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无痛胃肠镜的应用分析

2021-09-15张林青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

张林青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消化内科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期间胃肠镜检查患者60 例,将所有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病例人数分别有3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无痛胃肠镜检查,将两组不同检查方式最终获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最终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诊疗操作时间、诊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应激反应均较少,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较高,患者诊疗后疼痛程度较轻,最终患者对治疗满意程度评分较高,各项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所占优势较大,两组最终结果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检查中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诊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及安全性,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强患者诊疗期间的舒适度,减轻患者诊疗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消化内科;疾病诊疗;无痛胃肠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082-02

消化内科是临床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科室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导致临床消化内科所接收的各类胃肠疾病患者人数明显上升。而消化系统疾病均需要采取内镜诊疗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确诊,但由于胃肠镜属于一种侵入性检查,当前临床针对消化系统疾病主要采取传统和无痛两种胃肠镜术进行诊疗,但不同内镜诊疗方式所获得的预后效果目前尚存争议。传统胃肠镜在诊疗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以及腹痛症状,因此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尤其是针对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体质较弱的中老年患者,采取胃肠镜检查会增加诊疗风险[1]。因此,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临床消化内科采取了无痛胃肠镜诊疗方式,该诊疗方式主要是通过麻醉药物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因此能够减轻内镜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诊疗效果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核实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其与临床常规胃肠镜诊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具体阐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筛选的病例为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胃肠疾病患者6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0 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20 例,女性10 例,患者年龄18~68(43.0±2.2)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18~69(43.5±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通过临床初步诊断确定符合胃肠镜诊疗患者;(2)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3)纳入的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无精神疾病者。(5)患者的语言及智力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对本次研究内容进行了解,自愿签署本次研究执行书。

排除标准:(1)存在语言以及智力功能障碍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患者。(3)伴有恶性肿瘤患者。(4)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脏器疾病较重的患者。(5)依从性较差患者。

1.2 方法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均需要采取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检查,确定各指标符合检查标准后方可确定胃肠镜诊疗;患者术前2~3 天告知患者采取半流质食物以及无渣饮食,针对肠镜诊疗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合理安排患者分两次服用洗肠液药物,并告知患者服药后要多走动,促进肠胃排空速度;治疗后24 小时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及驾驶汽车,避免造成伤害;诊疗前要确定患者处于绝对空腹状态。给予患者有效吸氧以及生命体征监测。

对照组采取常规胃肠镜诊疗,胃镜检查时给予患者利多卡因胶浆;肠镜检查时运用硫酸镁,并严格遵照胃肠镜检查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取无痛胃肠镜诊疗,在患者右臂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控制氧流量在每分钟2.0 L,若存在呼吸困难则立即采取面罩吸氧,随后给予患者静脉推注芬太尼1.0 μg/kg、丙泊酚2.0 μg/kg,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确定患者完全进入睡眠状态后采取胃肠镜操作。

1.3 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心率、血压、呼吸頻率、血氧饱和度)应激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VAS)量表评定,10 分为最高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轻;运用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舒适度、治疗满意程度进行评分对比,每项指标10 分为总分,指标越好分数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疗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诊疗前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指标数据经对比差异性较小(P>0.05);诊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以上应激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各项诊疗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诊疗操作时间较短,且最终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诊疗期间舒适度对诊疗满意度评分均较高,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同对照组相比占有较大优势,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胃肠疾病是临床消化内科接诊中高发的疾病类型,此类疾病的发生与药物刺激、情绪波动、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联,且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以及易反复发作等特征,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也发生着改变,进而导致临床消化内科所接收的胃肠疾病诊疗患者人数明显上升[3]。所以需要加强对胃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力度,通过多方研究探寻最佳诊疗方案,提升临床诊治效果及安全性,是帮助患者尽早将胃肠疾病治愈的关键。当前临床针对胃肠疾病主要是采取胃肠镜进行检查诊断治疗,通过及时采取胃肠镜检查,能够掌握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病情严重程度[4-5]。但该诊疗方式属于侵入性操作,虽无明显创伤性,但传统内镜诊疗方式在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进镜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加之多数患者缺乏对胃肠镜检查的认知度,因此在诊疗过程中会产生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从而会增加患者诊疗期间的应激反应,导致诊疗效率受到影响;而且针对年幼以及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更不利于采取传统内镜诊疗方式[6-8]。近年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进步,临床针对胃肠道疾病采取了无痛胃肠镜检查方式,由于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成为近年来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内镜诊疗方式,该诊疗方式主要是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处于完全睡眠状态,因此能够避免传统胃肠镜检查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的应激反应,同时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诊疗期间的舒适度,有效缩短诊疗操作时间,最大限度确保了诊疗效果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探寻该诊疗方式,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其与传统内镜检查方式进行了详细对比,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采用无痛胃肠镜诊疗后的诊疗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且通过评分结果显示患者诊疗期间舒适度较高,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应激反应均较少,诊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且对诊疗满意度评分较高,各项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胃肠镜诊疗的对照组。

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无痛胃肠镜诊疗,能够有效提升消化内科患者疾病診疗效率以及安全性,并且能够增强患者诊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几率,因此能够提升患者的诊疗准确性。但因本文的研究资料有限,所以期望临床相关专家和学者能够再对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做更深入的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提高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党军,聂宇红.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114-115.

[2] 邹玉倩.对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疗效进行分析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9):302-303.

[3] 张继东.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88-89.

[4] 王松.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4):179-180.

[5] 何孝燕.无痛胃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健康养生,2019,(6):144.

[6] 崔金楠.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3):44.

[7] 萨比热木·尼亚孜,木爱塔尔·吾甫尔.消化内科治疗中应用无痛肠镜的术后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9):187.

[8] 李火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7,30(6):1301-1303.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人文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NRS2002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消化内科150例感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