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管理流程

2021-09-20周玉静吴子强蓝雪霏李小华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摄食循证障碍

周玉静 吴子强 蓝雪霏 李小华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脑卒中并发症,在 临床上比较常见。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因为脑血管病变,影响其吞咽中枢功能。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筛查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但同时也要组建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对患者吞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地评估,各司其职,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治疗。目前,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早期评估与分级护理,在全面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整个住院周期系统化康复治疗方面,还不够完善。本研究结合循证证据检索和专家咨询,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年龄33~78岁,其中男性124例,女性7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即以上所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病程1周以内的初发脑卒中患者;患者可以用口头、书面形式进行交流;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或已经进入痴呆状态;患者属于再次脑卒中,并有其他严重影响康复的疾病,如肿瘤等;不包括转诊、自行出院的患者,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死亡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模式:首先,由医生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由康复师对患者进行饮水试验,并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对于评估结果存在异常的患者,由康复师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教育。

1.2.2 干预组 干预组采用康复管理流程,包括成立吞咽障碍多学科管理小组,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进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程度判定,摄食风险评估,康复介入,患者康复动态评估,多学科协作康复干预。

1.2.2.1 成立吞咽障碍多学科管理小组 干预组患者,采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在常规康复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证据检索和专家咨询。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选取具有10年以上专科经验,并接受过系统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培训的医生(2名)、护士(4名)、康复师(1名),成立脑卒中吞咽障碍多学科管理小组,负责本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同时,小组成员负责指导、督查科室流程的执行,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

1.2.2.2 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 利用国内外相关文献平台,检索脑卒中、中风、吞咽障碍等关键词,搜索脑卒中吞咽障碍相关信息,并结合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等,初步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此外,邀请外院多位专家进行咨询,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专家意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包含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摄食风险评估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康复管理流程。

1.2.2.3 应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 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患者入院后,由医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对于头脑清醒,且能够持续15分钟以上保持坐位60度以上的患者,可以由护士在患者入院24 h内,利用国际通用的进食评估问卷(ETA-10),让患者对吞咽障碍症状、心里感受等内容进行自评。对于ETA自评低于3分的患者,或者存在意识障碍,无法采取60°以上坐位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程度判定:对于ETA评分低于3分的患者,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4 h内,利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对其后吞咽障碍程度判定。间接测试:患者取60°以上坐位,测试患者的注意力、清嗓次数、吞咽口水的能力等。患者顺利完成一项测试,可以计为一分。顺利完成5项测试的患者,进入直接测试,否则停止测试。直接测试:让患者先后吞咽糊状食物、液体状食物、固体食物。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吞咽能力,咳嗽情况、流涎情况、声音改变情况,并进行评分。GUSS评分越低,表明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越严重。③摄食风险评估:对于ETA评分低于3分的患者,在第一次摄食前,须由康复师对其进行摄食风险评估、口咽喉功能、吞咽反射能力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可以摄食。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确定患者饮食稠度及一口量。④康复介入:由医护康三方,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饮食方案、康复措施。⑤动态评估: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康复师,每周一次,对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摄食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EAT指标、GUSS指标、生活质量。

1.2.3 评价方法 ①康复介入时间:患者入院到第一次接受康复管理的时间。②吞咽障碍发生率:根据EAT-10自评分数,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吞咽障碍。③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根据GUSS评估分数,判断患者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④生活质量:利用脑卒中影响量表,分析患者平均生活质量。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比较 干预组患者入院后,康复介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见表1。这表明基于循证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够有效减少康复介入时间,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表1 两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比较(±s,d)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康复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见表2。由此可见,基于循证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比较 1个月后,重度吞咽障碍、中度吞咽障碍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同时,轻度吞咽障碍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05),见表3。由此可见,基于循证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这说明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划分医康护三方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早期康复的介入,进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同时,干预组患者脑卒中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这说明采取康复管理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干预组患者脑卒中1个月后,重度吞咽障碍例数为3例,中度吞咽障碍例数为7例,远低于对照组的5例和18例,均

P

<0.05。由此可见,干预组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采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相关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说明,采取团队协作,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在本研究中,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管理流程,对其1个月时间的吞咽障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了探讨,时间有限。今后将继续对远期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猜你喜欢

摄食循证障碍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鱼类leptin基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