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化建设
2021-09-18李晓磊董淑萍郝明
李晓磊 董淑萍 郝明
【摘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社会、经济、民生的大问题。本文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监督执法、检验检测和完善追溯制度这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5.005
Quality Safety and Brand Build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I Xiao-lei,DONG Shu-ping,HAO Ming
(Liaoning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project team,Shenyang 110036,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 major issue related to society,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five aspects:policy guidan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improving the traceability system,so as to promote the brand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ducts;quality and safety;brand building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推行几年,但传播更广、品质更高、名声更靓的品牌优势远未形成,距离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引导
知名的品牌是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作支撑,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性引導。近些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但问题仍然存在,这也反映出政府的监管能力、监管力度不足,政策引导、政策宣传还不够,应继续加大监管和政策引导的力度。
1.1 加强农产品源头治理的政策引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还应该着眼于源头控制。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测评价制度,对重点地区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监测,全面掌握产地水、土、气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摸清产地污染底数,把好环境关。扎实推进农产品产地安全生产区域划分,科学确定适宜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及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严格的农产品产地安全保护修复制度,加强产地污染防控和修复,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推广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和逐步消除产地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
1.2 加强农产品全过程控制的政策引导
第一,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兽药的乱用和滥用,依法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制度。第二,要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参照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的生产实际,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范和规程,建立和完善我国独立的、科学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农业生产区,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大力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用品牌引领农产品消费,增强公众信心。第三,要不断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就产品生产的关键节点开展调研监测,编制具有说服力的风险评估报告,为终端农产品安全上市和政府制定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四,要不断强化生产者教育,树立依法依规意识,规范生产者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规范填写记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引导生产者规范生产、扩大规模、创建品牌。第五,要明晰农产品收购、贮藏、保鲜、运输等环节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落实监管责任,推动落实农产品从生产到进入市场和加工企业前的监管举措。
1.3 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化的政策引导
各级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上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透明,建立长期的预警和定期的信息发布机制,实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情况告知消费者,全面落实消费者的知情权。
1.4 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的政策引导
不合格、不安全的农产品只有做到不允许上市销售,各项安全监管措施才能落到实处,这是最有效的监管手段。市场准入是国际通行做法,但在国内还处在尝试阶段。近些年,虽然各地农业监管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但真正落实的不多,推广的地域也不大。政府监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查,制定符合本地生产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办法,要有针对性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问题。进而引导生产者依法生产、诚信生产、良心生产,最终达到解决质量安全的目的。
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创新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虽然存在各种问题,究其根本还是技术创新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支撑乏力。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依靠科技创新。
2.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研究
种子处于种植和养殖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我国农业安全的核心变量,也是农业质量效率提升的关键。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高到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必须从种子抓起,强化优质种子的培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无病虫害、活力强的种子研发,开展对重金属及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低富集作物品种的研究,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发掘和创造作物新品种,筛选培育和大规模推广纯净度、饱满度、抗异性、抗逆性的新品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同时有效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养殖技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2.2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技术研究
产地环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农产品品牌优劣的决定因素。第一,开展产地环境控制技术研究,有效开展水质、大气、土壤的污染监测,研究无机和有机污染的发生原因,制定环境控制的科学举措,从源头控制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第二,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技术研究,深层次探索影响产地环境的因素,建立影响产地环境的指标体系、评估体系,制定评级标准;第三,建立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网络及基础数据库,全面支撑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质量安全。
2.3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过程控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也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最复杂的技术环节。应全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化肥、农药、植物生长剂等农用化学品安全使用技术研究,科学休药期或安全间隔期的确定研究,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农产品残留控制技术研究,新型非化学生物源性新药剂防治病虫害技术研究等,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2.4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是产品入市的最后一道关口,受到社会和群众的普遍关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研究的重点。着重在快检技术、溯源技术、分级技术等方面做好研究与开发,尤其是非法添加和残留物质精准检测的方法、标准和未知物的筛查技术研究。紧跟生产实际结合、紧跟时代发展结合,有效评价农产品质量,防止安全事件发生。
2.5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预警技术系统研究
这是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实施控制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这次开展的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就是针对农产品产地、非法添加、残留状况而开展的调查与监测,是控制辽宁绿标产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技术系统要着重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风险系数的确定与运用、风险因子的筛查与评定、境内外风险交流对比与本地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科学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环境。
3 強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执法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执法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产品品牌形象、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农业生产偏远、分散、流动性大,加之执法人员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监督执法覆盖面不全、力度不足、监督滞后,这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应高度重视。
3.1 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基础也是保障。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已在全国有效推进,但各地进度不一、程度不一、执行不一、职责不一、管理部门不一。应在政府领导下,统一由农业部门管理,充实人员、配置资源、明确职责,建立一支上下协调、左右相通的高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省、市、县三级形成合力,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火墙。
3.2 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各级监督执法机构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执法人员高效管理、责任管理、目标管理,全方位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克服责任不清、工作不为,有案不究、无案乱查的现象。依法制定监督流程、监督项目、监督方式,按计划确定日常检查、应急检查、飞行检查的时间行程,突出监督执法的长期性、严肃性、震慑性,全面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形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3 加强监督执法的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人员配备、设备购置、经费投入、项目安排、服装配备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
3.4 对违规失职的监督执法人员要强化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是悬在监督人员头上的利剑,时刻警醒执法人员要认真履职。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要理清职责、细化分工、落实到人,制定监督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文明守则,建立监督执法人员的评价机制,制定监督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切实规范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对执法过程中失职渎职、吃拿卡要、徇私枉法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良好环境。
3.5 加强执法监督的信息化管理
在监督执法实践中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效率,增加了透明度,不但提升了监管水平还科学预判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状况。各级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分析、质量追溯、舆情监测、风险预警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4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
检验检测是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科学的方法,也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最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省、市、县三级检测机构能够独立承担检验检测任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主管部门建立高水平的相对独立的检验检测体系,客观公正地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有关部门要依据地方实际,瞄准关键风险点,关注百姓健康和长远发展大局,做好目标规划,科学设置机构,明确职能任务,建立健全高效、高质、高能的检验检测机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政府设置的检验检测机构主要职责不应仅是检验检测,还应着眼大局、关注长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通报,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技术研究、安全技术管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加强会商分析和结果应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加大全国检测机构联系,建立全国检测网络联系机制,分工协作,提高检测效率和水平。
强化农产品检测抽样管理,保证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政府监管部门是抽样的主体,要统揽本地的农产品生产的全局,依法做好抽样的各项工作安排,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既要随机又要科学調控。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职、不讲代价;检测部门要积极配合,把好关键技术环节,防范问题样品的出现。进一步强化抽检部门的合作,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切实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状况。强化检打联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治理。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农业监督执法机构要及时依法查处,发挥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做到抽检一个产品、规范一个企业、净化一片区域。
5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有效方法,更是农产品知名品牌的社会责任。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贯穿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做到节节相对、环环相扣,查实记录、理清轨迹。构建农产品安全生产良好环境,增强生产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成为自然、成为习惯。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问题产品和追溯信息,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严肃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以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发挥追溯引领作用。绿色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等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率先建立追溯制度,开展追溯试点,提升生产者竞争力和责任感,不断培育市场、净化市场,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销售)、贮藏、运输全环节全流程可追溯。
【参考文献】
[1] 王胜梅.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16):235-236.
[2] 杜杨阳,陈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J].农家参谋,2021(15):35-36.
[3] 闫立萍,董雪,崔莹,等.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经济,2021(8):59-60.
【作者简介】
李晓磊,女,1981年出生,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
董淑萍,女,1963年出生,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
郝明,男,1980年出生,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