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021-09-18蔡夏冰

课外语文·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低年级小学语文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学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深入到當前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语文教学并不乐观,课堂容量少、学生学习慢、教学效果差、费时费力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语文教学现状得以改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035-03

【本文著录格式】蔡夏冰.论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课外语文,2021,20(25):35-37.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低段学生正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调动各感官系统参与到学习中,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建构知识,促进意志情感的良好发展。

一、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是一种前瞻性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小学语文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字词句的学习,又有段篇章的分析;既有听说,又有读写。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一一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课前时间解决一部分知识,为课堂教学节约时间,使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攻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此外,对于低段学生来说,通过课前预习,他们可以提前发现学习和认知上的盲区,从而有针对性地听课,确保听课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远比学生盲目听、随意听效果要好得多。低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随意性强,为更好地指导他们预习,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提高预习实效。

例如,在预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教师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拼读田字格里的生字,掌握书写笔顺。(2)大声朗读课文,用数字标出自然段。(3)读准后鼻音,如唱、躺、晶等。(4)把课文读两遍,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拼音。这样的预习要求,既有生字词,又有阅读,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整体上把握学习方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带着问题上课,把握学习主动权,将精力投入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充满自信,学习兴趣会更浓,效果会更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现代语文教学要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前预习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新知识提前预习一遍,把不会的、不懂的记录下来,课堂上重点解决,还可以在课堂上主动发问,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习效果。

二、五心并重,相互促进——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但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就会转移注意力,做小动作、说话,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因此,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将课堂上吸收的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切关注,获得满足感。如教师可以说“你听得最认真”“你今天表现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这样一句鼓励,不费事不费力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还增进了师生感情,一举两得。

学生之所以不认真听讲,除了受自身身心发展的制约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若教师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就要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听的兴趣。例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让学生戴上小壁虎、黄牛、燕子等头饰,演绎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的过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向这些动物借尾巴?这些动物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从故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表演深受低年级学生的青睐,因而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思维紧跟教师的步伐,认真倾听,提高倾听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倾听他人叙述、不打断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最后,倾听学习还需要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化倾听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听的理解比较模糊,需要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教师提出了“五心”的倾听要求。1.专心听。在听老师讲解或是同学发言时,要专心,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听清、听懂。2.耐心听。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能插嘴。有意见听完后提出。这不仅是对发言者的尊重,也是倾听的基本要求。3.细心听。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关键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归纳、总结。4.虚心听。当别人的言论与自己不同时,要虚心接受。5.用心听。学生不可能将教师和同学的话百分百地听进去,只能用心选择重难点问题去听,有针对性地听。虽然,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求有点高,但若能坚持下去,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使学生在“听”“思”中深化思维,相互促进。

三、以读为乐,以读为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使人明智,阅读使人灵透。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是一个静止的教室,而是一个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阅读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是低年级学生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基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用阅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阅读丰厚生命的底色,用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切阅读的机会和条件,让阅读的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一)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阅读不是一项机械的使文字有声化的活动,而是一项复杂的集心理和情感为一体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然而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的认知仅仅局限于听读、跟读,没有写的意识。只有将写融入到读中,才能将阅读到的信息内化为语文素养,从而提升阅读效果。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标注。如用数字标注自然段、用圆圈标注生字、用三角标注关鍵字词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还可选用彩图卡片、儿歌来指导学生对字词进行标注。

其次,朗读课文时要把不懂的内容圈出来,边读边圈,一边用手勾画,一边大声朗读。这些圈出来的地方就像路标一样为学生的后续阅读指明方向,使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留意、思考,加深理解。

最后,摘抄。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日积月累,这些就成为学生今后语言创作的有效素材。

(二)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依赖性太强,在阅读学习中,他们常常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长此下去,必将带来学生阅读能力的孱弱和退化。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根据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这段话/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读懂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最喜欢课文的那一句?哪一段?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阅读,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够与教师的教学思路保持同步,深入到文本中,感受文本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深邃的意境、深厚的感情,真正与文本、与作者展开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如在阅读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棉花姑娘》一课时,在阅读课文第2到5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结果怎样,并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燕子、啄木鸟以及青蛙对人类的贡献,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一过程,帮助他们积累认知表象。阅读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根据所给的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运用不同的语气,更好地理解棉花姑娘得病后难过的心理、找医生过程中急切的心理,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

(三)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指课内阅读,也包括课外阅读。教师要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读物琳琅满目,教师要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读物,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安徒生童话》《小猪唏哩呼噜》等,这些课外读物生动有趣,还带拼音,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巩固识字学习,使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习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外阅读就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学到许多课内学不到的知识,遇到许多课内没见过的字词句,通过记忆背诵、摘抄积累使这些语言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储备。随着积累的逐渐增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越来越强,语感就会得到提高。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阅读交流会、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深化阅读行为,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如在阅读了课外童话故事《小猪唏哩呼噜》一书后,教师设计了“猜人物、画人物、链接人物”的阅读交流会,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填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了解故事人物。如在“猜人物”环节,教师把描述卡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站起来大声朗读这些卡片上的内容,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是哪个人物。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争强好胜,因而这一活动得到他们积极响应,为了又快又准地猜出人物,学生会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记忆人物特征,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无形中提高了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做好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让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教师要从点滴做起、从低年级抓起,强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实现思维、情感的和谐发展。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监督学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从而使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汪晓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

[2]刘亚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试谈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J].东西南北,2020(2).

[3]周媛媛.让语文学习习惯点亮小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

[4]司贞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10).

[5]何玮.细节深处养成习惯,四重点下拔高学习——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科学良好学习习惯之养成[J].课外语文,2018(36).

作者简介:蔡夏冰,女,1981年生,福建厦门人,本科,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低年级小学语文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