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想象在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
2021-09-22贺海莉
贺海莉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过好这一关,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时间,而且能够迅速“集结”典型材料,为布好局、行好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地审题立意,愚以为,结合作文材料,进行联想想象,不失为快速、准确地审题立意的好方法。
一、聚焦材料发散点,不断联想想象
联想是指由某人、某事或某物想起与他(她)或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等的思维过程或方式。想象是指把不在眼前的人、事、物等形象或场景、情景等具体化。
联想和想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联想由此而及彼,“此”是引发思维活动的人、事、物、理等,“彼”是由人、事、物、理等而想到的其他相关的人、事、物、理等,形象则更为具体,是把联想到的人、事、物、理具体化、情景化。无论联想还是想象,相同点在于都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或活动,乃至结果。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就是“此”,即作者看到的眼前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是“彼”,即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在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中,把联想想象作为一种技法来用,就能紧紧抓住材料内容,逐层或逐句明晰材料指向,不断拓宽思考范围,不断深化思考内容,从而吃透材料,明确命题人发出的写作指向。
例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材料,由“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我们聚焦联想点,脑海里面就可迅速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由“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深入思考,在百年历程中深深融入我们血脉和灵魂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哪些、是什么。由“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联想这些节日所蕴含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我们唱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联想这些歌曲所蕴含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联想这些作品所饱含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联想这些革命烈士所体现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联想这些榜样所表现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联想这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予我们何种精神的滋养和激励。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联想我们心中的阳光、脚下的力量源自哪里。由“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联想我们如何融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有可为,等等。
所谓的作文指向,就是命题人通过作文材料的拟制给考生发出的作文指令,它不仅“指明”了写什么、怎么写,而且暗示了需要体现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逐句联想过程中,这则材料的指向就会逐渐明晰——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孕育的能够给予我们精神滋养和激励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的大有可为。
二、紧抓命题者指向,深化材料含义
明确材料中命题者的指向后,我們就要围绕命题指向,结合材料内容,抓住材料关键点,从不同角度把思维发散开来,激活素材积淀,拓宽思路,进行深度思考,升华材料含义。例如,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由“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结合联想到的中国共产党解放前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寻出路、解放后为人民谋幸福的历程,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深化材料含义为“为人民服务,则可为而有为”。由“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结合联想到的红色文化,从“传承和弘扬”的角度深化材料含义为“继承革命血脉、可为,永塑革命灵魂、有为”。由“‘五四‘七一‘八一‘十一”,联想这些特殊节日的特定含义,从“纪念”的角度深化材料含义为“不忘初心、可为,牢记使命、有为”。由“《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合联想到的一代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从“奉献”的角度深化材料含义为“敢于奉献、可为,不畏困难、有为”。由“《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结合联想到的这些作品所记录的不同人物,从“信仰和追求”的角度深化材料含义为“坚定信仰、可为,不懈追求、有为”。由“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结合联想到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从“主义和正义”的角度深化材料含义为“为共产主义和人类正义而奋斗,可为且有为”。由“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结合联想到的这些榜样的先进事迹,从“榜样和力量”的角度深化材料含义为“向榜样看齐、可为,竭不懈力量、有为”,等等。这样紧抓材料或命题者的指向,结合联想到的人、事、物、理、景(境)深化、升华材料含义,就能把打开的思路条理化,把材料的含义多样化。
三、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最优立意
在深化材料含义后,一般而言,我们就能把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情感积淀充分调动起来,从中发现、选择最佳立意,让文章的立意最优化。首先,我们看这一立意别的同学是不是也会选择;其次,我们看哪一个立意自己拥有的素材多、感受深;最后,我们看自己拥有的这些素材从哪些方面可以提炼分论点,从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例如,“为人民服务,则可为而有为”这一立意,相比其他立意写的同学可能会少,但是,想到自己在这一立意之下拥有的素材少,那么,即使立意再独特,也要放弃。例如“继承革命血脉,可为;永塑革命灵魂,有为”这一立意,相比其他立意写的同学可能会少,自己在这一立意之下积累的素材也少,那么,只有放弃。例如“不忘初心、可为;牢记使命、有为”这一立意,估计写的同学会多,毕竟最近几年这方面是热点,尽管拥有的素材多,但人人都想到的立意,最好不选。例如,“敢于奉献、可为;不畏困难、有为”这一立意,估计想到的同学不多,且自己拥有的素材多,而且这些素材还能从不同的侧面支撑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像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高淑珍14年间接收近百名残疾孩子的事例,可以支撑分论点“敢于奉献,平凡人也大有可为”;像袁隆平提高水稻产量而一生致力于耕耘、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的事例,可以支撑分论点“敢于奉献,年龄再大也大有可为”。能从不同侧面支撑分论点,就属于自己的最佳立意。
总之,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善于联想想象,就能置抽象的作文指向于具体的人、事、物、理、景之中,把作文材料的含义审清审透,把思维发散开来,把积淀下的素材激活,把思考的路径拓宽,从而快速、准确立意,胸有成竹行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