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应用风险管理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探究

2021-09-19林荣榕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效果研究医院感染

林荣榕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风险管理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以下简称多耐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我院多耐感染高发科室的患者120例(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急诊医学科),均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治疗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在医院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率及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比较新的管理形式,它的出现不无道理。给予患者治疗与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医院护理风险事件,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可以改善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治疗效果也会提升,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效果研究;应用价值

随着医院的发展规模的壮大,收治的急重症患者比例上升,加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不断增加,是医院感染管理者非常头痛的问题。在进行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治疗护理管理工作加强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医院环境的复杂性,患者受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大,结合患者的治疗护理方式、护理场所各个方面的原因,在进行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治疗,风险事件发生也影响了科室治疗护理管理的质量,风险事件的发生甚至可能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我院多耐感染高发科室的患者120例(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急诊医学科),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5岁~65岁,平均年龄(42.8±2.54)岁。观察组男30 例,女30例,年龄33岁~52岁,平均年龄(40.6±2.63)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入标准:新入院患者且在院时间超过5天,年龄30岁-65岁,排除入院即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所有患者对此次实验研究有知情同意权。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 :采取常规治疗,包括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保证室内的温度适宜,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对患者日常的清理工作及时到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①风险识别:查阅文献资料、汇总既往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资料,工作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法对目前多耐菌感染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精准识别。发现手卫生的执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清洁消毒的执行、复用器具的管理以及家属的防控意识等属于多耐菌感染的潜在风险点。

②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选派一人成为组长,领导其他人对治疗护理工作进行分工配合。分为术前查阅资料小组,术后观察检测小组,隔离消毒小组和数据分析小组。据此,以周为单位,院感部收集风险管理相关资料,分析在此次管理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和信息,讨论遇到此种情况解决的措施。

③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小组。由院感部成员和医疗、护理、检验以及药学等相关成员组成,在各自职责内完成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工作。如出现可疑多耐感染的病例要及时进行会诊,对可能发生的感染提出具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患者已存在的感染传播。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以及多耐菌感染防空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统计患者对不同管理工作的评分情况,评分主要分为四个分数等级:10分:完全满意、6分:比较满意、2分:部分满意、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统计软件版本采取SPSS 20.0,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及多耐菌感染防空措施的落实情况

统计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家属的知识宣教、医疗废物的管理、清洁消毒措施的规范落实等;根据具体的数据,发现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多耐菌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高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分析可知,风险管理提高了治疗护理的质量,缓解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提高信任度,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3讨论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地提高,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此更要注重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医院所承接的患者,需要医务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要做到专业上的严谨,更要在治疗与护理的生活中为患者排忧解难,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积极疏导。采取风险管理的过程,降低了发生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风险。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中还发现,進行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直接经济负担(23785.3±3.52元)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29903.7±2.78元)。

观察组在医务人员选择上,因尽量对这些工作人员有一个系统的培训,使其做法更具专业性,提高文书书写规范,熟练仪器操作,应急能力突出,这些都是医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业素养。进行治疗护理的患者,由于有些患者刚做完手术和药物刺激的关系,身体免疫变得格外脆弱,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察觉病人的身体状况,去掉以往的严肃形象,与患者拉近距离,做好风险管理,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所以风险管理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以规格化的方式存在,医生和患者还有家属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尤其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使风险管理工作的措施无法发挥出临床应用价值,严重地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发展,在医务人员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培训的内容更加全面,注重了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应用技能,把握风险管理的限度,给患者最好的护理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使学习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培训流程。

首先,在培训前应该编写好书面教材,对治疗护理的知识和内容提前进行系统了解;其次,应录制好风险管理学习视频提供给医务人员进行学习,使医务人员的培训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最后,进行整体的风险管理系统课程培训,培训不仅包含课堂内容学习,还应该进行实际的操作培训,面向全体医务人员,提高治疗护理的专业水平,提升治疗的临床效果,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第二,健全医院的管理体制,对接受治疗护理患者的身份审查以及证明材料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检查,确保患者的信息与身体健康状况的真实度,同时完善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监督机制,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化,避免了由操作失误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有了更加基础的保障。

第三,在风险管理中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在风险管理中的人性化服务在患者的日常诊治与护理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人性化的服务技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人性化的服务是增进护患关系的关键,为患者就诊提高更加便利与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的风险管理工作离不开医务人员高超的专业素养,也锻炼医务人员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服务的进步,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

第四,应用风险管理应该注重无菌操作。在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具体无菌操作:①环境无菌:在治疗护理前中后的操作过程进行无菌操作,应首先对患者所处的环境进行无菌化处理,并且在此之前,应减少患者所处环境的人员流动,减少人员流动带给环境的细菌。②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应修剪指甲,衣帽佩戴整齐,口罩遮住口鼻,洗手。护理衣帽减少了医务人员自身携带的细菌,并且减少了自己的头发掉落导致的污染,并且衣帽应定期进行更换。口罩防止了飞沫飞溅导致的污染,并且勤换口罩。在进行护理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洗手,可有效去除手部的微生物,并且在进行特殊治疗护理时应按规范佩戴无菌手套。③治疗护理用品:所有的治疗护理用品必须定时定期进行消毒,对于其检验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更换。

参考文献

[1]李昱 倪水芹.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置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5:2660.

[2]武春艳.无菌护理技术操作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03):119-120.

[3]彭琳.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9:188.

[4]卢冰.风险管理在护理服务队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評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88-89.

猜你喜欢

多重耐药菌效果研究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案例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研究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基于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
AIR jordan的品牌传播效果研究
社会组织助力弱势儿童教育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