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与血浆D -二聚体的相关性

2021-09-19韩婷婷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二聚体儿童

韩婷婷

【摘要】目的:临床研究针对儿科临床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与患儿血浆D -二聚体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接治儿童大叶性肺炎病例共76例,所有患儿在医生初步诊断后进行血浆 D -二聚体水平检测以及其他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检测,将血浆 D -二聚体水平高于1.5mg /L的患儿标记为甲组,血浆 D -二聚体水平低于1.5mg /L的患儿标记为乙组;记录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上述炎症因子指标以及并发症产生情况对患儿血浆中D -二聚体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数据表明,患儿炎症因子指标和并发症产生的提高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有关,且患儿的炎性因子指标与血浆D -二聚体含量相关性显著。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其体内的炎症反应以及并发症密切相关,能够为医生判断患儿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初步参考。

【关键词】儿童;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血浆D -二聚体

儿童大叶性肺炎全年无论季节均可能由于多种因素频繁发病,但多数患儿常发生于冬春交替时的大风节气或秋冬气温变化骤变时。患儿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以及常伴有剧烈发热、嗜睡或烦躁、拒绝进食或剧烈恶心呕吐等一般小儿呼吸系统症状。发病的人群多数集中在集体生活的少年儿童中并存在强烈的传染与流行特点,高发人群年龄一般为5~14岁。年龄较大或免疫体质较强的青少年,各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发展趋向成熟,有较强的机体免疫抵抗性对肺炎存在较强的抵抗能力,故一旦发现儿童感染小儿肺炎,往往已经进入感染后期,产生肺炎临床症状,肺叶出现比较大的感染病灶,并且病灶集中在患者的一页肺上,少见全肺叶感染,发展成大叶性小儿肺炎。根据临床经验发现,患儿发生肺叶感染好发部位多数在右上叶、左下叶。儿童大叶性肺炎在8岁以下儿童群体中极为普遍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患病率高,有机会造成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儿童呼吸器官未发育完全,机体免疫力低下,儿童大叶性肺炎对儿童的生存质量造成潜在的巨大危害。D -二聚体在正常人体内含量极少,可以作为血栓特异性标志物,一般在患者体内出现大量纤维蛋白后可能引发级联反应,在免疫系统的监控与反应下发生水解。通过查阅文献发现,D -二聚体在患者体内的含量与儿童重症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基于此,我院采取的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近年来作为我院被诸多专家广泛讨论和高度重视,被认为是诊断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科学方法,被建议纳入临床使用,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治通过多位专家确诊的儿科患儿76名,将血浆 D -二聚体水平高于1.5mg /L的患儿标记为甲组共38名患儿,其中男患儿19名,女患儿19名,患儿年龄3个月~8周岁,平均年龄为4. 8 ±0.52岁;血浆 D -二聚体水平低于1.5mg /L的患儿标记为乙组共38名患儿,其中男患儿20名,女患儿18名,患儿年龄3个月~8周岁,平均年龄为4.3±0.90岁;患儿及监护人被告知本次实验研究方法及目的自愿加入实验,研究工作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研究方法

患儿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常规检查与临床诊断,经CT扫描并由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后在 24 h 内对患儿血浆中D -二聚体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在治療过程中要求患儿谨遵医嘱,对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与抗炎治疗,同时对患儿治疗前血浆样本送至检测室检测,选取对实验有意义的炎症因子指标数据比较确定患儿大叶性肺炎的严重程度,选取主要数据指标包括: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比例 ( NE ) 、C-反应蛋白 ( 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 ( ESR) 水平;在患儿住院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病情,记录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上述炎症因子指标以及并发症产生情况对患儿血浆中D -二聚体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得出炎症因子指标数据值均以x ±s方式表示,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案例数据均以n(%)方式表示,有效数据统一汇总。实验数据组间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确定,然后使用SPSS 22.0软件(IBM Corporation,Armonk,NY,USA)对炎症因子指标数据进行Tukey检验,对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案例数据进行2检验。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显著差异。

2结果

2.1 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患儿各项炎症因子指标相关性:本研究发现患儿炎症因子指标的提高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有关(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2.2 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临床患儿并发症相关性:本研究发现患儿出现并发症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有关(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儿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肝功能受损以及皮疹,见表2所示;

3讨论

本研究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实际病情展开分组研究,发现了血浆D -二聚体含量与肺炎发生后的炎症因子指标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为医院儿科肺炎严重程度提供有效诊断参照依据。伴随着现代医疗理念的积极转变和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腾飞,血浆D -二聚体的作用受到广泛讨论,临床上的儿童大叶性肺炎对患儿健康造成很大威胁,社会影响较为严重,尤其在中国临床感染已经成为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难题。因为儿科患儿一般器官机能不成熟,机体免疫力发育不足,导致儿科患儿大叶性肺炎治疗的难度增加,康复效果相对成年人较差,因此在为其提供抗肺炎的针对性治疗时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医疗程序与手段,保证患儿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叶性肺炎患儿由于肺功能的损失与伤害,机体出现缺氧情况,血氧含量严重下降,同时内毒素在体内累积无法排除,导致机体释放出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发生炎症反应,从肺部病灶扩散至周身,主要在血管肝脏等部位大量累积,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进一步导致血浆 D -二聚体水平的增高。近年来随着现代抗菌治疗药物的广泛投入使用,人口密度及社会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变。近年来肺炎病原体随着药物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异,引发肺炎症状的病原体不再局限于一种传统的肺炎链球菌,增加了肺炎支原体及新型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多种引发严重肺炎症状的病原体,甚至近期出现各类耐药性强,致病率高菌株的数量增加,因而目前临床对患儿大叶性肺炎不仅发现难、治疗难,且一旦拖延治疗极有可能加重病情,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在长期临床治疗工作中,要求当值医生尽可能做到及时做出诊断,并提出正规临床治疗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

临床上的诊断主要可以依靠超声胸片或其他肺部检查CT。大叶性肺炎以冬季、初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一般容易发生大叶性肺炎的患者多数为年轻体壮的中至青壮年男性,随着生物抗菌治疗药物的广泛投入使用,人口密度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居住生活环境的发生改变,致使我国儿童大叶性肺炎较高发病率的情况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特点。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儿童大叶性肺炎患者发病患儿明显逐年增多,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与流行性。患儿发病肺部早期病理体征不明显,不易发现。近年来据相关医学文献显示,由支原体杆菌感染病毒所致大叶性肺炎在我国学龄儿童中致病率高达50%~70%,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已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大葉性肺炎与普通肺炎相比病情较重。大叶性肺炎患儿一般为突然产生剧烈的临床症状,患儿在出现症状时一般表现为高烧不退,发热天数可持续2周左右。最初数日咳嗽不重,无明显急性咳痰,之后数日可逐渐反复出现伴有咳痰症状,多呈淡黄铁锈色。部分肺炎患儿还伴有出现腹痛、腹泻等多种消化道不良症状,由于患儿肺部炎症病发范围较大,导致患儿肺内气体相互交换的表面积逐渐减少明显,在多种病原体的共同作用下,部分肺炎患儿还有可能会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肺部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症状,如头痛、颈强直等均为肺部炎症引发的并发症,甚至出现惊厥、昏迷等中毒性感染的症状。严重者还有可能会伴发严重感染性休克。大叶性肺炎早期患儿们的肺部发音体征并不明显,早期患儿可有叩诊声或呈轻度浊声发音。有时患者可合并伴有慢性呼吸道发音功能减弱,肺功能突变后期还可同时出现各种典型叩诊浊声发音,肺部患有炎症者在消散期时常可闻及湿啰音。部分典型患儿同时可见急性肺大泡,或者同时出现胸腔局部积液。在人的肺部实变体征完全出现之前,即有可能用各种X光射线片和透视技术检查诊断出肺部实变。故X线仍是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确诊的主要手段。血清降钙素原(PCT)指标目前较多用于检测判断细菌体内毒素分泌情况与感染情况。在引起局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甾体特异性皮肤炎症、全身免疫系统性细菌感染时可见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明显度增加。现代医学临床实验已经证实,PCT与某些细菌的体内毒素分泌关联密切,后者可能是诱导PCT大量合成及分泌的直接原因,但PCT亦可间接通过机体或细胞的中介宿主反应而被诱导产生。基于这点,各国学者致力于研究出一种新的以PCT为指导的临床抗生素应用。通过敏感性PCT测定能力的评价来区分抗生素的治疗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判断患儿大叶性肺炎的严重程度是给予患儿治疗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一次好的诊断过程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因此,除了要予以患儿病情进行确诊外,判断患儿大叶性肺炎的严重程度也极为关键,参照诊断结果进一步实施治疗方法,从而促进治疗质量的提高。观测本次实验结果,对比不同血浆含量的D- -二聚体与本次实验检测的炎症因子指标数据可以发现,患儿炎症因子指标的提高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有关,其中血清降钙素原上调显著,表明患儿血浆D- -二聚体含量与细菌感染的严重性的提高有关、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上调表明患儿血浆D- -二聚体含量与炎症细胞的分化增殖有关、C-反应蛋白比例显著上调表明患儿血浆D- -二聚体含量与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例显著上调表明患儿血浆D- -二聚体含量与炎症反应的提高有关,以上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患儿并发症包括肺栓塞、胸腔积液、肝功能受损以及皮疹,本研究发现患儿出现并发症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有关,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提高相对应并发症的提高,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血浆D- -二聚体含量越高,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就越高,有助于医生对病情发展的掌握,以便对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提升患儿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其体内的炎症反应以及并发症密切相关,从中可以初步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D- -二聚体水平可以在医生诊断过程中为医生提供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初步参考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文鹏,付家林,张金金.阿奇霉素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20,20(01):85-88.

[2]王飞,万瑜.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常规测定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3-15.

[3]候莉芬.血浆D-二聚体与小儿大叶肺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02):227-228.

[4]郭山春, 不同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极体的变化.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014-05-30.

猜你喜欢

二聚体儿童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
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