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干预需求现状及针对性护理

2021-09-16于璐珊

医学概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需求

于璐珊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干预需求现状及针对性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健康体检人员200例,其中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策作为对照组,剩余10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策作为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对策的临床应用意义。结果健康体检人员心理干预需求主要为隐私安全,其次为信息告知全面、护理人员素质、时效性、护理人员护理技巧与便捷性服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干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并予以其优质护理对策,不仅可以缓解体检人员心理压力,还可以保证体检的顺利性与有效性,提高体检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心理干预;需求

引言

体检能够在人们出现重要性、严重性疾病之前,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便于受检者能够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体检项目具有多样性,包括血压、心率等基础检查,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排查等。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居民的整体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健康受检者对于心理干预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往医院常给予受检者常规护理,该护理模式难以满足受检者的实际需求。为此,分析受检者当下心理干预需求,落实针对性护理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象,分析其心理干预需求现状,制定出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健康体检人员200例,其中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策作为对照组,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1.85±1.33岁;剩余10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策作为观察组,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51.02±1.2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受检者给予常规护理,引导和协助受检者完成各项检查,为受检者讲解体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受检者获取结果时间等。

观察组受检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①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医院需定期为医护人员展开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等,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进行提升,引导医护人员设身处地为受检者着想,在体检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受检者的舒适度。②对体检流程进行优化。体检前医护人员需要先为受检者展开健康宣教,详细为受检者讲解该病体检项目、体检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根据受检者实际要求,合理增减体检项目。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受检者来说,医护人员需要为其选取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体检方案,可以为受检者设置休息处,对板凳数量进行增加等。将指引牌和二维地图设置在体检中心,以令受检者明确各个检查项目所处的位置等,医护人员需落实值班措施,给予受检者指导,对受检者的体检进度进行审核,预防受检者出现误诊和漏诊等现象,预防受检者因寻找不到地方而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整体体检时间进行缩短,对体检效率进行提升等。③给予受检者心理干预。在体检前医护人员可为受检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详细为受检者讲解与体检相关的知识,及时回答受检者提出来的各项问题,对受检者提出来的各项问题进行合理满足,告知受检者正确的全面的自我护理知识,对受检者的机体保健意识进行强化,给予受检者充分的鼓励和关怀,对受检者在体检过程中出现的各项心理问题进行及时了解,可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为受检者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对受检者出现的紧张感、焦虑感等负性情绪进行消除,对受检者的体检结果准确性进行提升。

1.3观察指标

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对比不同护理对策下体检人员护理满意度状况。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体检人员在体检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越低,代表体检人员的心理状态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5.0为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健康体检人员心理干预需求,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疾患,会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形成应激源,会致使受检者出现较为强烈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故而,加强对受检者的心理干预需求重视程度,为受检者展开针对性护理:①医院需要对临床医护人员定期展开培训工作,对临床医护人员的素质进行不断提升;②需要对体检流程进行优化,以缩短受检者的体检时间,提升受检者的舒适度;③对受检者的心理干预进行强化,给予受检者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等,提升受检者临床体检的准确性;④做好环境护理工作,确保温度、湿度适宜,对检验有效率进行提升;⑤对受检者的各项信息进行保密,给予受检者充分的尊重等。

参考文献:

[1]周晓花.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分析及其早期目标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23):128-129.

[2]万鑫.观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6):146+149.

[3]程芳芳,裴娜,閆帅.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6):761-762.

[4]赵云.老年脑梗死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实施及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需求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