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2021-09-16王晓军
王晓军
【摘 要】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它可以表现为智力正常、性格完整、认知情感积极、意志坚定等。首先,心理健康是一种无疾病的状态,个人可以正常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交往等,其次,个人可以正常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心态,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不出现极端反常现象。无疾病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本质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10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强调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讲究内外协调发展的良好心理状态。内部协调是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性格、情感、认知、意志等,外部适应即个体与他人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处理好了,才是完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一、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当前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哪些分类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状况分类
大学生心理状况可以从健康到疾病分为四个级别: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这是一个递进关系,越往后病态越严重。健康状态的人内心正常,能积极适应外部环境,能进行正常的交往,自己没有疾病感觉,没有痛苦,也能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能正常学习、生活和交往,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良状态又称亚健康,它表现出来的不适感觉是短暂的,带来的危害比较轻,也能完成日常的学习生活,就是感觉心里不爽、心累,自己通过某种方式的调节可以缓解。心理障碍表现为智力迟缓、发展停滞、情绪偏激等,这种状态基本不能独立处理问题,对自身和社会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求助心理医生。心理疾病是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强烈反应的脑功能障碍,主要特征有严重的心理反应、严重的躯体不协调,这需要医院的药物和精神治疗,不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在大学阶段,第四种心理状况是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多数属于第二和第三种情况,高校各部门要时时关高校的心理专员及时介入,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绝不能因为一时疏忽造成严重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最基本的有几条,第一是智力正常,行為状态符合年龄标准,这是作为正常人最基本的条件。第二是人格完整,有理想,有规划,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常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第三是情绪良好,能适应外部环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合理的宣泄方式,不自卑,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第四是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相信自己,对自己有自信心,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当前的环境下,特别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不少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可能有的并不严重,但是高校也要注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还要加强人文关怀,配备心理咨询师,经常开展心理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自我疏导。
(一)角色转换出现问题
大学生从高中紧张的环境中来到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学,有的学生还适应不了大学生活。高中面临升学压力,生活节奏比较快,到大学里自己安排的时间多了,可能不知道怎么安排时间,这是角色转换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学生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会感到困惑、迷茫,迷失方向。
(二)人际交往障碍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人际关系简单,到了大学这个大熔炉,各色人等较多,人际关系变复杂了。有的学生还不能适应,不会人际交往,甚至害怕交往,有的学生不自信,特别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才来到职业院校,没有发展前途,比较悲观,不愿意与人交往,也会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等,这就需要去医院看心理医生。有的学生抽烟喝酒、打架,看谁都不顺眼,这些情况也个别存在。
(三)感情出现问题
在大学阶段,学生基本都成年了,对感情方面有很大的好奇心,处于懵懂的冲动期,对恋爱和感情缺乏经验。有的学生会产生困惑,出现心理问题,单相思、暗恋、分手、失恋等情况可能会发生,如果处理不好会出现感情纠纷,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高校要重视学生的感情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明白自己的主责主业,不能把精力都放在谈恋爱上,辅导员要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谈话,有什么困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学习与就业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只带着手机去上课,课堂上也不听讲,玩游戏入迷,学科不及格率比较高,对考试不重视,对为什么来上学、毕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完整的概念。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下,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对前途感到渺茫,整天提不起精神,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激情。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解决,要有危机处理机制。有的学生心理问题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学校、学院、班级等各级组织采取各种措施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心理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从制度上建立保障机制。高校可以设立宿舍、班级、院系和学校四级危机干预机制。一级机制是宿舍成员,大家天天吃住在一块,谁出现问题其他成员会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二级机制是班级,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岗位,心理委员辅助辅导员经常与班级同学谈心谈话,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辅导员,其他学生干部也要发挥作用。三级机制是院系层面,院系设立心理专员,一般由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兼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展心理运动会或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指导班级的心理委员开展工作。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自我调节意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级预警是学校层面,一般在学生处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该中心秉持“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排解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和根本服务内容,遵从“尊重、理解、真诚、保密”的原则,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致力于发展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的四级预警机制协同发力,能精准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调节机制,减少心理危机带来的伤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培养兴趣,进行挫折教育
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性格有全面的了解,自己关注什么,自己的兴趣点在哪,对自己的缺点也要有所了解。在生活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爱好,与同学要有积极的交流,扩大社交面,避免冲动急躁情绪。还要注重培养多种兴趣,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开展挫折教育,让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能正确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能够独立或者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使自己尽早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减少挫败感。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遇到不好的事情不会乱了方寸。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甚至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但理论素养方面需要加强,所以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结合学党史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功能。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案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分析问题,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这样就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一入校就让大学生有职业规划概念,特别是高职学生,更需要进行职业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当前,国家非常重视高职教育,建立了高职本科院校,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赋予同等地位,改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高校要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学生活动,以学生会或者社团的名义进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重点组织与本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行动起来,这样学生就不会天天与手机为伍,让他们有事情做,就不会憋出心理问题。特别是在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部分高校处于半封闭状态,学生情绪比较压抑,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学生活动,比如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人员不聚集,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非常有意义。当然,举办学生活动就应该要有规划、有预案,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安全,不要起冲突,活动的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视,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般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就业,让他们一进入学校就有职业目标很有必要,但当下存在忽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要把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一)从制度上建立健全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必修课,高校还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兴趣及专业特点,开设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的选修课,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动力,这样就不会因为没有目标、没事干而滋生心理问题。这个工作需要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二级学院联合做,以各学科为基础,充分发挥就业专员、心理专员的作用,用实际行动推动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必须要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一般都是辅导员兼任,这就造成这支队伍不够强大、不够专业,很难从课程内容上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虽然对学生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教学经验,但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功底和专业水平不足,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局限于一些常识的讲解,针对性不强,有必要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大赛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以比赛为契机,增强学生对规划职业的认识,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与就业观,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广大学生实现在校期间对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重塑。
(三)制订和落实职业生涯规划
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结合自己的心理状况,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对工作岗位有清晰的了解。其次,要根据所学的职业规划知识和所学专业确定职业定位与目标,有了职业目标就要积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职业规划教育要体现实践教学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更能突出课程优势,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与理解。”
高職院校可以经常邀请职业规划专家来校做关于职业规划知识的专题讲座,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今天,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专家讲座可以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清晰职业发展之路。开展讲座的一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教授,讲座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提高职业探索的积极性,做好职业前景设计,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心理健康中心、综合素质训练室等,为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优质的实时实地服务。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开通24小时网络预约专线和咨询邮箱等,做好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余雪冰.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242.
[2]刘全亚.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