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游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亲情融合的有效性研究

2021-09-15徐潇逸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全面发展

徐潇逸

摘  要:亲子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起始的关键环节,对儿童性格、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作用非常巨大。亲子教育中的亲子游戏是主要的活动形式,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亲情融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科学解读亲子游戏内涵,客观分析当下亲子游戏的教育问题,指出亲子教育应遵循的教育原则和实施途径,以不断提高亲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儿童健康全面成长,帮助儿童有效融入亲情关系,让亲子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亲情融洽的有效助力剂。

关键词:亲子游戏;儿童成长;全面发展;亲情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119-03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制学校,父母是第一教师也是终身教师。亲子关系是儿童出生以后的起始人际关系,更是陪伴一生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对儿童心智养成、情感培养、价值观形成、人格定型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是人生的奠基石和助力剂。亲子关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这个形成过程需要家长和儿童之间共同作用,关键在于亲子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家庭需要在活动中针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实施有价值的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是一种以亲情血缘关系为前提的,以提升儿童综合素养为培养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的文件和规定,并把亲子游戏活动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明确。因此,亲子游戏已经成为当下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事实也证明,发展早期亲子教育就是夯实了生命的本真教育和源头教育。如何强化亲子游戏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亲情融合以全面提升早期教育质量,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付诸行动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亲子游戏的内涵解读及其教育意义分析

(一)亲子游戏的内涵解读

亲子游戏,最简单的说法就是父母长辈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游戏,就是指在家庭亲情氛围中发生的父母、长辈和儿童之间的互动行为,融认知、性格、行为、品行于一体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亲人之间互动交往的重要方式。当然,亲子关系主要指父母和自己孩子之间,实际工作中,亲子关系的范围和主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亲子游戏就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形成对儿童认知、心智、行为、品格等多方面的教育影响,最终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说游戏是亲子教育的媒介,关系才是最终的目的。

(二)亲子游戏的教育意义

亲子游戏的教育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获取生活印象,儿童在游戏中通过各种活动,获取生活中各类信息,形成一定的智力和知识认知,进而形成一定的生存技能和发展能力;二是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交往意识,认清社会性关系,并逐步形成群体意识、同伴意识、社会意识,奠定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三是缔结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儿童个性发展。通过亲子游戏,儿童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呵护。强化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系,缔结牢固的亲子血缘网络,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性格、品行、情感等价值观念,并形成具有儿童个性的心理品质。因此,亲子游戏在促进亲情融洽、引领儿童健康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对事物的态度、认知的方法以及人际交流的态度,丰富他们的人际经历,反向促进认知行为的有效体验。

二、亲子游戏活动开展中的问题梳理

(一)场地设备缺失

绝大多数家庭没有开辟儿童专属的游戏场地,并未购置适量的玩具和图书等资源。当然也有一些家长重视儿童的发展,会不惜斥巨资购置大量的玩具或者设备,有条件的也会规划一些场地放置幼儿玩具和器械。但是这些场地和设备并没有具备一定的教育性,而是顺应儿童的喜好去添置,甚至是和家庭各种用房交织在一起,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

(二)家长参与意识缺失

很多家长无视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游戏,往往沉溺于自己的游戏,只让孩子自己单独玩耍,极少和孩子共同进行游戏讨论。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很多家长沉溺于手机上的QQ、微信、钉钉、抖音、快手等软件,往往给儿童一定的玩具或者书籍,任由儿童自行游戏娱乐。家长参与意识缺乏,甚至因为家长的疏忽引发不少安全事故。这样的活动教育作用甚微,更谈不上科学教育。

(三)游戏内容重复单调

为数不少的家长总是重复游戏的内容,自己对游戏活动研究不多,不善于学习创新,让孩子感到乏味。家长对游戏的认知仅仅局限在有得玩、儿童高兴,关于游戏的教育价值家长研究或者探究的非常少,往往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潜能,给儿童安排的游戏没有层次感和梯度要求,缺少科学规范的教育观念引领,教育总是在一个魔圈中进行,内容机械重复、缺少新意,这样的亲子游戏事倍功半。

(四)家长教育意识淡薄

家长对游戏的教育功能认知不清楚,忽视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只关注儿童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不去挖掘和发挥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把游戏当作溺爱孩子和取悦孩子的重要工具,对孩子百依百顺,导致孩子養成很多不良习惯[1]。

(五)家长甄别意识欠缺

玩具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很多家长对玩具教育的甄别意识不强,往往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有摆谱或者取悦孩子的潜意识存在。正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所以不能够在不同的年龄段选择对应的游戏玩具或者器械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比如拼装玩具应该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玩的器械,但家长却把这些玩具购置给三岁的孩子去玩,结果是儿童不能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心情,失去了对拼图和手工的兴趣。

三、亲子游戏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亲子游戏需要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需要儿童没有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才会取得很好的娱乐和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家长放下架子,转变成儿童的朋友、导师、助手等角色。这样,亲子游戏才会体现平等精神,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儿童的发现和创新能力,家长需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从儿童的视野中发现和考虑问题,要善于处理儿童的好奇心、创造心甚至逆反心理[2],让儿童在正常的游戏活动中有决策和选择的权利,鼓励儿童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尊重原则

亲子游戏需要良性互动,必须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要彼此热情真诚,在互动中家长更需要体现儿童游戏主体的地位,多给儿童表达交流的机会,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保持期待和热情。尊重儿童人格,关注儿童发展,落实主体地位是游戏正常、规范、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离开彼此的尊重,不会产生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亲子关系的建立也必然会有一定的阻力。

(三)对话原则

亲子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上。对话的前提是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游戏双方借助对话表达自己的心声,倾听和双向交流沟通是教育的重要途径[3]。家长蹲下身来和孩子沟通,摒弃传统的纲常观念,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审视孩子的行为和内心,会更好地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和谐的对话往往能够激发儿童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会激发儿童积极主动的认知意识,养成自主探究的发展习惯,可以说,对话是促进亲子关系形成的重要途径。

(四)共赢原则

亲子游戏可在游戏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活动的参与者在互动中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并在活动中培养情感和浓厚关系,这样亲子活动就为家长和子女的互通互进提供了平台,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成长进步。家长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虚心倾听儿童的心声和想法,从儿童的视角了解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要求,进而不断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最终达到合作共赢、互学共进的教育目的。

四、组织亲子游戏,助力亲情融合和儿童认知的健康发展

(一)借助亲子游戏,增进家长与孩子情感交流

受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年轻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非常大,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呵护相对较少,甚至不少父母一年也难得和孩子见面,这种背景下的家庭亲子关系相对冷漠,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机会特别少,利用亲子游戏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机构组织亲子游戏活动能够很好地接近他们的关系,让他们在游戏中亲密接触和高度配合,血脉亲情自然流露,那种因分离或者交流不畅产生的冷漠和紧张得到有效的缓解。比如亲子游戏“有趣的种植”,即教师组织幼儿大班家长在植树节时参加社区活动,家长带好工具,准时到达指定地点,按照指定的位置进行植树游戏,这时家长和孩子可相互配合,挖坑、扶树、培土、打水、浇树,期间家长和孩子能够相互交流沟通,教育孩子怎样植树,儿童听得认真,还主动帮助扶树、培土、浇水,这样的活动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二)借力亲子游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游戏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被当作游戏,所以家长要学会利用亲子游戏来教育和发展孩子,要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在游戏里,儿童接触到各种事物,教育的途径也非常多,可以促进儿童在身心方面的有效发展。比如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魔幻翻绳”时,使用的道具就是一根细绳,只需要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翻绳,花样迭出,图案精美。这样的游戏儿童和家长非常感兴趣,甚至可以翻出二百多种花样来。而这个活动需要双方动手动脑,肌肉和大脑都得到训练,空间认知、形象思维、数学逻辑等认知能力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4],也可培养儿童的规矩意识和感官配合能力,让孩子的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三)借助亲子游戏,增强亲子双方的身心健康

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祖辈和孙子孙女共同生活,尽享天伦乐趣,这样轻松愉悦的家庭气氛也会促进身心健康,让双方都能生活在健康快乐之中。这样的氛围让孩子远离孤独和自卑,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

比如亲子运动就是一种极好的亲子游戏,像“有趣的投圈”“同走长征路”等,都是祖辈和孙辈共同配合的游戏运动,都是增强身心健康的好游戏。正是因为亲子游戏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协调、互相合作,亲子游戏才会更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融合功能,增强亲子双方情感的交融,进而促进双方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结语

亲子游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效果性和安全性。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培养儿童物归原主、爱惜器械、珍爱同伴的良好习惯,又能让儿童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合理寝食的作息意识,同时还能促进儿童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比如,亲子共读就是一种滋养孩子美好心灵、人文情怀、人品修养的一种游戏,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5]。

参考文献:

[1] 张璐斐,张琦光. 亲子教育中的误区[J]. 开放时代,2001(04):110-112.

[2] 熊鸣婷,卢清. 亲子教育精神之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5(14):27-28.

[3] 金姝. 亲情与和谐同在——浅析亲子教育的原则及实施方法[J]. 科教文汇,2012(30):76-103.

[4] 王俐敏. 請这样爱孩子——与家长共勉[A]//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 北京: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 2010:2.

[5] 杜红蓉,陈怀芬. 贫困地区低龄寄宿制儿童心理焦虑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39):224-225.

(荐稿人:何咏梅,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全面发展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溢彩童心
开展礼仪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研究
基于学生成长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音乐教育与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