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有特色
2021-09-19张丽丽
张丽丽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又名为颈椎综合征,现阶段临床医生认为颈椎病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脱出症以及颈神经根综合征的总称,该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临床综合征。从中医角度分析,颈椎病的症状与中医的“头痛”、“痿证”、“痹证”以及“眩晕”等范畴十分接近,在《医林改错·痹症有淤血说》中记载道“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说起颈椎病,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触,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痛苦,颈椎病一旦发作给人带来的不适感难以言说,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工作节奏的加快,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被颈椎病所纠缠,临床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近几年中医针灸疗法因具有独特的疗效,而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据了解,中医针灸疗法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由此可见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独特疗效,故本文将带大家了解颈椎病的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针法和灸法两个部分组成,针法指的是用精制的金屬针刺入人体特定部位,并运用适当的手法加以刺激。灸法指的是将艾条、艾炷点燃以后采用熏烤的方式刺激穴位,通过刺激来调整人体经络脏腑的气血功能,从中获取防治疾病的作用。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需取局部穴位,并随证循经远近配穴,针刺颈部的夹脊穴时,需要掌握针刺深度和角度,同时要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诱导经气传感,这是获取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可配合电针来增强止痛效果,病程时间长的患者可以配以灸法来增强疗效。此外,中医针灸疗法还可辨证论治,即详审患者的性质、病情严重程度、伴随症状,以此为基准判断患者的症候类型,灵活治疗。
若患者为颈型颈椎病患者,对于这类患者可取悬钟、合谷、风池以及列缺穴;若患者的主要症状以颈痛咽痛为主,则要选择外关、合谷、大椎、后溪以及曲池穴;若患者俯仰受限,可配以列缺和昆仑穴,若患者旋转受限则可配以支正穴。
若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且主要症状为疼痛,则可针刺合谷、悬钟、凤池、后溪和足三里穴;以肩痛为主要症状者可配肩外俞、肩髎穴;以肘臂痛为主要症状者可配外关、天井、曲池和尺泽穴;以腕部痛为主要症状者可配腕骨、阳池、大陵和阳溪穴;以麻木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针刺肾俞、外关、合谷、悬钟、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以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针刺脾俞、曲池、手三里和八邪八风穴。
若患者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且以偏痰湿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针刺解溪、内关、中脘、悬钟、丰隆和阴陵泉穴;偏血瘀者可针刺凤池、合谷、束骨、后溪、太阳、支沟、太冲、中渚、足临泣、足三里、阳陵泉穴;偏湿热者可针刺太冲、合谷、大椎、曲池、阳陵泉和三阴交穴;偏气虚者可针刺劳宫、脾俞、肾俞、气海、百会、关元、悬钟、足三里穴。
若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且以痉为主要症状,虚痉者可针刺命门、关元、气海、中脘、太溪、悬钟、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穴;实证者可针刺脾俞、委中、秩边、环跳、昆仑、大椎、后溪以及阳陵泉穴;便秘者可加刺支沟、天枢和上巨虚穴;小便不利者可针刺中极、阳陵泉和三阴交穴;若患者以痿症为主,补肾益精可选肾俞、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穴,补养脾胃可选择脾俞和足三里穴。
若患者为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且以肝阳偏亢为主可针刺行间、太阳、太冲、曲池、风池、阳陵泉和足三里穴,前头痛者可配以合谷穴,枕痛者可配以后溪穴,头顶痛者可配以太冲穴,颞痛者可配以中渚;以血虚精亏为主症的患者可针刺太溪、神门、关元、气海、肾俞、脾俞、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便秘者可针刺中脘、支沟、天枢、行间和上巨虚穴;胃痛者可针刺悬钟、内关、中脘和足三里穴;胸痹者可针刺内关、支沟、神门、郄门和阳陵泉穴。
选择针刺的穴位后,即可配以灸法施治:灸法需要将艾绒制作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灼特定穴位,通过热力刺激人体来防治疾病。临床治疗颈椎病的灸法以温针灸和艾条灸为主,具有独特的解痉止痛、温经通络、温阳补中、祛湿散寒、行气活血等诸多功效。艾灸条疗法需要准备24g艾绒,平铺于长26厘米、宽20厘米质地柔软且坚韧的桑皮纸上,然后将其卷成直径为1.5厘米的圆柱形,最后使用浆糊或胶水封晒,也可在艾绒中掺杂药物粉末。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有两种,其一为温和灸,即点燃艾条一端,距离施灸部位1.7厘米--3.3厘米熏烤,待患者局部感到温热即可,一般来讲,每个部位需灸三分钟至五分钟作用,直至其皮肤出现红晕。其二为雀啄灸,即点燃艾条一端然后像鸟儿啄食一样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灸法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位为气海、关元、大椎和足三里;温针灸疗法指的是在针刺得气后的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揉捏在针柄上,然后点燃或是装置一厘米至两厘米的艾条,取热力和针刺的双重功效治疗疾病。
中医为祖国医学,其中的每一种疗法均可取得独特的功效,而针刺与灸法相结合组成的针灸疗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别具特色。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大家指点迷津,帮助深受颈椎病折磨的患者早日“脱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