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科技强国
——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思政“全链条”教学模式

2021-09-16夏连鹏束世辰

液压与气动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动控制技术强国

路 珍, 夏连鹏,束世辰

(1.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2.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3.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引言

流体传动与控制具有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输出力大、操控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易于单动力源多执行器复合动作等技术优势,在各种类型工程装备、重型机械装备、矿山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军事装备、林业机械和农业机械等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1-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关键核心零部件和系统仍然依靠进口国外产品,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的自主化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应该如何摆脱国外技术的制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所有流体传动与控制从业人员都需要深思的问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和研发,如何综合运用教、学、研的协作功能,是实现技术高速发展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的全过程中。这也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发展指明了道路,应该从技术的本质出发,充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以系统性和哲学性为指导,在教、学、研、用各环节上全面开花,用思想促进技术发展,构建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思政与技术应用发展的高度统一路径[5],最终实现科学技术及其服务的产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社会科学及其服务的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和公共服务共同进步。

1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哲学思考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是从实际应用中形成的理论指导,偏重实践的技术,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更多的强调技术从经验中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先验知识传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新技术和思想发展的掣肘。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6]。闫宏秀在“哲学何以解码技术:技术哲学的未来路向”文章中指出,面对技术发展的时代课题,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髓对技术的思考是应有之义[7];同时还提出,在技术日益智能化与自主化的当下,对技术背景下的人的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的未来等时代课题的探究,需要深入到技术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揭示之中才能更加有效地走向技术实践。

其实在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相关的哲学思考一直在进行,流体传动与控制的许多控制理论和思想,也在与电气传动与控制相结合,比如类比电气系统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流体传动从业人员提出了液压系统的液阻、液容和液感理论,这一内容早在1979年周文教授译著的《液压阻力回路系统学》一书中就有呈现;路甬祥院士在2005年发表了对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系统哲学思考;同样,借鉴晶体管的原理,流体传动控制领域也有液压三极管(Valvistor);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数字液压技术,就是充分结合机电液多个学科的思想和理论出现的。在PTC ASIA 2019 高新技术展区现场技术报告中,徐兵教授指出传统液压油箱设计准则一般是主泵流量的3~5倍,导致油箱设计体积普遍大、笨重,新技术的发展为油箱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8]。杨华勇院士在2020年发表了智能制造与智能液压件的一些探索性的文章,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几十年来学术界对技术的同源性思考、借鉴以及对技术发展历程先验知识变化的思考,极大的推动了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2 科技强国建设中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科学救国、科教兴国到科技强国的历程,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这其中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力量。建国70多年来,我国从最初经济体系不完整、科学技术近似为零、现代工业基础极为低下状态,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进入新时代“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9],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也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发展带来了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的机遇和挑战。

2.1 新机遇

1) 高新技术融合带来的新机遇

自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起,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历经300多年的应用发展,已经是工业装备、工程装备以及航空航天装备重要的驱动技术。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发展较晚,关键液压泵和液压阀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新兴的智能制造、光电子、数字液压等高新技术的兴起,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的路径,为传统流体动力元件的发展提供机会。在借鉴我国已有的传统制造优势的基础上,将流体传动领域关键零部件和系统与高新技术充分融合,可以突破制约我国关键零部件材料先天不足的劣势。比如采用高性能的伺服电机驱动液压阀,将可以避免高性能液压阀弹簧质量和电磁铁的要求;将传统液压泵结合高性能电比例伺服阀,可以避免对高性能反馈弹簧和机液阀的需求;在电控化的高速发展中,采用电子技术调控液压阀的节流面积,可以提高对阀芯开口加工精度的要求。

2) 文化自信增强带来的新机遇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0]。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四个自信”中尤其是在文化自信的支撑下,我们的技术力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国产大飞机的问世、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北斗导航系统、嫦娥五号、“奋斗者”以及“九章”问鼎等创新的成果都反映了我国科技的强大。

文化自信的增强,也给流体传动与控制元件的国产化推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工程机械领域为首的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团已经开始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尝试,并且三一重机在2020年夺得全球挖掘机销量冠军,极大提振了国产装备和零部件的士气。另外,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中美科技博弈加快了中国国产化、数字化新基建的进程,为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打下夯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国产化替代和基础制造的发展。

3) 建设科技强国目标带来的新机遇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11]。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作为重大装备支撑的基础,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都给予支持,并且多次立项、重点支持。2017年习近平主席考察徐工集团,2021年李克强视察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都表达了对液压系统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希望他们继续坚持合作创新,始终瞄准全球和全行业先进水平不断发展。

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举措,促进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发展,这些战略本身就是典型的科技强国措施。为繁荣制造业发展研究、推进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素材和难得的机遇,同时这些政策和措施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对于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需要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为之努力,为了该战略能够顺利进行,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应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适应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

2.2 新挑战

1) 思想理念缺失制约集约化奋进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12]。人的全面、有意义的生产,即人在追求“美”的同时体现了“真”与“善”的生产尺度,是人类的内在价值尺度。面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新使命,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肩负起支撑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快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转变中实现人的价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

爱因斯坦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他告诫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说:“如果你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还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保证我们的科学思想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至于成灾祸,在你们埋头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13]。在科技强国技术发展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专业课程中,不仅能增强从业人员学习课程知识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从业者报效祖国的情感和造福人类的胸怀。

2) 多学科创新人才的短缺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活力源泉。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人才、技术、政策、资金等的协同配合,但最关键的还是人才。以华为、中兴为主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受到了美国的技术封锁,芯片、基础软件和中间件基本被美国企业所垄断,“缺芯少魂”成为了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这场中美之间科技博弈实际上是两国高科技人才创新力的竞争。在科技强国建设中传统单一模式的研发人员能力已经难以满足新发展需求,新时代更加需要机、电、液、控制、微电子等多个层面的人员高度融合才能取得快速进步。要实现技术的高层次快速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矢志科技报国、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高素质人才,而融合这些多学科发展最好的粘结剂就是要有共同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和过硬的技术、统一的价值、崇高的理想,从而能团结协作、攻坚克难。

3 科技强国建设中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全链条”教学模式构建

大学是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价值观的神圣殿堂,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目前我国在校生人数达到3800万人,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以期构建服务科技强国的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全链条”教学模式。本研究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全链条教学模式Fig.1 Whole chain teaching mode

图1可以概括为“一个教学目标、两个教学方法、三全育人体系、四融合教学理念、五精准课程思政元素”,如同车轮链条紧密结合、环环相扣、驱动向前。一是遵循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和高校立德树人的宗旨;二是运用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三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四是融合真善美、知情意、点线面、赛创研的教学理念;五是挖掘背景精准、专业课程精准、图表精准、公式精准、应用精准的思政元素,为建设科技强国培养具有“科技素养、爱国情怀、专业知识”的高科技专业人才。

3.1 教学目标:建设科技强国

从建国初期的“向科学进军”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到新世纪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再到新时代党中央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等,都表明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流体传动与控制是决定我国重大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技术,服务国家需求和科技创新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新的时代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从技术哲学和思想技术化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家装备发展和技术发展需求,构建以科技强国为教学目标的技术课程新范式,使学生熟悉全球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中国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成就和挑战,实现学生思想素质与技术能力的共赢。

科技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核心,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人才,特别是大批科技人才,应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是工科学生的专业课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这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立德树人的方向。

3.2 教育方法:显性与隐性两结合

当前思政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结合不够紧密,出现“两张皮”的困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校要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将“填鸭式”的课堂灌输,变成“一条龙”的氛围熏陶,通过显性教育法和隐性教育法相结合,让学生熟悉掌握电器和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了解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实现学生知识、专业、技能和德育的综合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内容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认同,并在教学中融入国家或学校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学生获得新的科技知识,建立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挖掘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固有的知识和技能中蕴含的严谨细致、创新创造、精益求精、合作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取隐性教育方式,精心构思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接受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道德水平和思想观念等起到无意识的感染熏陶,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和风细雨、滋润心田地教育学生,又能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最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3 教育体系: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课程,需要贯穿教师的每一节课堂,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运用全方面、多领域的内容,将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内化到高校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中,教人以文化,引人以道理,启人以智慧,使学生成长为栋梁之材。

全员育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不仅要进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而且应该形成高校的党员同志、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辅人员、后勤服务职工等全校“一盘棋”的全员合力育人新体系,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感受思政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如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开展的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向所有后勤人员致敬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尊重别人,以此激发他们向上学习的动力。

全程育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4]。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要实现教学全程育人,一方面从横向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中,充分发挥好教师主力军、教学主战场、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做好思想引领,把握好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关系,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通识课程间价值传输的共性与特点,推动课程思政不断取得新进展。另一方面从纵向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从学生的入学教育、课程选择、实践实习、就业指导、创业规划、求学深造等,都要体现思政教育的作用,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衔接好每一个学生所需的价值引领元素。

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基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的一个系统的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上[15],实现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协同。在校内要做好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同时积极拓展校外第三课堂的范围,做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同心圆。

充实第一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50 min的课上效率,结合多种新媒体,将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或展示的轻量化知识,全面、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丰富第二课堂,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方向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结合理工科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实验操作多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太原理工大学液压与流体专业创办的“挖掘机小分队”、车辆工程专业成立的“智能车队”社团、航空航天专业组织的“航模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举办的“电器之家”等社团活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技的奥秘。拓展第三课堂,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作为应用技能型工科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专业特点,采取现场教学、问题教学、指导教学等方式,如邀请“最美科技工者”、“大国工匠”等科技工作者现场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为后辈新人传授工作经验,既能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也能感受先进人物身上的严谨、细致、认真、专注的个人品质。

3.4 教学理念:“四融合”

1) 真善美融合

课程思政内蕴着专业知识的真、课程价值的善、教学意义的美,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求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学生的“真善美”统一,如何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真”的同时感受课程背后的“善与美”,成为课程思政的重点。我国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社会凝心聚力的根本位置日益凸显,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专业课“求真”的全过程,需要每一位教师从人文主义关怀角度看待科学知识,深度挖掘专业课中体现的价值意义,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校史、校风、校训、校貌、教风、学风等各个方面。如教师在讲授学习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相关课程的时候,可以借鉴中国近代力学家钱伟长先生弃文从理、科技报国的事迹,他求真的知识欲望、向善的人生态度、臻美的报国之心曾经振奋了一代年轻人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现代学生可以从钱老师身上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从而鼓励自己认真学好专业课程,加入科技强国的建设队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知情意融合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全国本科教育大会上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16]。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合目的性要求,也是教师坚持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课程思政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对知识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内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对本专业的情感,进而转化为自己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做到知情意三者融合。教师在讲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内容时,可以选取一些与本方向相关又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例子,如流体技术应用在交通领域,既可以加快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提升人民的出行效率,让学生明白我们是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进而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科研事业的意念与决心。

3) 点线面融合

“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80%用于专业学习”[17]。大学四年,专业课程与专业教师的价值引导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是长久且深刻的,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成效。教师要运用课堂讲授时间,将知识全面、系统、深入地传授给学生,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深刻掌握了单个知识点的内容,明白这个点在讲什么、揭示什么、应该如何使用等问题,然后把这些知识点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经过线式学习后,清楚各个章节是在解决什么问题,整本书综合起来又是想要分析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概括整理能力和具体分析能力。教师在讲清知识点、串联知识线、扩展知识面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每个知识点中,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专业课程的内容。

4) 赛研创融合

目前全国约有270余项大学生竞赛,其中理工类占到了60.89%,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机器智能大赛等可以激发他们的动手实践性和科学探索性,并在评奖评优、择优保研、升学推免中增加分值,可以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中。高校要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创的循环融合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一方面,在课堂上组织各种科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增强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意愿;另一方面,借鉴国家大赛的模式举办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创新比赛,帮助大学生参与到技术创新中,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学校荣誉感和专业责任感。

3.5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五精准”

思政元素是普遍存在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都可以是课程思政元素[18],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科、学段的学生,将总体上“漫灌”的教学方式与因人而异的“滴灌”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精准教学。教师在讲课时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从书皮开始,挖掘课程诞生的背景,将思政元素精准到每一门课的内容、图表、公式、应用供给等方面,确保思政内容精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

(1) 背景精准: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在我国应用已久,但是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为响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旨在重视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科本身饱含着创始人路甬祥院士等一批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高瞻远瞩,凝练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需求,是机械工程技术创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校基础课程的研究源泉。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最先把学习此课程的背景说清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课程的重要性,明白我们国家为了发展科技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更加坚定学生学好此课程、投身科技报国的信心。

(2) 专业课程精准:挖掘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业课程背后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通过融入生动的思政素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表1 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思政素材挖掘与融入Tab.1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i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course

(3) 图表精准:专业课程中的每一个图表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审美,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一方面要挖掘图表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思政内容,另一方面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表、通过与原作者的图进行对比,从中找到差距,进一步改进提升。

(4) 公式精准:工科的专业核心课教学方法,注重公式的推导,形成“从公式中来,到公式中去”的惯性思维,但却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的个人思考、思想价值转换等。相比于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公式推导,课程思政建设更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一步一步地往下推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力,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5) 应用精准:科技强国是建设交通强国、航天强国等的基础和核心,如图2所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工程建设等方面。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可以结合时政热点精准、深度地挖掘本课程在供给其他专业领域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如讲到正在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时,可以回顾一下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艰难历程,正是钱学森等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怀着爱国报国的热情放弃国外高新待遇投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突破一次次技术难题才取得今天我国航天事业的成绩。

图2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应用领域Fig.2 Application fields of flui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4 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大理论优势和思想引领力的政党,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既注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又善于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和国家建设中的成果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和借鉴。这就要求课程思政在与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结合,要坚持技术发展和思想进步相协同,从流体传动与控制本身的哲学价值出发,探究其社会意义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凝练出既具技术普遍哲学特征又有其特色特征的思想政治价值。并以此融合技术特性,在高校教学中通过思想引领和技术哲学化的深入思考,最终实现思想与技术的共赢目标。

猜你喜欢

传动控制技术强国
ABB传动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ABB传动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强国有我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秦晋争霸
CeramicSpeed DrivEn全新传动体系
齿轮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