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高校封校”下的体育教育思考

2021-09-17霍鹏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线下运动

霍鹏宇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自2020年初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外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张文宏教授也曾公开宣称:第二波疫情是必然情况。此次新冠病毒来势凶猛,具有各年龄段的人群均易感染发病的特点。病毒一旦感染,治疗难度大,即使痊愈后,也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恢复的永久性肢体损伤。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的数据推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94%。高校体育实践课程作为国家高校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会在疫情期间自觉在家完成课程所需的各项练习内容。研究认为,高校在复学返校封闭管理后进行合理的体育课程设计,一方面会使学生对体育项目保持高度热情,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免疫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1.1 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些年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业压力大、忙于应对考试,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高中体育课程又十分枯燥乏味,几乎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在进入大学前身体素质水平急速下滑。而高校体育教育针对学生的自主性、特殊性等特征,设置不同专项为不同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选择[1]。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师往往都是经验丰富的运动员或高学术水平的综合类人才,有着丰富的运动经验与理论知识,可以为学生普及相关的运动常识及体育学知识,如CPR、水中拖带、运动营养等。

1.2 针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江苏省高校教学改革的促进下,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地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不同专项需求来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将体育成绩纳入最终综合测试的总分中,甚至与毕业达标“挂钩”,使学生强化终身体育意识[2]。在日常教学训练中多以团队进行活动,增强学生的团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将这种品质得以延续,以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1.3 针对学生社群连带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国家决胜小康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的收官节点,保证国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是如今“遍地大学生”现象的必然原因。经过多年的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身体素质及思维意识等也在逐年提升,新时代下的健康中国教育体系也会使学生更多地将运动、健康等积极影响话题作为聊天的内容。久而久之,将体育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实现家庭体育、社群体育等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体育教育发展方向开拓[3]。

2 后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封闭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日常运动需求

自2020年初多所高校组织线下复学,学生返校后校方采取封闭式管理,关闭室内场所以减少学生聚集情况的出现,规避一切可能发生感染的风险。而现实中学生返校后,在遭遇雨雪天气时,仍需要各类室内场馆进行日常的教学课等活动,但学校并不开放室内场馆,导致学生的日常体育教育受到影响,如篮球、游泳、排球等运动项目。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专项技能水平和对体育运动的热情[4]。

2.2 课程评定标准超过当前学生运动水平

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各所高校体育部组织线上体育教学工作,但由于学生家庭场地器材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安排的理论课占很大部分,实践课安排多以原地身体素质练习或室外慢跑居多,很难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场地进行专项技能的练习[5]。从2020年年初开始学生居家隔离已有超过半学期时间,期间通过线上课程的形式完成体育教学课程的学习,但由于是线上教学,教师很难顾及课程质量与学生完成情况,有些学生自觉性较差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实践作业,企图蒙混过关,缺乏积极性[6]。2020年8月底,全国不少高校陆续组织复学返校,不少学生出现身体肥胖、运动机能下降等情况。学生身体素质及专项技能难以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学校课程评定标准仍然按照疫情前评定标准进行,学生难以达到标准,教师无法降低要求,出现了两难的情况。

2.3 体育教学线上理论课程与线下实践课程联系甚微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越来越多学校的体育课程采取线上授课的模式,各种授课APP被大众所熟知。许多高校在疫情初始着手录制教学视频,线上体育课程的建设也小有成效,不过在理解认同的同时,也发现这类教学视频素材制作简陋,教学方法简单,学生兴趣不大[7]。复学返校后,高校的体育线下实践课程编排难以与线上理论课程相联系。在课程教学重点上理论课多强调教学方法与视频案例分析,而实践课侧重于学生实践、教师纠正动作。在专项课程中,专项理论课教学几乎只停留在课堂的90min内,课程结束后学生理论知识可能较充足但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实践课则更多是学生在课堂上切身体会技术动作,运用身体记忆回补理论知识。线上与线下课程本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但如今课程安排不紧密、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线上理论课程与线下实践课程联系甚微[8]。

3 高校体育教育在后疫情时期的发展

3.1 视疫情防控情况逐步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在第二波疫情出现之前,课外体育锻炼应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发挥重要作用。课外体育锻炼改变了学生返校后的生活节奏,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一抹色彩,在课余时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热情。后疫情时代在确保教师与学生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放校园公共体育设施,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设施,响应国家逐步开放校园的号召,实现学生“大健康”教育思路[9]。通过课堂外的体育锻炼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体质健康,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疫情。

图1 多元化高校体育课程评定方式

图2 新型高校体育课程课前、课后、课中“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3.2 课程评定方式由单一标准转化为多元考量

后疫情时期学生在返校后,长时间不接触运动设施难免导致专项技能生疏,很难达到原有课程评定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水准。故增加综合评价方式,多方面、多因素考虑,建立完整、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此评价系统将运动参与评价、运动技能评价及体质健康测试按照比例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特定成绩组成方式[10]。体质测试得分评价需按照国家设定标准进行得分区间划分,不同测试项目不同得分相加并除以项目数量,最终得出体质测试分数[11]。学期开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学期末对学生的成绩与学期前相比对,计算出二者分差后在综合得分上进行适当加减。后疫情时期,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使高校体育课程较为科学化。

3.3 完善新型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后疫情时期,学校应把线上微课与线下实践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组织安排等方面相融合,尝试运用“线上+线下”新型教学模式[12]。每学期为学生设计不同专项,在体育课课前通过线上教学告知学生课程内容,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真实诉求。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同时,在线下交流中应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建议,让学生为线上课程学习方式提出主体建议。课后在线上平台发布课后作业,通过视频展示或书面文字形式呈现,教师则根据动作视频对不同学生设计适合的个人计划与目标。这种“线上+线下”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对课程效果进行总结与思考,提升教学质量,对线上与线下体育教学课程相结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后疫情时期的新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虽尚处在萌芽期,但是可以实现高校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及线上微课与线下实践的新模式是在应对今后的突发情况时,高校体育教学依旧可以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疫情期间,通过高校体育教育方式的更新,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并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此次关于后疫情时期“高校封校”的教育教学的思考集中在学生日常体育需求、专项水平下降及体育课程线上线下课程联系弱等方面,通过课内课外体育锻炼结合、多种评价机制配合、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后疫情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与计算机通信的高密度融合,完善了现有高校体育教育体系[13]。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思考是基于当前后疫情时期的特殊情况,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块在多个维度的更新,更适用于当前疫情返校后“高校封校”的大学生群体,并可以为今后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提供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空间。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线下运动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