方程的经验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3):69-73.

[10] 于东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5):55-62.

[11] 李维安,王世权.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 (1):4-9.

[12] 周娜,付晨洁.基于高管变更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20-23.

[13] 卜洪运,张艳凤.基于粗糙集的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J].会计之友,2014(8):84-89.

[14] 戴魁早.因子分析在我国钢铁业市场绩效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7(2):197-204.

*本文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08210281);为2012年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提高鞍山钢铁企业治理效率的创新研究”和2012年辽宁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SCP模型的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编号:2012QN30)阶段性成果。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A钢铁股份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了抗风险能力因子、发展能力因子和盈利能力因子,然后又通过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了公司治理特征与上述三个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试图分析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一)整体来看,公司治理特征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本文试图构建的三个回归方程中,仅有抗风险能力因子与公司治理特征的回归方程通过了统计检验,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而其余两个方程一个未通过F检验,一个通过F检验,但判定系数较低,不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这说明A公司的治理效率比较低,即治理结构的改善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没有特别显著的作用,除了可以在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外,在提升公司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很难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A公司的行业背景,不难发现: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A钢铁公司的个别现象,其实整个钢铁行业,甚至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粗放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些增长几乎都是市场扩张和政策扶持的结果,并不是企业技术进步、管理改进等内生性结果。同时,钢铁行业是对政策和市场比较敏感的行业,四万亿元的投资所引发的市场效应带来了钢铁行业的短期繁荣,政策效应过后,整个行业进入萧条期,即使企业想方设法通过改善管理水平、优化治理结构来提升效益,但这种努力几乎是徒劳的,或者是收效甚微。

(二)公司治理特征的优化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反映公司绩效的三个方面: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公司治理特征仅对抗风险能力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说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在进入方程的5个公司治理特征中,CR5、CR10代表股权集中度,与股东大会出席率共同反映股东会的治理特征,当股权集中度和股东大会出席率提升时,公司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董事会持股比例反映的是董事会治理特征,其持股比例每增加1%,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提升近10 000个单位,改进作用非常明显;监事会持股比例反映的是监事会的治理特征,结果显示监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将会更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A钢铁公司而言,建立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提升公司绩效的方法之一,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钢铁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所以,如果过分强调治理结构,而忽略市场和技术,将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降低公司绩效;另外,根据回归方程显示的信息,A公司在优化治理结构时,可以适当提高股权集中度、提高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和董事会的持股比例,适当降低监事会的持股比例或取消监事会持股,通过引入其他机制强化监事会功能,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 徐二明,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0(4):4-14.

[2] Lin   Zh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hinese state-controlled listed companies: Evidence from the exit of Chinese domestic venture capital[J].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2011,6(2):259-283.

[3] Lin Guo,Liang Tang,Shiawee X. Y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the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 and H shares [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3,41(2):385-416.

[4] Chih-Wei  Peng,  Mei-Ling  Yang.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J/OL].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3-07-19]. http: //link.springer.com /article /10.1007/s10551-013-1809-9.

[5] Chii-Shyan  Kuo, Jow-Ran  Chang,Shih-Ti Yu.Effect of mandatory proforma earnings disclosur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EO share bonuses and firm performance[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3,40(2):189-215.

[6] 向朝进,谢明.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5-50.

[7] 高明华,杨静.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11):54-58.

[8] 蔡月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7(4):14-18.

[9] 张立达,徐向艺.财务杠杆、大股东持股与公司价值:一项基于联立方程的经验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3):69-73.

[10] 于东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5):55-62.

[11] 李维安,王世权.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 (1):4-9.

[12] 周娜,付晨洁.基于高管变更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20-23.

[13] 卜洪运,张艳凤.基于粗糙集的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J].会计之友,2014(8):84-89.

[14] 戴魁早.因子分析在我国钢铁业市场绩效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7(2):197-204.

*本文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08210281);为2012年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提高鞍山钢铁企业治理效率的创新研究”和2012年辽宁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SCP模型的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编号:2012QN30)阶段性成果。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A钢铁股份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了抗风险能力因子、发展能力因子和盈利能力因子,然后又通过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了公司治理特征与上述三个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试图分析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一)整体来看,公司治理特征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本文试图构建的三个回归方程中,仅有抗风险能力因子与公司治理特征的回归方程通过了统计检验,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而其余两个方程一个未通过F检验,一个通过F检验,但判定系数较低,不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这说明A公司的治理效率比较低,即治理结构的改善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没有特别显著的作用,除了可以在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外,在提升公司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很难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A公司的行业背景,不难发现: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A钢铁公司的个别现象,其实整个钢铁行业,甚至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粗放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些增长几乎都是市场扩张和政策扶持的结果,并不是企业技术进步、管理改进等内生性结果。同时,钢铁行业是对政策和市场比较敏感的行业,四万亿元的投资所引发的市场效应带来了钢铁行业的短期繁荣,政策效应过后,整个行业进入萧条期,即使企业想方设法通过改善管理水平、优化治理结构来提升效益,但这种努力几乎是徒劳的,或者是收效甚微。

(二)公司治理特征的优化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反映公司绩效的三个方面: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公司治理特征仅对抗风险能力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说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在进入方程的5个公司治理特征中,CR5、CR10代表股权集中度,与股东大会出席率共同反映股东会的治理特征,当股权集中度和股东大会出席率提升时,公司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董事会持股比例反映的是董事会治理特征,其持股比例每增加1%,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提升近10 000个单位,改进作用非常明显;监事会持股比例反映的是监事会的治理特征,结果显示监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将会更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A钢铁公司而言,建立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提升公司绩效的方法之一,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钢铁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所以,如果过分强调治理结构,而忽略市场和技术,将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降低公司绩效;另外,根据回归方程显示的信息,A公司在优化治理结构时,可以适当提高股权集中度、提高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和董事会的持股比例,适当降低监事会的持股比例或取消监事会持股,通过引入其他机制强化监事会功能,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可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绩效。

【参考文献】

[1] 徐二明,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0(4):4-14.

[2] Lin   Zh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hinese state-controlled listed companies: Evidence from the exit of Chinese domestic venture capital[J].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2011,6(2):259-283.

[3] Lin Guo,Liang Tang,Shiawee X. Y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the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 and H shares [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3,41(2):385-416.

[4] Chih-Wei  Peng,  Mei-Ling  Yang.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J/OL].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3-07-19]. http: //link.springer.com /article /10.1007/s10551-013-1809-9.

[5] Chii-Shyan  Kuo, Jow-Ran  Chang,Shih-Ti Yu.Effect of mandatory proforma earnings disclosur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EO share bonuses and firm performance[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3,40(2):189-215.

[6] 向朝进,谢明.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5-50.

[7] 高明华,杨静.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11):54-58.

[8] 蔡月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7(4):14-18.

[9] 张立达,徐向艺.财务杠杆、大股东持股与公司价值:一项基于联立方程的经验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3):69-73.

[10] 于东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5):55-62.

[11] 李维安,王世权.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 (1):4-9.

[12] 周娜,付晨洁.基于高管变更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20-23.

[13] 卜洪运,张艳凤.基于粗糙集的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J].会计之友,2014(8):84-89.

[14] 戴魁早.因子分析在我国钢铁业市场绩效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7(2):197-204.

*本文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08210281);为2012年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提高鞍山钢铁企业治理效率的创新研究”和2012年辽宁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SCP模型的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编号:2012QN3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钢铁公司关系研究公司绩效
钢铁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包钢万腾钢铁公司大方坯连铸机热试成功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梅山钢铁公司高炉助燃风机节能改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