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和方法

2021-09-22苗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祥子思辨性骆驼

苗星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中名著思辨性阅读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它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谈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同仁参考借鉴。

一、课前激思

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教育部指出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适当渗透古典名著的内容,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当前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活动中,尚且存在许多问题,这造成部分学生不甚理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基于此,笔者以《骆驼祥子》为例开展具体的思辨式阅读活动。与导读课不同的是,学生在课前或多或少对名著有所了解,所以,如何让阅读体验、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则要做好课前预习。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笔者通过攫取《骆驼祥子》中的一个情节,让学生描绘祥子这一形象,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叙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真阅读文本的故事情节,既锻炼学生的聚合思维,又培养其结构思维和比较思维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辨析不同文本内容,求同存异,深化其情感体验,让其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让阅读活动由浅入深,最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其阅读实效。以上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提炼,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引其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其梳理文本脉络。学生通过对单个语段的分析,宏观把握文本内容,说明能从整体上来分析名著内容,并能从不同视角来分析祥子堕落的原因。

二、课中拓思

在《骆驼祥子》的思辨性阅读指导活动中,笔者先用名著中的原文为学生创设情境:“我们所要介绍的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这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情境,同时通过展示学生的课前作品,让其在欣赏画像的同时,回忆文本中祥子一生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能迅速回忆起故事情节,更能为后续的主题阅读奠定基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物的命运。然后,笔者提出了以下思辨性问题:不同时期的祥子在外貌方面有什么差别,祥子刚开始的愿望就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但为什么他最后不再拉车了,你认为这个结局合理吗?通过设置带有思辨性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其对名著的理解。文学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对作品中描述未知世界的发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思考。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聚合思维,更能培养其结构思维和比较思维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辨析不同文本内容,求同存异,深化其情感体验,让其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让阅读活动由浅入深,最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其阅读实效。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提炼,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引其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其梳理文本脉络。学生通过对单个语段的分析,宏观把握文本内容,这说明其能从整体上来分析名著内容,并能从不同视角来分析祥子堕落的原因。

接着,笔者又提出以下问题:和虎妞畸形的婚姻是压死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不得不变卖人力车来料理丧事,他的人生理念彻底破灭,在接二连三遭遇生活的打击后,祥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再也不能鼓起对生活的自信,难以像之前那样以拉车为自豪,而开始厌恶劳作。祥子的一生是悲惨的,他对生活的希望一次次被撕碎,导致他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并分析祥子的悲剧命运,但学生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社会原因。这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動,让其认真回味文本内容,引导其深入思辨,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反复品位典型片段,感悟小说中的精彩语段,这会让学生对名著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祥子的命运结局是符合逻辑的,同时也符合祥子的性格,堕落是其奋斗历程中隐含的消极因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祥子的结局只能如此。整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虎妞和小福子的相继离开成为祥子堕落的诱因,再加上当时的社会黑暗混乱,缺少法治,祥子无法接受自己的现状。同时,祥子缺少坚定立场,自私、木讷,个人主义观念比较强,对现代文明充满怀疑,只能堕落深渊。祥子的悲剧不仅是因为其失去自己仅有的一辆车,还在于理想的毁灭、人性的堕落。

高质量的课堂活动是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认真去听、大胆去说、动脑去想、用心感悟。只有让学生聚焦文本,形成高效的互动交流,才能实现思维的碰撞,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培养其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活动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质疑文本,从而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后反思

纵观初中语文名著思辨阅读指导活动,学生在课堂反馈中充满了“思辨”“批判”,基于教师的思辨指引,学生在思考中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文本内容。小说作为一种特殊题材,更加注重读者的感受,《骆驼祥子》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体现了老舍先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独特心理诉求,包括作者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原罪”的思考,同时映射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批判。在思辨性阅读指导活动中,学生的答案是在质疑活动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思辨能力。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沿用“灌输式”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鲜少涉及思辨阅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应明确思辨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往名著阅读教学活动中,由于书本知识比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应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比如,在《骆驼祥子》的思辨阅读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把电影片段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思辨阅读。学生在名著阅读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按照思辨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针对学生思辨不周之处,教师应适当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名著这一文化瑰宝不应随着时间消逝而消失,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名著资源开展导读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充分尊重其主体作用,切勿全盘否定学生的质疑,应予以适当指导,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拓展其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辨阅读的各个环节,使其养成良好的思辨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论文为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名著精读的初中思辨性读写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H13-20-L0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猜你喜欢

祥子思辨性骆驼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大骆驼
骆驼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
彷徨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