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针导入左旋维生素C联合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

2021-09-22张艳红黄玉成陈晓昱王晓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微针左旋黄褐斑

张艳红,黄玉成,许 慧,陈晓昱,王 迪,王晓芳

(郑州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黄褐斑是一种浅至深褐色的黄斑或边界不清晰的斑片,主要由于获得性色素紊乱而表现出面部对称性色素过度沉着[1]。至今仍未发现金标准的治疗方法。自Q 开关掺钕钇铝石榴石(Q-switching 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laser,QS-Nd:YAG)首次被证明能够改善黄褐斑以来,它一直是首选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但经过其治疗后仍具有高复发率[2,3]。目前常用局部药物治疗,疗效同样有限。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能力,左旋维生素C是唯一可直接被人体肌肤所吸收的维生素C[4,5]。目前,微针作为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淡化皱纹、毛孔外观、痤疮疤痕等方面的治疗方法[6]。它可以通过增加皮肤的渗透性和吸收性等方式增强维生素C的输送。本文对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黄褐斑患者分别采用了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和微针导入左旋维C联合Q开关1064 nm激光进行治疗,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60例。纳入标准[7,8]:①面部皮肤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不等的斑片,与皮肤齐平,不高出于皮肤,边界清楚或模糊,多为对称性分布,无鳞屑及炎症表现;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季节性发病,夏重冬轻;④无内分泌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及内分泌疾病,不配合、精神疾病等患者;②长期室外工作人员;③哺乳或妊娠期女性;④有吸烟或嗜酒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黄褐斑类型及病程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A组采用滚轮微针(0.5 mm微针,广州远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伊肤泉皮肤滚针)导入左旋维C溶液联合Q 开关1064 nm 激光(美国赛诺秀公司Medlite C6)治疗,间隔半月,两项治疗交替进行。持续6个月。B组:采用 Q 开关 1064 nm 激光治疗,每月 1 次,共6次。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2、4、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MASI得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由同名医生评估所有患者左右两侧黄斑区域的的MASI评分。MASI评分标准[9]:MASIMR=0.3 AMR (DMR+ HMR) MASIML=0.3 AML (DML+ HML)。MR为右侧脸,ML为左侧脸。A为黄褐斑的累及区域,分值0~6分:正常记0分;黄褐斑面积占所在区域皮肤面积不足10%记1分;10%~29%记2分,30%~49%记3分,50%~69%记4分,70%~89%%记5分,90%~100%记6分。D为色斑加深程度;与正常皮肤的暗度进行比较,分0~4的等级;正常记0分,几乎看不见色素沉着记1分,轻度色素沉着记2分,中度色素沉着记3分,重度色素沉着记4分;色素沉着过度(H)的同质性也以0~4的等级进行分级[10]:正常肤色,无色素沉着迹象为0级;出现斑点为1级;出现直径小于或等于1.5厘米的小斑片状受累区域为2级;出现直径2 cm及以上的受侵斑为3级;出现均匀的皮肤受累,没有任何清晰的区域为4级。分值越高表示黄褐斑程度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瘙痒、红肿、恶心呕吐、面部疼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M(Q25,Q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AS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6个月后两组患者M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与B组比较,治疗4、6个月后A组MAS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SI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A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n(%)]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B组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3 讨论

黄褐斑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性疾病,其病因不仅限于黑素细胞的缺陷。研究表明,邻近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旁分泌因子、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对黄褐斑的发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11]。据报道,QS-Nd:YAG激光对皮肤表皮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减少基底角质形成细胞的黑素体转运并破坏黑素细胞的树突[12]。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将皮肤素作为启动子,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并通过抑制o-1-醌而产生美白作用[13]。而左旋维生素C作为临床常用的易被皮肤吸收的抗氧化剂,对皮肤具有防护作用,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及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修复损伤细胞、减少色素形成等作用。

尽管先前研究显示使用QS-Nd:YAG或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结果良好,但最近发现使用这两种激光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足以长期缓解临床症状[14]。研究表明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氨甲环酸等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疗效[15,16]。因此,为了增强Q开关1064 nm激光的功效,本研究将该激光器与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微针技术相结合。微针导入技术是一种改善的多针浅刺技术,研究表明,它能显著改善角质层对药物的屏障作用[17]。而Xu等报道结合功能性微针和局部给予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前景很好的治疗方法,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18]。这种一次性针刺系统可创建深度为0.25至2.5 mm的微通道,能够重塑并形成新的胶原组织,从而促进维生素C的渗透和吸收。本实验结果表明,与激光单药治疗相比,Q开关1064 nm激光与局部应用维生素C微针导入相结合,可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更显著的改善效果和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并且在治疗后三个月的随访期内未发现反弹或发炎后色素沉着。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微针的刺激作用使患者胶原蛋白增生、皮肤变得细腻和白皙,在导入药物和机械刺激的共同作用下,去黑色素效果显著[19]。本研究中Q开关1064 nm激光和微针的后续应用对治疗黄褐斑具有协同作用。由于激光加热,使真皮中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了局部维生素C乳液的渗透,最终增强了微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患者不良反应的结果分析表明:Q开关1064 nm激光和微针与维生素C的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除了轻微的面部疼痛和少数色素沉着障碍病例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且微针导入左旋维C联合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组患者未出现单独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组所发生的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推测其可能与微针导入的左旋维C发挥抗炎症、抗氧化作用相关。

综上所述,微针左旋维C联合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比Q开关1064 nm激光单一疗法更有效。微针导入左旋维C增强了QS-Nd:YAG激光的皮肤增白效果。因此这种联合疗法对于黄褐斑患者可能是一种创新而有效的新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微针左旋黄褐斑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左旋的柳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左旋的柳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左旋肉碱的减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