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动态显像对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的效果观察
2021-09-19贾莉王松润
贾莉 王松润
【摘要】目的 观察核素动态显像对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46例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患者均清除残余甲状腺并且实施高剂量131Ⅰ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均清除残余甲状腺并且治疗转移病灶,对患者实施高剂量131Ⅰ治疗。采取核素动态显像方式测定患者的唾液腺损伤情况。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唾液腺-腮腺99TC m O4-显像结果以及唾液腺-颌下腺99TC m O4-显像结果。结果 治疗一个月之后相较于治疗之前唾液腺体功能有所降低,治疗3个月之后得到一定的恢复,且观察组中患者的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更差,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131Ⅰ治疗方式会对患者的唾液腺功能造成损害,且其受损程度往往和131I的使用剂量相关,使用剂量越高,其损伤程度越大。
【关键词】核素动态显像;131Ⅰ;分化型甲状腺癌;唾液腺
基金项目:昆医联合专项,2019FE001(-086)
甲状腺癌为内分泌系统肿瘤,主要的病理类型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中大多对患者术后使用131Ⅰ治疗方式,然而该方式将会影响到患者的唾液腺功能。本文选择了46例患者为对象,核素动态显像观察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與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4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即清甲治疗组(n=23)和观察组即清甲+转移灶治疗组(n=23)。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8例和15例,年龄20岁至64岁,平均(40.86±4.32)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6例和17例,年龄19岁至67岁,平均(41.29±4.56)岁。两组内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意义(P>0.05),可以实施对比。
1.2方法
患者在进行131I治疗前三周均禁食含碘食物和药物,停服左甲状腺素片,于空腹4小时之后口服131Ⅰ,服用131I治疗后2小时方可进食。对照组服用的剂量为3.70GBq(100mCi),观察组服用的剂量为5.55GBq(150-200mCi)。服用之后常规口服醋酸泼尼松药物,服用剂量为10毫克,每天服用三次。含化0.1克维生素C,每两个小时服用1次,每天服用最大剂量不可高于1克,均需要服用131Ⅰ治疗之后1周。
1.3观察指标
显像药物:使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药物99TC m O4-由钼锝发生器进行制备,放化纯高于95%。扫描仪器:GE 双探头SPECT / CT 断层扫描仪。腮腺、颌下腺的最大浓聚率(MAR)为:(b-a)/b×100%,腮腺刺激后最大分泌率(MSR)为:(b-c)/b×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项研究中数据统计软件是SPSS21.0统计软件,P<0.05代表两组内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当中患者唾液腺-腮腺99TC m O4-显像结果对比,如表1
2.1两组当中患者唾液腺-颌下腺99TC m O4-显像结果对比,如表2
结果:治疗一个月之后相较于治疗之前有所降低,治疗3个月之后得到一定的恢复,且观察组中患者的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更差,数据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时,主要采取手术、131Ⅰ治疗以及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方式。131Ⅰ能通过甲状腺碘钠转运体,被甲状腺组织所摄取,在衰变的过程中释放出β射线,在残余甲状腺体和转移病灶中进行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患者在进行早期131Ⅰ治疗时唾液腺细胞将会受到辐射,出现炎性症状,使得患者出现唾液分泌排泄障碍问题,发生唾液腺肿胀和疼痛等症状。核素动态显像技术则可以准确反应患者的唾液腺功能变化情况,得到患者的唾液腺体功能指标,反应患者的唾液腺功能,具有一定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实施治疗前,两组中患者的腮腺及颌下腺的MAR以及MSR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之后相较于治疗之前有所降低,治疗3个月之后得到一定恢复,且观察组中患者的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更差,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
总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131I治疗方式,将会对患者的唾液腺功能造成损害,且其受损程度往往和131I的使用剂量相关,使用剂量越高,其损伤程度越大。
参考文献:
[1]卢彦祺,牟兴宇,李猛,付巍.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固定剂量清甲治疗唾液腺功能影响评价[J].肿瘤学杂志,2016,22(11):902-906.
[2]叶静,肖亚景,梁伟娟.放射性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78-80.
[3]周科,贾志云.核素动态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损伤程度的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83-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