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恩施傩面具文化再生产探析*
2021-09-16高雅琳屈江涛
高雅琳 屈江涛
(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一、恩施傩面具与文化再生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文化传播的优势日益凸显,恩施傩面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面对现如今这样的生存环境时,它的文化再生产是我们值得去探讨和深思的。
(一)恩施傩面具概述
恩施在历史上是傩文化十分盛行的地方,恩施傩面具伴随着傩戏的发展一直保存至今,恩施傩面具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
1.恩施傩面具
“傩”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生僻字,专家认为:“傩始于远古初民的原始自然崇拜和多神意识,是驱疫鬼、除不详的一种巫术活动。”傩文化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沉淀,如今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然存在,并且发达。傩戏面具在作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施傩面具作为中国面具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独特的韵味,足令人震撼。
恩施傩面具,又称“脸壳”或“脸子”,是傩戏演出时表演艺人所佩戴的一种道具,面具形象大多是傩戏传说中的神祇或傩戏表演中的人物,带有强烈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在民间有“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这一说,由此可见傩面具在傩仪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2.恩施傩面具历史与现状
恩施在历史上是傩文化十分盛行的地区,与之相伴的傩面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傩文化在宋元时期传入武陵山区以后,于明清时期发展兴盛并流传至今。”清同治五年(1866)《来凤县志》记载:“还愿傩,延巫屠豕,设傩王男女二像,巫戴纸面具,饰姜女、范七郎,击鼓鸣罗,歌舞竟夕。”由此可见当时恩施地区傩文化之盛。
傩戏属于巫祭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昌明,傩戏、傩面具的制作也将面临难以发展传承的困境。“很多非遗或者传统手工业,面对现在的市场,都面临着很难养活自己的境遇”。时至今日,仍有傩戏流行的地方已为数不多,目前仅恩施市和鹤峰县还有一些傩文化遗存,傩面具制作技艺传承人也已不多,恩施州内目前掌握傩面具制作的传承人仅有三岔乡的汪儒斌。
(二)文化再生产理论
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惯习、文化资本、场域等基本概念。“文化再生产理论指出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个处于不断再生产中的过程。”布迪厄对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个人)关系的辩证分析是一个极好的理论观点。他承认社会、文化对人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强调文化也是人类的产物,是人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造性、适应性变化的结果。
二、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恩施傩面具生产策略
新媒体作为信息技术对于恩施傩面具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条件下恩施傩面具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生产策略,这对恩施傩面具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技术的优势
新媒体概念是由传播媒体的改变而产生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告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发表了一份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第一次提到了新媒体一词语。”它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基础的、能够实现交互传播的、非线性运行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容量、快捷化、复合化、互动化等特点。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改变着传统技艺的生活环境、传承主体与传播渠道,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新的语境,形成新的传播形态。
(二)恩施傩面具再生产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恩施傩面具的制作已由最为原始的纯手工雕刻制作变为如今的人工与机械两者相结合的生产方式。针对恩施傩面具目前的发展现状,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再生产是对恩施傩面具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1.复原典型傩面具及创新
第一是复原恩施传统傩面具,恩施傩面具造型丰富,手法多样,色彩运用独具地方特色。传统的傩面具构图形式一般为圆形构图,造型尺寸为30cm×20cm,在造型手法上结合了夸张、变形、虚构等手法。色彩上它将当地土家族色彩观念和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相融合,用色大胆,色彩对比强烈,红、黑、绿三色为恩施傩面具的主要配色。技艺上恩施傩面具区别于其他傩面具的一个特点就是恩施傩面具的镂空薄,一般面具镂空的厚度在5mm以内,这使得恩施傩面具相较于其他傩面具更为轻巧,方便了傩戏表演者佩戴,为他们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恩施傩面具背部的型是随着外部的形态改变而变化的,这使得恩施傩面具在佩戴时能完整贴合佩戴者的面部。
第二是创新傩面具表现形式,近年来,恩施傩面具人物角色也开始向现实人物、神话小说人物发展,如《西游记》中的唐僧、猪八戒,现实人物包公,以及傩戏新剧目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角色。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施傩面具也开始作为装饰品摆件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装饰品的傩面具一般不进行镂空和上色处理,制作原料采用楠木居多,其中金丝楠木所制成的傩面具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作为装饰品出现的傩面具形象一般选择寓意好的人物角色,如财神寓意发财,关公寓意平安顺利等。
因此,结合时代特点及大众需求,对傩面具进行创新性生产是实现傩面具再生产的另一重要途径。
2.借助新媒体拓宽传播维度
恩施傩面具所采用的传播渠道多为传统媒体,且恩施傩面具的传承通常以师徒的传承关系为主,传播方式也主要是口传心授,面对面的传授为主,这种传播方式虽然确保了技艺传授的准确性,但也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可能性。基于此,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高速的传播速率将为恩施傩面具的传播推广注入新鲜的血脉。因而可利用数字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再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当下火热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去拓宽恩施傩面具的传播维度,充分利用其传播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恩施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以及所展现出来的独特民俗精神。汪儒斌目前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也在做相应尝试,期间也收到了来自各地网友的鼓励。
3.加快数字化保护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不但能给恩施傩面具带来新的力量支持,同时也能为恩施傩面具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首先可通过建立数据库来优化对恩施傩面具的保存和管理,收集文献资料、图片影像等,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创建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对傩文化的本真性、创新性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分类整理与数字化转化能够更好地保存和记录,这是储存和再现傩面具及其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傩面具生产制作进行影像记录拍摄。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设备都具有了摄影摄像录制的功能,影像记录也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影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学的田野考察记录,也给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最后,建立数字化的恩施傩面具展示馆,这也是传承宣传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VR技术、AR技术、数字互动等数字化技术,对真实场景再现、渲染,将虚拟技术与现实相结合,增强恩施傩面具的可视化与可感化,从而增强用户参与感,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傩面具实体免遭破坏,推动傩面具文化的传播。
4.促进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恩施傩面具的文创产品开发能够将恩施傩面具这一文化内涵用更为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增强恩施傩面具的影响力和覆盖率,实现其传承与开发。一方面可以通过缩小傩面具尺寸,脱离傩面具的实用价值来呈现。恩施傩面具尺寸一般大小为30cm×20cm,这是傩戏表演艺人们一般佩戴的尺寸大小。作为文创产品,傩面具则可以摆脱其佩戴表演的属性,缩小傩面具尺寸以便携带摆放。另一方面,文创产品将恩施傩面具作为文化符号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将傩面具形象运用到文化衫、帆布包、水杯等产品的设计中去,通过文创产品来促进恩施傩面具的传播和发展。
三、傩面具文化再生产的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背景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主流文化的冲击,恩施傩面具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更迭变化。在我国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恩施傩面具正面临着传承境遇难的困境,傩面具文化再生产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科学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推动恩施傩面具的不断发展进步与完善,这也表明恩施傩面具文化再生产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从而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走向市场,面向大众,这也是恩施傩面具传承发展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存储方便、使用便捷、传播时效性等优势的显露,将恩施傩面具文化再生产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在传承和保护恩施傩面具的同时尊重恩施傩面具“本真性”,对恩施傩面具进行文化再生产,这对于其发展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地方文化独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在应对社会极具变化带来的挑战时,恩施傩面具的保护应呈现出积极的应对态度,力求能够有新的发展并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再生产。
注释:
①吴工,黄绍泓.武陵山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制作工艺[J].戏剧之家,2017(08):169+171.
②汪儒斌:恩施傩面具制作技艺传承人.2021年3月田野采访.
③朱雨寒.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下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本数字化开发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0.第3页.
④王方群.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