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化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2021-09-17李国梅
李国梅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一、辽宁省城市化绩效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总结现有城市化绩效的相关研究发现,总体可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资源环境绩效、制度科技创新绩效以及空间绩效五大研究层面包括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产值、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万人中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个数、每万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质量达标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科研技术服务人员、研发投入指数、地均道路网密度、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以及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这15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绩效水平,构建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
(二)城市化绩效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采用熵值法得出这10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绩效水平,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辽宁省城市化绩效得分
通过上表结果分析可得:沈阳大连两市作为副省级城市位于第一梯度,城市化率在较高水平。鞍山、盘锦、锦州、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葫芦岛、铁岭处于第二梯度;朝阳位于第三梯度。与沈阳大连两市相比其他12个地级市有较大差距,未来应着重建设辽宁省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二、空间计量模型选择
本文遵循Anselin等(1994)提出的判别标准对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选择:即利用两个拉格朗日乘子进行判断。分别对2009-2018年这10年间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与解释变量城市化绩效进行拉格朗日乘子检验,发现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与解释变量城市化绩效相对于空间误差模型而言,空间滞后模型的两个拉格朗日乘子更显著,因此我们选用SLM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三、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绩效的回归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绩效的空间回归分析
本文基于空间滞后模型(SLM)对2009-2018年这10年间城市化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城市化发展绩效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回归结果
由上表OLS回归结果可知,解释变量城市化绩效对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为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在纳入了空间因素后,SLM回归结果依然呈正向关系并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影响系数与OLS相比相差不大,说明在空间上城市化发展绩效对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正向促进关系。因此,在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中应从多维度提升城市化绩效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绩效的面板回归分析
如表3,利用stata软件对城市化绩效对经济发展进行面板回归,p值显著,发现系数为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绩效呈正向促进关系,并且均通过了5%的修正后标准误显著性检验。经过霍斯曼检验得P值小于0.5为固定效应,总的来说,应形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创新高效、集约的良好城市化空间绩效进而带动辽宁省经济发展。
表3 城市化绩效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面板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顺应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构建了基于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了辽宁省2009-2018年近10年的城市化绩效相关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分别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同时进行霍斯曼检验,使用固定效应分别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绩效进行面板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绩效对经济发展水平均为正向促进作用。此外,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在辽宁省14个城市中,沈阳市和大连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绩效均处于领跑地位,辽宁省存在着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象,未来辽宁省的城市化建设仍应该以沈阳、大连两市为中心重点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总的来说,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政府以及社会力量都应充分发挥各市的比较优势,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快增长极上[1]。
综上,为了增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辽宁省城市化绩效,首先应该坚持比较优势战略和有限均衡战略,积极推进城市群的发展,对于特点突出的潜力城市比如鞍山市、营口市,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进一步依据地方特色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增加城市容量。其次,应积极推进加快产业高级化进程,提升区域竞争力。比如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对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不断提出新要求,这就要求辽宁省各市加快产业高级化进程来应对辽宁省省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应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辽宁省城市区域间的联合发展,这样既可以形成区域联动克服地方封闭弊端,又可以共同实现互补性发展,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组合形成高水平的专业化协作分工体系,有助于形成区域整体形象和影响力,扩大区域知名度争取更多的支持进而实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