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2021-09-16李晓洵
李晓洵
一、引言
1923 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1953 年哈德·默恩出版《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李淑英认为企业不能仅仅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增进和维护社会利益①。周祖城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造福于社会而应当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承担的包括底线责任和超越底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②。张洁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股东和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种责任高于法律的要求并且是企业自愿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承担这种责任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能够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③。党齐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赚取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客户、生态环境和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④。迄今为止,企业界和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没有统一的定论。
2021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那么企业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家应该如何回报社会?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总结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热点和趋势,有助于学界的拓展研究。
二、研究工具和数据来源
(一) 研究工具
本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知识图谱,通过图形化并辅以数据表的形式展现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和动态,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第一,文献计量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相关的论文,从发表作者、发表时间、研究机构、高被引论文和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定量分析,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和新趋势。
第二,词频分析法。一篇论文的主题和核心要义一般由关键词反映。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往往能够体现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规律。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论文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以厘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动向。
第三,聚类分析法。一般认为关键词两两共现的次数越多,其相关性越大。对共现关键词进行聚类,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热点进行归纳。
(二)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时间跨度为2000—2020 年的中国知网(CNKI) 论文数据库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全部期刊共检索出38601篇论文;进而以CSSCI 来源期刊为来源,再次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计获得3450 篇文献;通过人工筛查,剔除不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文献55 篇,得到3395 篇有效样本文献。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分析
(一) 文献数量分析
自2000 年以来,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发文量先呈上升趋势后又有所回落并逐渐趋于平稳,如图1 所示,2000 年至2003 年该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发文量较少;2004 年至2009 年该类论文的发表数量一直在增长,分别为18 篇、41 篇、116 篇、135 篇、230 篇、316 篇,2009 年出现峰值;2009 年至2015 年发文数量有所下降,2015 年以后发文量比较稳定,一般在180 篇左右。2008 年全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普遍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明显增加。2008 年以后的发文量共计3053 篇,占研究样本文献总量的89.92%。2015 年以后,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图1 2000—2020 年企业社会责任发文量
(二) 研究机构的分析
通过对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相关机构的研究实力与影响力。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图中共包含523 个网络节点(N)、203 条连线(E)、网络密度为0.0015,将图谱转换为表1,可看出发文量较多的节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等,这些机构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核心力量。
表1 2000—2020 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排名表
通过分析得出发文超过10 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42 个,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排名前10名的高产研究机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53 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47 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42 篇)、中南大学商学院(42 篇)、山东大学管理学院(42 篇)、吉林大学商学院(41 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39 篇)、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8 篇)、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37 篇)、南京大学商学院(32 篇)、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2 篇)。从地域上看,北京、华东和华南等地区的高校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较多,由此可得出,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更高的关注度。
(三) 核心作者的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作者知识图谱,将可视化结果转换为表2。由表2 可以看到肖红军、田虹、阳镇、辛杰和周祖城的发文数量较多,节点较大。比较显著的网络结构以买生、肖红军、阳镇和齐丽云为代表,肖翔、赵天骄、冯丽艳形成了共享网络,田虹和姜雨峰形成了共享网络。就研究者合作情况来看,研究团队多依赖核心成员而呈现以某一学者为中心的形态,研究中坚力量已从逐渐形成,不同研究者之间合作关系仍有待加强。
由表2 分析2000—2020 年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研究者分布与合作情况,发文量较多作者有肖红军、田虹、阳镇、辛杰、周祖城等,这些作者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研究力量。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肖红军,发文量为31 篇;吉林大学商学院的田虹发文量为22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阳镇发文量为20 篇。目前,相关领域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虽从整体上看相对分散,但是“小聚集”的合作形式已经形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受地域、学缘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团队之间的联系强度变弱,未来应着重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核心作者之间的深入合作。
表2 2000—2020 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核心作者表
对2017 年以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团队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肖红军和清华大学阳镇的团队,对平台型企业的社会责任进入了深入研究,主要是对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范式的研究⑤。发文量第二的是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齐丽云团队,该团队从企业声誉、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维度厘定与量表开发等方面做实证研究⑥。发文量第三的是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张正勇团队,该团队主要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⑦。
(四) 高被引文献分析
被引反映出该文献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是反映作者水平和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将被引率较高的文献整理为表3。高被引文献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着重企业社会责任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用最多的是李正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论文⑧;温素彬、方苑和张兆国等的两篇论文研究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⑨;朱乃平等研究了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⑩;孟晓俊等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⑪;权小锋等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的关系⑫。这类研究中,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最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而且研究者较多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三种关系。第一种是正相关,王怀民、王晓魏认为两者呈正相关;第二种为负相关,李正等认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第三种是不相关,杨伯坚对我国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的研究分析中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业绩没有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尚未有定论,在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不同时,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另一类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内涵、范围的理论研究。卢代富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进行述评⑬;李正、向锐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开展研究⑭,这两篇文献的被引用较高。此外,还有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的研究⑮,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研究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⑰等三篇文献被引用较多。因此,从高被引文献可以看出,学界关注着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和内涵与外延的定义性研究。从期刊来源看《中国工业经济》 (复合影响因子为15.314) 占高被引文献的一半,其次是《会计研究》 (复合影响因子为9.765) 有四篇入选,占三分之一。
将2017 年至2020 年高频被引文章整理为表4。从表4 可以看出,高被引论文的期刊来源发生了变化,各类期刊均有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文发表,其中复合影响因子超过5 的有《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 《会计研究》 《管理科学》 《管理评论》等。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研究都在深入,其中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较多,例如研究高管团队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其中《会计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持续关注,在高被引的13 篇论文中有3 篇来源于《会计研究》,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绩效、企业文化等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表4 2017—2020 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高频被引文章(频次>60 次)
对2020 年下半年发表的77 篇论文分析得出未来研究方向如下:第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一步深化,开始聚焦于某个行业(如交通运输业)、某种类型企业(如平台型企业) 的企业社会责任。第二,高管团队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研究增多,例如从民营企业高管、海归高管、国有企业高管、高管异质性等角度讨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第三,时代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数字化等时代背景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第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价值、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热点。
(五) 关键词聚类分析
运行CiteSpace 软件,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得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词频为30 次以上、中心度和年份列表(表5)、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963 个结点,1596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34、Q 值为0.6508(>0.3)、S 值为0.8813(>0.7)⑱。
表5 出现频次达到30 次的关键词
从表5 的高频关键词排序可以看出,除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企业等一般性语词外,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财务绩效、企业价值、企业绩效、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企业公民等是排名靠前的关键词。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较为广泛,但主要聚焦于各类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还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和利益相关者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心度可以看出,第一,一般性关键词中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和企业的中心度分别为0.55、0.46和0.55。第二,利益相关者的中心度较高为0.16,利益相关者理论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始于2003年,在2009 年到2011 年研究较为深入。第三,关于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报告较多,中心度为0.05,主要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第四,随着1997 年SA8000 国际劳工标准的问世,学者对SA8000 研究较多;2009 年首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增多。第五,2017 年以后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财务绩效、企业价值、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这些关键词的中心度在0.02 以上⑲。
为了更好地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趋势,再次运行CiteSpace,时间范围为2017—2020 年,剔除之前已经出现过的关键词,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词频、中心度大于零的年份列表(表6)。从表6 可以看出2017 年研究趋势出现了变化,2017 年频次和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为融资约束、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一带一路”、中介效应、信息透明度、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和环境信息透明度;其中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是“一带一路”,这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关。2018年频次和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是制度环境、交通运输业和股权集中度。2019 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企业创新、社会治理和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较多。2020 年关键词为精准扶贫、新冠肺炎疫情、平台企业和政府补助。
表6 2017—2020 年中心度大于零以上的关键词
为更好地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热点主题分布,找出关键词共现关系,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由此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前14 个主题聚类,如表7 所示,聚类排序越靠前,聚类规模越大。通过研究得出:第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总体起步较晚,由政府和制度外生变量推动为主导。根据聚类可视化分析,聚类4(科学发展观)、聚类6(ISO2600)、聚类9(信息披露)、聚类10(环境信息披露) 等都是有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起推动作用。2003 年,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较多;2005年,ISO 开始起草了第一个国际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 社会责任标准于2010 年发布,是继SA8000 的又一个国际社会责任标准,以ISO26000 为主题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2010 年以后是研究的热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法规出台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成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又一个热点。第二,以企业内部为动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主要聚类为:聚类13(融资约束)、聚类5(企业声誉)、聚类11(企业捐赠),涉及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公司治理等关键词的关系研究。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响应特定时期的特殊事件,主要表现为新冠肺炎疫情、2008 年三鹿奶粉事件、2018 年长生疫苗事件。学者一般会在这些节点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⑳。
表7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聚类表
(六)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直观地根据各个时间的突现关键词看出该领域的过去研究对象以及现在热点和动态㉑。从图2 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的突现情况,从SA8000 到和谐社会和企业公民,再到政治关联、产权性质、供应链和慈善捐赠、技术创新、产权性质、供应链、慈善捐赠、研发投入、信息不对称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在图谱上,从研究强度来看,SA8000、企业、和谐社会三个强度较高,分别是14.37、10.46 和19.34。这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初期学者的关注点较为集中有关。2005 年和2006 年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有和谐社会、企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公民、竞争优势和跨国公司。2009 年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较多,一直持续三年。随后2013—2015 年关键词爆发出现,这个阶段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高潮,例如2013 年财务绩效、盈余管理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此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和企业声誉也受到较多地关注。2014 年技术创新和2016 年研发投入成为又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2015 年的产权性质、供应链和慈善捐赠的关注度无论从强度还是持续时间都较长,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
图2 2000—2020 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突变知识图谱
综上所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第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发展过程主要由政府和制度外生变量推动为主导。第二,聚类分析得出的以企业内部为动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研究,与2013年以后突现的关键词高度相关,财务绩效、盈余管理、技术创新等关键词为热点研究对象。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事件相关,这与关键词突现有区别。特殊事件能够引导学者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但不是主要因素。因为从2015—2018 年关键词突显分析,未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主要聚焦制度环境的外生推动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内生动力、产权性质和供应链的企业本质、信息不对称、慈善捐赠等方面。
四、结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选取CNKI 数据库中CSSCI 来源期刊文献,对2000—2020 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文献发表作者与合作关系等绘制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分布图谱和文献热点聚类图谱,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文献数量和发表时间分布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呈先上升、后有所回落趋于稳定的特征。自2000 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发文数量逐年增长,到2009 年到达峰值,在2010—2015 年间文献发表数量有所下降。2016 年以后在180 篇左右,但研究的热度不减。这表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的特征。
第二,从研究机构所在地域看,北京、华东和华南等地区的高校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较多,由此可得出,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更高的关注度。文献计量结果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等研究机构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核心力量。
第三,从核心作者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某些学者展现出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以这些学者为中心的研究中坚力量已逐渐形成,但这些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密切。在作者发文量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肖红军、吉林大学商学院的田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阳镇发表文章数量较多。但从合作的聚类效应来看,呈现出整体合作不密切的特点。
第四,从高被引文献分析发现,被引用的文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着重企业社会责任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另一类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内涵、范围的理论研究。
第五,从热点主题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关键词聚类得出三点结论:一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总体起步较晚,由政府和制度外生变量推动为主导。聚类的关键词科学发展观、ISO2600、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等都是由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起推动作用;二是以企业内部为动力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主要聚类词融资约束、企业声誉、企业捐赠都与企业的发展相关,主要关注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公司治理等关键词的关系研究。三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特定时期的特殊事件有关系。
第六,从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聚焦于制度环境的外生推动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内生动力、产权性质和供应链的企业本质方面、信息不对称、慈善捐赠等方面的研究。2017 年以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一步深化,开始聚焦于某个行业(如交通运输业)、某种类型企业(如平台型企业) 的企业社会责任;高管团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的研究增多;学者对时代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价值、技术创新等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热点。
注释:
①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哲学动态》2007 年第4 期。
②周祖城:《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丛林》,《伦理学研究》2011 年第3 期。
③张洁梅: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述评》,《道德与文明》2013 年第1 期。
④党齐民: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向与启示》,《甘肃社会科学》2019 年第2 期。
⑤参见肖红军等: 《平台型企业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 年第6 期;肖红军:《责任型平台领导:平台价值共毁的结构性治理》,《中国工业经济》2020 年第7 期;肖红军、阳镇:《平台企业社会责任:逻辑起点与实践范式》, 《经济管理》 2020 年第4 期;肖红军、阳镇:《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理论分野与研究展望》,《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年第1 期;肖红军、李平: 《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化治理》,《管理世界》2019 年第4 期;肖红军:《平台化履责: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新范式》,《经济管理》2017 年第3 期。
⑥齐丽云等:《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科研管理》2018 年第4 期;齐丽云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以突发性事件为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 年第11期;齐丽云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战略选择的调节作用》,《科研管理》2017 年第7 期;齐丽云等:《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厘定与量表开发——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17 年第5 期。
⑦参见张正勇、陈虹:《管理层团队背景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来自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 年第5 期;张正勇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能够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吗?》,《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 年第5 期;张正勇、邓博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能够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吗?》,《财经论丛》2017 年第5 期;张正勇、戴泽伟:《财务透明度、市场化进程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效应》,《管理科学》2017 年第2 期;张正勇、邱佳涛:《企业会计稳健性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证券市场导报》2017 年第3 期。
⑧李正: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6 年第2 期。
⑨参见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8 年第10 期;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3 年第8 期。
⑩朱乃平等:《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会计研究》2014 年第2 期。
⑪孟晓俊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一个分析框架》,《会计研究》2010 年第9 期。
⑫参见权小锋等:《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价值利器”或“自利工具”?》,《经济研究》2015 年第11 期;权小锋、肖红军:《社会责任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稳健性的中介机理》,《中国软科学》2016 年第6 期。
⑬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现代法学》2001 年第3 期。
⑭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07 年第7 期。
⑮陈迅、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中国工业经济》2005 年第9 期。
⑯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2006 年第2 期。
⑰参见金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 年第6 期;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2003 年第12 期。
⑱陈悦等: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 年第2 期。
⑲参见张春敏、赵萌:《国有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定位和参与方式探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年第1 期;肖红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与演进:40 年回顾和深度透视》,《经济管理》2018 年第10 期;黎友焕:《论SA8000 相对于国际标准体系的十大缺陷》,《亚太经济》2005 年第2 期;肖红军等:《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政府注意力演化——基于1978—2019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20 年第12 期;肖红军、张哲:《企业社会责任寻租行为研究》,《经济管理》2016 年第2 期;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探究》,《经济管理》2008年第2 期;肖红军、许英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式的反思与重构》,《经济管理》2014 年第9 期。
⑳参见田虹: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基于中国通信行业的经验数据》, 《经济管理》2009 年第1 期;田虹:《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现代化》2006 年第1 期;李艳丽、高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提升政策》,《管理评论》2018 年第9 期;唐鹏程、杨树旺:《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真的不可兼得吗?》,《管理评论》2018 年第8 期;吉利、王泰玮、魏静:《企业社会责任“类保险”作用情境及机制——基于新环保法发布的事件研究》,《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8 年第2 期;章辉美、邓子纲:《基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动态博弈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系统工程》 2011 年第6 期;黎友焕、魏升民:《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从SA8000 到ISO26000》,《学习与探索》2012 年第11 期;黄光等:《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响应的影响》,《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 年第6 期;阳镇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创新》,《管理学报》2020 年第10 期。
㉑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 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情报》2013 年第4 期;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 年第5 期。
㉒参见辛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与表现评价》,《山东社会科学》2008 年第11 期;黎友焕:《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5 期;周延风等:《基于慈善捐赠的事业—品牌联盟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 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