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预防性护理对低体质量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控制作用

2021-09-16徐雪丹

关键词:预防性早产儿危机

徐雪丹,朱 红

(铜陵市立医院 儿科,安徽 铜陵 241000)

早产儿是指母体内孕育时间小于37周即出生的婴儿,大部分早产儿体重不足2500 g,为低体质量新生儿[1].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而早产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更为不完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不足,且早产儿的侵入性操作增加,导致该类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增加[2-3].有调查显示,我国的医院感染事件中,新生儿感染高达65%,其中早产儿是感染的高危人群[4].预防性护理即专业护理人员根据相关护理程序和经验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降低可预知的护理风险,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护理[5].而危机管理理论是结合实际,考虑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机事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预防危机、减弱危机、化解危机,甚至将危机化为机会[6].本研究应用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预防性护理,探究其在低体质量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4月铜陵市立医院收治的低体质量早产儿纳入对照组(n=100),2019年5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低体质量早产儿纳入观察组(n=100).其中,观察组男52例,女48例;胎龄29~37周,平均胎龄(32.84±3.71)周;出生体质量1580~2473 g,平均出生体质量(2117.82±242.76)g;分娩方式为顺产44例,剖腹产56例.对照组男49例,女51例;胎龄28~37周,平均胎龄(32.51±3.57)周;出生体质量1557~2459 g,平均出生体质量(2098.33±230.01)g;分娩方式为顺产47例,剖腹产53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等基本情况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1)孕37周前分娩且出生体质量<2500 g者;(2)患儿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强监护,关注早产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变化,维持其正常代谢平衡、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重保暖,放入温箱,根据患儿体质量、日龄、皮肤温度等调节温箱温度,湿度设定为55%~65%.给予足够的能量供应,尽量母乳喂养,对于吸吮能力有问题的早产儿,通过静脉给予营养.使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2次/d,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眼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观察脐部有无渗液、渗血,若有可先用双氧水及0.2%~0.5%碘伏由脐根部向外环形擦洗,每日2~3次.

观察组给予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预防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危机缩减.通过分析2017年低体质量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收集导致院内感染的详细资料并进行讨论,结合权威文献识别导致低体质量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机,归纳总结如下:①患儿因素:早产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善,抵抗能力较弱、免疫力低下.②环境因素:病区环境不洁净,增加感染发生风险.③医护人员因素:个人卫生执行或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等.④医疗用品因素:物品表面清洁消毒不符合要求、医疗垃圾回收不规范等.分析以上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编制护理工作规范及应急管理规范,在收集、总结、归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围绕患儿安全的总目标,对护理工作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给予护理工作步骤及程序科学的指引,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危机预备.①有关患儿的预防性护理:给予足够能量供应,增强其抗病能力,尤其是给予含有较多免疫因子的母乳喂养,并且每周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包括眼部、口腔、脐部、臀部的护理等,预防皮肤、呼吸道、口腔黏膜的感染;根据患儿情况遵医嘱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细菌感染;一旦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立即隔离,暖箱周围设置隔离带,悬挂隔离标识以警示和提醒.②有关环境的预防性护理:新生儿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床单位使用面积不少于15 m2,床间距应大于1 m,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每日专人清洁地面,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不留卫生死角,所有医疗垃圾桶加盖,尿片更换后立即打包拿出病房,并且使用空气消毒机器至少2次/d、2 h/次进行空气消毒,早晚开窗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出风口、空气消毒剂防尘网垫;实行24 h无陪制度,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特殊情况下外来人员进入需更换拖鞋、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入室前进行手卫生消毒;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放置,重感染及轻感染患儿分室放置,做好保护性隔离.③有关医护人员的预防性护理: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指征,在接触患儿前后、从同一患儿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儿物品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无菌操作前、摘手套后均必须洗手;通过监控监督洗手情况,给予反复培训及督查.④有关医疗用品的预防性护理:病区内不应摆放毛绒类等不便于清洗消毒的挂件、玩具或饰品;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放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与消毒;听诊器、体温计、软尺等一般性诊疗器械实行专人专用,如需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使用中的湿化瓶、负压吸引瓶等每天更换1次;每日对患儿所用的仪器表面常规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进行清洁消毒1~2次,遇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所用奶瓶、奶嘴规范浸泡、擦洗、流动水清洗、晾干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暖箱停止使用或使用一周后,需拆卸后彻底终末消毒,过滤网每周清洗,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非一次性呼吸机管道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处理,呼吸单元定期或遇感染、传染病患儿使用后拆卸,应用高压蒸汽灭菌,湿化液密闭式添加,24 h更换1次;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使用后用1000 mg/L含氯制剂的纱布进行清洗消毒,纱布一用一丢弃;地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拖把分开使用不混用,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晾干备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儿的房间增加一次消毒,使用1000 mg/L含氯制剂消毒液拖地.

(3)危机反应.在遇到危机情况时启动应急程序,依据护理工作规范按照标准流程警示、上报、协调等,正确甄别并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并判断危机事件级别、类型、产生后果,进行自救、他救、事后补救等措施.将危机事件逐级上报,管理者给予正确决策,积极组织团队进行应对,摒弃责罚优先,杜绝现场定性或指责的现象,对事件在场人员进行保护,关注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

(4)危机恢复.危机事件发生后,护理人员进行现场处理,迅速恢复正常秩序.与医生、护士、患儿家属等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保障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尽快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状态,进行组织系统修复.运用根因分析法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探寻根本原因,针对其提出防范措施,改进护理工作程序,同时对组织系统中的缺陷及问题进行识别,查找疏漏环节,优化系统管理流程,确保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00%,明显低于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21.00%(χ2=5.647,P=0.017<0.05).

2.2 两组感染部位比较

两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部位比较[n(%)]

3 讨论

低体质量早产儿由于缺乏来自母体的抗体,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未成熟,其皮肤也尚未发育成熟,角质层较正常新生儿薄,屏障功能较差,并且消化道黏膜发育不完善,易被感染并出现感染扩散[7-8].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会导致患儿产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9].

危机管理是组织对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而采取的行动,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0].对于医院来说,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在患者、护理流程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管理疏漏及护理事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医院形象[11].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给予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预防性护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并量化体现,规范质量控制确保标准落实,给予预防性护理,保障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预防性护理对低体质量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有良好控制作用.分析其原因,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预防性护理从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方面给予感染危机的护理措施,内源性即为加强低体质量早产儿自身抵抗力,通过母乳喂养给予患儿免疫因子,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其自身免疫力,并且加强对患儿皮肤、黏膜的护理,保证其完好无损,预防外来感染源[12].外源性即对环境、人员及物品的规范管理,给予患儿无菌环境,从源头上消灭感染源,预防患儿发生感染;对于医护人员的改进措施主要为洗手,因为洗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直接且最经济的方法,任何一项护理操作都离不开洗手,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致病菌,保障环境、物品等不被污染,避免通过手部接触造成致病菌传播,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以此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13].有研究显示,侵入性操作及其持续性使用一定程度上增加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14].由此可见,保持医疗设备的清洁对于降低其医院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危机管理理念的预防性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效果,降低医院感染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及纠纷防范能力.制定护理工作流程及规范,促使医护人员通过参与规范、完善危机事件管理等方式进行前馈控制;然后,通过操作规范的约束加强危机预备管理,提升组织的应对风险能力,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以规范的护理标准流程进行处理,提高危机反应效果;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恢复护理系统,保障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并且从危机事件中吸取教训,弥补管理的缺陷及不足.这几个阶段有机结合,包括了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及后馈控制,对各个环节进行护理安全质量的控制,有效降低或消灭医院感染等危机事件,确保患儿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临床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预防性护理在低体质量早产儿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预防性早产儿危机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