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的护理干预
2021-09-18何佩
何佩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焦作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河南 焦作)
0 引言
骨密度指单位面积或者是单位体积内所含骨矿物质的量,反映了骨质疏松的程度,可预测骨折发生的风险。骨密度低提示骨量减少,并引起了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之为骨质疏松症,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绝经期的女性,及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长期服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该疾病已成为社会性的健康问题[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健康管理中心1452 例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针对骨密度降低人群,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健康管理中心1452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5 例,女性767 例,年龄22-79 岁,平均(52.74±6.38)岁。纳入标准:个人资料完整,同意将检查结果用于临床研究;排除标准:①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卵巢切除史患者;②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含钙药物、维生素D、甲状腺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自制信息收集表格,详细记录体检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生活习惯及运动情况等。
1.2.2 骨密度检查方法
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仪检测体检者腰椎(L1-4)骨密度,并详细记录。
1.2.3 护理干预措施
为降低骨密度测定结果异常者,特别是高危人群为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骨折发生率,提出以下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宣教。通过制作宣传图案、播放医学小视频的方式向体检者普及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使其全面认识骨质疏松,高度重视其带来的危害,并告知预防或延缓骨量流失的有效措施,提高防控意识;②运动干预。鼓励体检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多晒太阳,多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登山、跳广场舞、打太极、散步、球类运动等,每次30-60 min,每周3-5 次,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剧烈的、有危险的运动;③饮食干预。多食用豆制品、牛奶、虾皮、芹菜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在饮食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可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提高骨密度;④生活干预。叮嘱体检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自身的意志、耐力或培养其他积极向上的爱好转移注意力,亦或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戒烟戒酒,邀请营养科医生根据体检者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保健方案,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日常生活中要预防跌倒,不做高危险性活动,避免骨折;⑤医疗干预。必要时到专科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并做好用药护理及术后康复,如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减少发生泌尿系统结石的机会;服用维生素D 时,不可同时服用绿叶蔬菜,以免影响钙的吸收;应空腹服用二膦酸盐,半小时内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服药期间不可同服钙剂或维生素D 制剂;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肢体功能恢复运动[2-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密度检测结果
1452 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骨密度降低者211 例,发生率为14.53%,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女性142例,发生率为18.51%(142/767),男性69 例,发生率为10.07%(69/685),女性高于男性,见表1。
表1 骨密度检测结果[n(%)]
2.2 影响骨密度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年龄≥50 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kg/m2、运动量少、吸烟、饮酒的体检者骨密度降低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骨密度相关因素分析[n(%)]
2.3 护理干预前后骨密度比较
护理干预1 年后,体检者骨密度较护理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体检者护理干预前后骨密度情况比较[()g/cm3]
表3 体检者护理干预前后骨密度情况比较[()g/cm3]
3 讨论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反映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可预测骨折危险性,定期检测骨密度,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5]。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骨密度降低与激素功能紊乱、饮食营养、吸烟、饮酒、运动、遗传、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合理的户外运动、健康饮食、规律的生活方式、限制大量饮酒和吸烟、保持良好的体重范围,可有效防止预防骨量流失[6,7]。
本研究显示:1452 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骨密度降低者211 例,发生率为14.53%,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女性142 例(18.51%),男性69 例(10.07%),女性高于男性。女性、年龄≥50 岁、BMI ≥28kg/m2、运动量少、吸烟、饮酒的体检者骨密度降低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的护理干预后,体检者骨密度较护理前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性别、年龄、BMI、运动情况、吸烟、饮酒均为影响骨密度测定结果的相关因素,且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流失,通过健康宣教、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有效预防骨量流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