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响元时代龙泉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因素

2021-09-17施群林恒毅郭东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5期
关键词:龙泉窑元代艺术风格

施群 林恒毅 郭东东

摘 要:元代龙泉窑在继承宋代优良制瓷工艺技术和其雄厚的瓷业生产基础上,成功烧制出了大型的青瓷器皿,标志着龙泉窑烧制工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文章以元代龙泉窑文化背景为对象,研究探讨元代龙泉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相互的影响关系,对元代龙泉窑青瓷文化背景进行探析,为进一步了解元代龙泉窑发展演变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龙泉青瓷;龙泉窑;元代;艺术风格

0 引言

在龙泉大窑和金村的古窑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龙泉窑青瓷早期的产品,发现了瓷片叠压基层的先后关系,与同时代其他窑口的产品相比较,推断出龙泉窑烧制青瓷年代在北宋初期。①龙泉窑历经元明至清代,青瓷烧制历史有1600余年,现已发现不同时期的龙泉窑窑址600余处(图1)。②最初的龙泉窑产品艺术风格与瓯窑接近,釉色呈淡青色,胎质比较细腻,胎色较白略带灰色,器物常见纤细刻花装饰。两宋之际,金人入侵造成社会动荡,陶瓷产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南方是主要的产瓷中心,元代龙泉窑不断扩大规模,生产效益反而比宋代要好很多。③随着婺州窑和瓯窑相继没落,浙江的瓷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龙泉窑并没有因为朝代更替而衰落,反而在继承南宋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并融入了元代新颖的多文化元素,在元代烧制出了具有鲜明的时代艺术风格的龙泉窑青瓷,继南宋以后将龙泉窑发展推向了一个鼎盛时期。

元朝是一个由蒙古少数民族统治的强大封建帝国,对龙泉窑青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釉色和造型上。因蒙古人崇蓝尚白,从而使龙泉窑青瓷的规模已不如南宋时期。元代烧制的龙泉窑青瓷的制瓷工艺和艺术风格都无法与南宋相比,胎体较厚且笨重,釉色也不能达到宋代青瓷器皿温润如玉的美感,质量明显逊色。但元代龙泉窑所烧制的杯、碗、盘、瓶、壶等器皿,仍沿袭南宋传统造型艺术和装饰手法,艺术风格受蒙古文化影响较深。从形体上看,元代与宋代器皿差异是胎体较厚、体形硕大、庄重大气,蕴含着一股雄壮的气势,表明元代龙泉窑青瓷的成型工艺有很大进步,烧制技艺也日趋熟练。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元代龙泉窑青瓷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如董健丽④研究说明元代的出现,结束了宋、金、西夏三方争斗的分裂局势,有利于龙泉窑青瓷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种类繁多,产量增长;王拥军⑤认为以龙泉窑青瓷为代表的中国物质文化已然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部分,视为跨文化交流代表性样本;故宫博物院等①研究认为元代青瓷胎体配方中氧化铝(Al2O3)含量提高,是烧制大花瓶和大盘的必要重要条件之一;龚益华②研究了谷下坑窑址群与龙泉青瓷溪口窑系拥有源远流长的连续性,存在年代应与龙泉窑元代鼎盛时期同属一个时间跨度;施群等③从陶艺装饰手法和制备工艺的角度,探究宋元龙泉窑青瓷艺术风格的艺术特色,阐述了元代陶瓷器皿的美学特征,以及陶艺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以上是海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但目前关于元代龙泉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相互的影响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和整理文献的基础上,从文化背景分析的角度入手,就元代龙泉窑青瓷的风格、造型及装饰变化等问题进行解析,试探讨元代龙泉青瓷艺术风格和艺术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元代龙泉窑发展演变提供科学依据。

1 文化因素对元代龙泉窑青瓷艺术风格的影响

1.1 游牧文化影响分析

在元代以前,蒙古族长期过着以游牧而居游荡的生活,人们更加注重器物的实用性、便携性以及多功能性,通常采用石质、木质、铜银质等材料来制作生活器具。后来有了固定安居场地,瓷碗、瓷盘、罐等器皿就逐渐发展起来。④元代生产的瓷器大多是以生活用品为主,文房清玩类的观赏瓷器相对较少。相对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温和、细致的个性特点,蒙古族表现出了一种强悍、粗犷、豪爽的性格,对元代龙泉窑青瓷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元代的龙泉窑产品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造型普遍体积庞大、胎体厚重,相比南宋时期,带有显著的元代瓷器艺术风格。⑤

青瓷大盘是元代龙泉窑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因蒙古游牧民族普遍有手抓饭的习俗,食物多以牛羊肉類为主,青瓷大盘刚好适用于这些食物的盛装。⑥

图2是元代龙泉窑露胎龙纹大盘,腹内贴饰素胎龙纹的大盘相对少见。一条耀武扬威、体形壮健、雄伟霸气的蟠龙浮雕出来,栩栩如生。龙纹周围的盘腹上划画动感强烈的水浪纹,波翻浪涌中的酱色龙扭转身躯,张牙舞爪,更显得矫健不凡。硕大的盘体,粗犷大气的纹饰,既展示着拥有者的身份等级,也表现出高贵典雅的审美品位,张扬着强悍的民族风情与品格。这件大盘多种装饰技法并用,愈发衬托出龙纹的王者之气,烧成的氧化环境将龙纹变成酱褐色,在青釉的衬托下格外生动活泼。

图3为元代龙泉窑刻花菱口大盘,盘口外撇,折沿,浅弧腹,圈足。外壁凸雕出朵朵莲瓣,意喻纯正清净,釉色温润典雅,生动而有趣,突显淡泊素净的气质,与水波纹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此盘浑圆大气,釉水青翠,纹样动中有静,雅俗共赏,无疑是一件能够展现出元代匠人高超烧制技艺的精品。

元代工匠根据北方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饮酒的生活习俗所烧制的高足杯(俗称马上杯、靶杯、把杯),如图4所示。该器物釉层较厚,釉色青中闪黄,且釉面带有细冰裂纹。杯内底部正中刻画一只凤凰在花卉中翩翩起舞,画面活泼生动有趣。素雅无纹饰多见,有少部分在高足之处会刻画有几道旋纹。

至元代,龙泉窑青瓷的装饰技法有铁斑、镂雕、素胎贴花、模印等,其中镂雕工艺较为复杂,主要是在烧制时胎体易变形、开裂,成品率很低。①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缠枝系列装饰纹样题材,如图5、图6所示。

图5为元代龙泉窑镂空缠枝花卉纹花插,通体施青釉,镂空装饰,内为小瓶,外壁折沿呈九瓣菱口形,腹部微鼓,自上而下镂雕卷草纹、缠枝花卉纹,纹样轮廓简洁,增加器皿的空灵之感,令人赞叹。

图6为元代龙泉窑青釉凸雕缠枝莲纹三足筒式炉(又称三足博式炉、玄纹三足炉、琴炉)。胎体较厚,凸雕缠枝花卉纹,线条流畅,器型简雅清丽,釉面匀净。

1.2 佛教文化影响分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中亚传入中国汉地。佛教的传播对我国元代社会影响较为深远。如在青瓷贴塑的莲花为代表的佛教图案,后被世人称为“佛门圣花”,主要用于佛像塑像。通过采用佛像雕塑、贴塑、堆塑等陶艺工艺,将佛教更为形象、具体和本地化。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陶瓷艺术得以弘扬和传承。

元代统治阶级对不同文化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使当年各种宗教信仰广为流传和蓬勃发展。佛教因与蒙古贵族(萨满教)相似的宗教文化根基,而得到了元代统治阶层的大力推崇。佛教出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充当了国与国之间相互交流贸易的媒介,承担了其本身的宗教使命,化身成为文化媒介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为统治阶级与他国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②佛教的传播离不开佛像,因此“以像行教”“以像设教”成了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体系,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在周边许多国家(如日本、柬埔寨、缅甸、越南等)也有很大的发展。③在宗教文化信仰下,佛教文化對龙泉窑青瓷产品的需求扩大,由元代工匠们烧制的大量佛教相关的龙泉窑青瓷产品也恰好迎合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各国之间交流贸易,为元代龙泉窑青瓷出口提供了帮助。

元代龙泉窑烧造的青釉净瓶(图7),因其外形像个“吉”字,人们常称之为“吉字瓶”。该净瓶直口,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缩,近足处微外撇,圈足,颈下部有轮状出沿,内外施粉青色釉,釉面典雅。④这件元代龙泉窑青釉净瓶釉色素雅和端庄鲜为少见。

图8为元代龙泉窑青釉露胎坐龛观音像。此泥像由观音与佛龛构成,观音两手置膝,作跏趺状,手结禅定印,面部饱满。龛以堆塑的如意云纹作成顶罩状,两侧分别设善财、龙女侍立左右,下附水浪纹饰底座。器物除观音涩胎无釉呈赭红色外,余皆施青釉,釉层透亮莹润。座内中空,龛背有上下两圆孔,防止烧制时胎裂的排气孔。

元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厚胎厚釉的产品,后期却出现了部分质量低下的产品,这跟当时的政治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对外不断地扩张发生战争,而战争又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且龙泉青瓷又是当时主要的外贸之一,所以为了增加经济而过度地增加瓷器的产能,导致了制作工艺不如之前细致,使产品质量开始下降。但无论是造型的创新还是装饰风格的改变,都离不开当时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①虽然随着胎釉工艺的升级改变,在产量上进一步得到了扩大,但是也出现了部分质量低下的产品,很有可能是因为外贸需求的增加,过度追求产量,导致制作工艺不够细致,使得部分产品烧成温度较低,质量下降。

2 小结

①元代龙泉窑在传承宋代烧制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制备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青瓷器皿,标志着龙泉窑烧制工艺技术的进步,元代成为又一重大的历史时期。

②元朝作为我国史上疆土最辽阔的封建帝国,是一个思想开放对不同文化极其包容态度的国家。元代工匠们在继承南宋传统龙泉窑烧制工艺的艺术设计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当时审美需求,实现了真正的大俗即大雅。

③元代龙泉窑青瓷沿袭传统烧制工艺、造型及装饰方法,以实现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和谐统一,才有了继南宋之后龙泉窑青瓷的再次辉煌。

猜你喜欢

龙泉窑元代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