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妊娠妇女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检查价值评价
2021-09-15王金凤刘福星李生香刘桂红刘春艳钟红
王金凤 刘福星 李生香 刘桂红 刘春艳 钟红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妊娠妇女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并分析其检查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定期产检的180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非妊娠妇女180例作为对照组,均由同一组检验人员对两组妇女进行凝血4项检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观察对比两组妇女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2)以及D二聚体(D-II)均高于对照组,但在血小板颗粒糖蛋白140(GMP140)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妊娠血液凝血功能有所增强,纤溶活性、抗纤溶活性呈明显亢进,血栓减少,利于血小板活化状况保持在低水平。
【关键词】早期妊娠;凝血4项;纤维蛋白原;评价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 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152-02
妊娠作为女性特有的正常生理过程,机体的生理指标与激素水平均受到胎儿生长发育、分娩因素而改变,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纤溶系统的变化均使妊娠妇女血液表现出高凝状态。而对于正常妊娠早期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的凝血四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查研究较少[1]。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定期产检的180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非妊娠妇女1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对比,旨在探讨妊娠期出凝血功能异常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定期产检的180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18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分娩时平均孕龄为38.4周,平均体重为3456g,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早产、急产、巨大胎儿各有18例、4例、6例、4例、4例、4例,其余均无异常。入选患者均无结核、肝病等传染疾病史,且检测前90d,无使用影响凝血系统功能的药物。同时排除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及获得性血栓倾向病史或先天者等。入选的研究对象资料均无差异。
1.2方法 ①仪器与试剂准备:使用相关的酶标仪,台式常温高速离心机、自动血凝仪、-80℃冰箱,凝血常规、抗凝、纤溶和抗纤溶分子标志物试剂盒。②血液样本采集:对照组妇女在月经14d,观察组则在孕期为10~12周,早上9点前空腹肘静脉采集抽血8mL,其中2mL注入比例为1:9的柠檬酸钠试管中,作为测定凝血4项;3mL同样注入为1:9的柠檬酸钠试管中,作为测定血栓烷B2(TXB2)、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 ,AT-Ⅲ)、F1+2、GMP140、TAT以及PAI-2;最后3mL使用干燥管装置,用于D-II的测定。③标本保存:将血浆用于D-II的检测,放置于-80℃冰箱保持待测,用于测定F1+2、GMP140、TAT、PAI-2、AT-III、TXB的标本于采集后的30min内,置于常温下3000 r/min,10min离心,留取血清。④标本检测:凝血4项在采集完毕后,2h内于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磁珠凝固法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浊度法检测D-II,双抗体夹心ABC-ELLSA法检测F1+2、GMP140、TAT、PAI-2、AT-III、TXB,检测方法应依据说明书操作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经检验为非正态资料,使用中间数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使用非参数检验,经校正α为0.008,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早期妊娠凝血4项状况对比 早期妊娠阶段PT、APTT、TT均无明显变化,TAT、F1+2以及Fg均有所增高,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表示凝血功能显著增强,详见表1。
2.2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对比 观察组D-II、PAI-2、GMP140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表明抗凝状态无明显变化,减少血栓形成,纤溶活性、抗纤溶活性亢进,详见表2。
3 讨论
凝血功能发生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自然流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疾病有关,因此,了解正常妊娠时出现凝血状态的变化,对预防引发相关疾病的风险有极大帮助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正常妊娠妇女早期血凝指标的变化。一般正常妊娠时,其APTT和PT缩短,Fg升高,TT无明显变化,但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妊娠早期APTT、PT、TT均无变化,但Fg高于未孕者[2]。
TAT与F1+2可以作为凝血功能情况的参照指标,F1+2用于反应早期机体发生凝血的产物,可在凝血酶形成时分解出来的活性片段,能够直接呈现出凝血酶生成的全量,可作为凝血酶原激活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同时根据其浓度上升则反映凝血系统功能呈亢进,提示血栓形成前状态。本次研究表明,早期妊娠F1+2显著升高,凝血系统功能呈亢进;AT-III于正常情况下,妊娠早期无显著变化,提示抗凝状态与孕前期无关联,主要原因是肝素与AT-III相结合后,对凝血酶、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及纤溶酶起到抑制作用,同时也起到防止血栓和抗凝功效。而TAT作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是一种能够反映出凝血酶早期形成的分子标志物,也是作为凝血酶状况的敏感指标,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TAT在早期妊娠时水平有所上升,进一步表明了高凝状态也可发生在妊娠早期。血栓烷B2(TXB2)作为血小板形成的标志物,其血浆TXB2含量升高因少量血小板在体外活化作用,证明了TXB2是血小板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以及血栓形成均因TXB2出现异常升高现象所致,由此可能会出现纤维素样坏死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增加了孕妇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及死胎等情况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妊娠TXB2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
GMP140同样作为血小板形成的标志物,其主要分布在血小板α颗粒内、小静脉以及微静脉内皮细胞等区域,在白三烯C4、凝血酶或组胺的作用下,被迫与质膜相互融合呈现在细胞表面表达,在血栓与炎症形成同时,血小板、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间产生黏附。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早期GMP140呈大幅度下降,同时GMP140和TXB2状态表明了妊娠初期血小板聚集少,对建立胚胎着床和母胎界面微循环有极大帮助作用。PAI-2具有抗纤溶作用,主要原因是PAI能够通过与t-PA形成1:1复合物,从而致使t-PA失去活性,减少由机体纤溶酶原转化成的纤溶酶,有效降低纤溶活性;PAI-2在正常人中含量<5ng/mL,但其仅在妊娠时呈升高水平,而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妊娠早期PAI-2有显著升高,可达到45ng/ mL。由此可见,妊娠早期抗纤溶活性增强,其纤溶酶生成下降以及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较低。D-II作为机体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同时也是纤维蛋白单体经Ⅻa相互交联后,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通过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也呈现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高。D-II在血浆中含量的增高可表示机体纤溶活性的增高,提示有纤溶亢进与血栓形成的前奏以及处于高水平动态的平衡状态。对静脉血栓性疾病、妊娠期各种并发症和指导抗凝治疗的诊断与预防方面,D-II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妊娠早期D-II的升高,也不会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期的表现。
程丽华[4]等人研究表明,妊娠期妇女的凝血机制在妊娠早期就开始增加,机体呈高凝状态,通过测定APTT、 PT、TT、FIB,可得知凝血功能的异常对疾病有着较好的预示作用,也是对疾病治疗有较好的检测作用。同时认为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但在机体处于妊娠状态时,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的平衡就会发生失調,同时在此状态下,胎盆产生激素,机体神经激素分娩异常,提示在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也会出现变化,因此,积极检测妇女的血液状态,能够预防及处理妊娠时期出现的危及状态,具有极高的价值。谭珊[5]研究提示,凝血4项是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指标,其凝血酶原时间作用于凝血功能、止血作筛查,在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中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凝血酶时间可将血浆中空腹血糖的异常直接呈现,提示是否有抗凝物和纤溶出现;同时认为,相较正常非妊娠妇女,临床孕妇血液处在高凝状态,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状况,对于检测妊娠妇女血常规、凝血4项具有重要意义。李剑浪[6]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晚期和临产期孕妇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早期和孕中期,在妊娠期间,机体凝血、纤溶系统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出血情况发生率较高,因此,认为加强妊娠妇女凝血4项检测,对孕妇凝血功能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上在产妇的生产尤为重要。有相关研究[7]表示,在妊娠第21周孕妇的F1+2水平呈现大幅度升高趋势,持续升高到36周,于分娩后2d逐渐下降,直到降至正常水平;对于D-II在胎儿生长受限、水肿胎时,呈显著升高迹象,同时有学者[8]认为,PAI-2在早期妊娠水平较低,但在妊娠20周后呈线性升高。
综上所述,早期妊娠血液凝血功能有所增强,纤溶活性、抗纤溶活性呈明显亢进,血栓减少,利于血小板活化状况保持在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岳朝艳. 应春妹. 妊娠期母体血清IL-3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 37(4): 254.
[2] 罗小秋. 李树英. 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波动临床意义研究[J]. 吉林医学, 2020, 4(41): 916-918.
[3] 杨敬芹. 对妊娠晚期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检测意义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8, 3(6): 179-180.
[4] 程丽华. 孙荣革. 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以及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5(16): 4-5.
[5] 谭珊.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 2020, 1(9): 11-12.
[6] 李剑浪. 探讨妊娠期女性进行凝血4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90(19): 169-171.
[7] 张松岩.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15(11): 178-179.
[8] 吴剑锋. 杨发达. 朱丽敏等. 妊娠合并症临产孕妇凝血功能调查[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20): 118-120.
基金项目:青海省卫计委指导性课题项目“西宁地区孕期妇女血栓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及临床分析研究”(编号:2019-wjzdx-105)
作者简介:王金凤(1973.06-),女,大专,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妊娠妇女血栓分子标志物变化。E-mail:8193485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