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2021-09-15戴晓凤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学学生干部现状

戴晓凤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阐明了生态学研究视角的合理性和理论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运用生态学的系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生态位原理研究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生态学;学生干部;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0-0015-03

學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正常运行的有力载体和重要纽带,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涉及到学校、社会和家庭各个层面,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有诸多相似性。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生态学已经广泛运用到经济、管理、文化等各个研究领域。因此,从生态学视角研究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新课题。

一、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生态学理论依据及意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博物学家索罗于1858年提出。但是,它的内涵一直不确定,直到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才为它下了一个较明确的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现在普遍的解释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较为核心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有层次、有边界的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间呈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状态。生态系统的原意为“住所”或“栖息地”,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相互共存的关系[1]。学生干部队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内部存在着不同功能、不同层级的子系统,有学校层面的学生会,校团委学生干部,二级学院学生会、分团委,班级学生干部,下面都设有组织部、宣传部、文艺部、新媒体部等部门。此外,还涉及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对学生干部的引导和管理。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发展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各子系统彼此联系、彼此制约,运行机制与生态系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为此,本文把生态学相关理论引入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建设中,以期推进学生干部队伍更加全面有序地发展。

从宏观层面看,学生干部是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载体和纽带,作为学生队伍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中坚力量,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观层面看,学生干部在学校各级党政领导下,要以身作则,在拥护党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引领广大同学一起进步。学生干部作为老师与同学沟通的桥梁,能够提高信息上传下达的效率,保证学校各种政策制度的有效执行。从微观层面看,在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刚刚进入高校的“过渡期”和“关键期”,提升集体凝聚力,将加强班风、学风的建设等一系列基础性的工作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上也使得辅导员从大量的事务性、重复型劳动中得以释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化水平。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学生干部自身发展失衡

1. 工作态度上,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干部的动机是端正的,通过担任班干部加深和老师同学的沟通联系,在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同时锻炼自身能力。但也不乏少数学生干部,有功利主义的倾向,虚荣心强,希望以此获得入党资格和其他学生干部荣誉的优先权,对自身的本职工作不够上心。举办活动时,热衷于迎合老师的喜好,做事偏形式主义,忽略贴近同学们现实需求和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活动。部分学生干部出于老好人的心理,对于同学们犯的错误知情不报,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

2. 工作方法上,不能俱进,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大多数学生干部能够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事务,能起到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作用,但是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过分沿袭和依赖上一届学生干部的工作模式。

3. 工作模式老套、教条,缺乏经验和艺术,特别在面对个性化问题和突发状况时,缺乏决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具备作为学生干部应有沉稳和智慧。

4. 个人能力上,学生干部往往表现出两个极端。一方面过分自负,自我期待较高,缺乏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工作中处处彰显自己,很难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另一方面则缺乏经受挫折的能力。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中,难免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同学们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部分学生干部因为畏难情绪而丧失信心。

5. 学习和工作的失衡是很多学生干部面临的困境,无法做好时间管理。一些学生干部常常因为过分热衷学生活动忽视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本职,并以此为借口旷课迟到,久而久之放低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不仅没有起到正面典型作用,还退步到学业预警的尴尬境遇。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全面。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不能兼顾学生干部的显性能力和隐性素质。无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通过演讲的方式竞争上岗,主要都是针对竞选者的学习成绩、活动参与、仪表仪态、语言组织和临场发挥等局部表现进行评定和考察,对于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能力、思想品德素质等隐性因素无法做到全面摸底。由此可见,选拔环节没有做到完整性和全面性。此外,忽视不同岗位对学生干部的差异化需求。通常学生干部的选拔看重参与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但对于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关注不够。比如校学生会主席和班级学习委员,两者之间在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上就有很大差异。

2. 学生干部培养存在随意性。实际工作中,存在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干部自身潜力的发掘和学生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比如培养形式单一,一般通过辅导员口头传授、学生干部以老带新等随意的形式培养学生干部,缺乏详尽的规划,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系统科学的培训;培养内容片面,只着眼于眼前工作方式和技巧的训练,轻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底蕴的提升,导致学生干部队伍思想根基不稳、整体修养不足;任用模式僵化,辅导员、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大包大揽,也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学生干部的优势和特长,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因此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 学生干部评价流于形式。对学生干部的评价涉及面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评价的主体不明确。学生干部起着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应同时接受两者的双重评价,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实际上很难将两者的评价统一起来。其次,评价的内容不明确。学生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在校学生,理应完成应修的学分和课程,不缺勤,不挂科。就学生干部的角色而言,工作能力又是考察的重要指标,任课教师和教辅人员之间的评价指标很难一致。

三、生態学视角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运用生态学中的系统关联性原则

系统关联性指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相加,每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正如萨克塞所言:“生态学的考察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克服了从个体出发的、孤立的思考方法,认识到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2]。高校学生干部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学生干部外,还涉及高校内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家庭、社会等诸多生态因子,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实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合力。

1.在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上坚持系统性原则。要制订全面的选拔标准,既要注重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组织协调、思维逻辑、仪表仪态等显性能力,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道德情操等隐性品质的考察,群众基础也是评判学生干部胜任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声誉和威信。

2.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上坚持系统性原则。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管理能力、知识体系的提升,又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觉悟、品格修养、创新能力、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培训。一方面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专门的主题讲座和新老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并聘请校外的专业团队开展集体训练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干部,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使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培养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在此过程中,既要制订整体的培养目标也要兼顾具体的实施方案,将长远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

3.学生干部的评价机制上坚持系统性原则。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考核指标体系,采用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打分等多维度的评价形式,结合检查学生干部工作记录、召开学生座谈会、辅导员班主任反馈意见等多种途径,全面多维地对学生干部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考察。将鼓励机制与竞争机制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的重要指标,但也要注意克服学生干部的利己主义倾向。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要采取批评或惩罚措施,即用消极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督促他们成长。另外,还应有对应的奖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勤奋工作的学生干部勤有所获,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3]。

(二)运用生态学的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系统的层次性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按照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而形成的不同质态的分系统及其排列次序”[4]。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原则引入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培养环节上。从学校层面看,除了举办专题培训和主体讲座外,还要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结合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举办一些特色活动,以此增加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依托各高校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优势,开设学生干部培养相关课程。比如,辅导员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可穿插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加强政治理论普及,使学生干部了解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际环境,用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上,传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广大学生干部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继续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从社会层面看,要重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加深学生干部对社情、民情的认知,助推他们全面成长。比如,积极鼓励学生干部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支教支农、理论宣讲;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将暑期 “三下乡”等常规活动同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依托地方党政机关、革命圣地、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受益面积大、覆盖范围广、育人效能强的学生干部培养基地,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阵地建设。

(三)遵循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每个物种中在群落中的空间和时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也就是说,生态位就是群落内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的位置,是用于概括说明某物种究竟是怎样生活在生态环境之中的[5]。美国生态学家Whittaker(1975)认为,在同一个稳定的群落内,两个物种不会占据一个生态位,并在同一个时间内利用着同样的资源,生活在一起的不同物种必须有各自的生态位。一个群落中种间生态位的多样化,是由于直接竞争的种之间,对资源利用或生态环境的某些因素的充分利用各自选择有利的条件,回避不利条件的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5]。

在学生干部岗位的设置上,根据校情、院情和班情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学生干部岗位,具体规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就能确保在选拔过程中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匹配每个学生干部的特长和能力,既扬长避短,又各尽其能,进而建设出同一支相互补充、互助协调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具体工作中,既强调纪律,督促其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又给予充分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有位,位有职,职有效,实现学生干部队伍结构的最优化。此外,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要发挥相应的生态位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汉斯·萨克赛. 生态哲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 余钦. 斯金纳强化理论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04):81-83.

[4] 高奇. 系统科学概论[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5] 林文雄. 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荐稿人:黄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生态学学生干部现状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