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一体两翼”的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2021-09-16陈雅妍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复习策略

陈雅妍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课堂教学应该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要求学生在落实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为例,从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体系、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中考复习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一体两翼;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如何提高新授课教学效率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如何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效率呢?下面笔者以“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为例,从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体系、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三个视角,谈谈提高历史中考复习效率的策略。

一、主题引领,建构核心知识“体”系,夯实学习根基

中考复习时间有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以主题为线索,有逻辑、有结构地把相关核心知识重组起来,构建核心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发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时间跨度长,知识内容繁杂,若按照单元进行复习,教学时间上不允许,学生也难以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于是,笔者整合前四个单元的内容,确定以“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主题进行复习。

在复习课中,首先,笔者向学生解释“近代化”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近代化”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此专题中,“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个重大历史事件。其次,笔者出示奕?、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的肖像图片,让学生回忆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把重大事件和领导人物及其主张联系起来。再次,笔者出示1840年至1915年的年代尺,要求学生把近代列强入侵的史实和近代化的探索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挂上去,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也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过程。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第二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通过“中国近代化经历不断深化三个阶段”的主题引领,从史实、人物、年代尺三个视角入手,理清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把多、杂的核心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核心知识体系。

二、史料解读,提升史料实证素养,为学习增添“一翼”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要求,而初中生的现状是证据意识薄弱、史料实证素养缺乏。在历史专题复习课上,教师可以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出发,拟出本节课的主线,围绕主线精选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回归历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情境。在这個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提出观点,从教材中寻找相关证据,利用材料和教材的有效信息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对于“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专题,《标准》要求涉及历史事实(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百日维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和历史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标准》要求的分析,不难得出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历史认识。笔者选择以下三则史料,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步,出示材料1:“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摘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

问题1:材料1中,李鸿章所说的“事”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从李鸿章的反思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二步,出示材料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问题2:材料2中的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革命?这一次重大革命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第三步,出示材料3: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

问题3:依据材料3,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的目的是否达成,试说明理由。

第四步,设计问题4。

问题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三则史料,完成四个问题的探究。特别是对三个事件的失败原因、重要意义、目的达成的分析,帮助学生理清三个重大事件。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三件大事,引领学生构建以近代化为主题的核心知识结构,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习惯和史料实证意识。

三、历史感悟,形成历史价值观,为学习再添一“翼”

走向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落后中要思辨,从而感悟到要自强、改变落后的状态,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历史感悟是在学生建构核心知识结构和材料分析、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认识,培育家国情怀,形成历史价值观,不是靠生硬的说教。

上述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历程:从技术到制度、从制度到思想是紧密联系的,主线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实现近代化的努力在不断加强,从而实现从落后走向先进的目的,而从落后走向先进的必要途径是改革或者革命,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的。通过材料阅读和问题探究,感悟革命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所付出的艰险,所体现的精神。经过阅读、探究和感悟,学生逐渐形成历史价值观。围绕“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对实现近代化的办法探索不断深入”这一主线,选取李鸿章的洋务经历、孙中山人生的三次重大转折、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领袖风采等文字史料,让学生提炼材料主要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紧贴生活现实,感悟论证自己的观点,完成历史小论文,这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的好办法。

“一体两翼”中考复习策略,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核心知识体系这一根基,对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主题不明晰、所选取史料偏离主题、感悟牵强等问题。如果能在知识建构中,更加注重核心知识之间的主题聚焦——内在联系;在史料选取和解读中,更加注重围绕主题;在知识体系构建和史料解读中,更加注重铺垫,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一体两翼”中考复习策略会让学生的学习如虎添“两翼”,复习效率更高,影响更深远。

参考文献:

[1]牛春玲.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学周刊(下旬),2015(2).

[2]陈卫瑛. 论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如何为中考奠基[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11).

[3]信涛. 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性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复习策略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2017届高考政治学科复习策略
二轮力学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
“一体两翼”下担保体系应该何去何从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