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2021-09-15肖莉
肖莉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的高速发展,给课堂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与目标,尤其是在课堂中广泛利用多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就现代教育手段在高中化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现代教育手段 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优势特点,利用这一技术手段可以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可以将传统教学中难以突破的实验情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学生面前,从而克服化学实验条件的限制,增强演示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并有效保障了演示实验的安全性,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效果。以下是本文对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现代教育手段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高效传递信息,挖掘教学潜能
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不但可以方便操作,而且可以扩大教学容量,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有利于多个层次的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实践证明,在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之后,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知识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记录和联想。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可以借助多媒体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从大量的知识联系中获得更多的记忆与巩固,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课件教学,减轻教师的板书工作量,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耳机和对话机的配置,既可以单独讲解知识点,又可以串联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克服传统教学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弊端。此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高密度传授知识,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动画形式呈现知识,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问环节应用,激发探究欲望
提问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并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探究状态,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因此,在提问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首先,通过网络技术,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探究和发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从网络中发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并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比如,学生通过科普网站看到与酸雨有关的信息时,往往会在学习“硫酸工业制法”“二氧化硫性质”等内容时提出相关问题,尤其对于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化学成分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相应问题情境。信息技术图文并茂,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包含丰富的视听资料,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复习碘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大屏幕播放关于碘和人体健康方面的录像,将真实生动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震撼,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充分体会这节知识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积极探究与碘元素有关的知识。
3.采用信息技术,化烦琐为简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已经深入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与学习资源,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便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原子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原子弹爆炸的视频,让学生现场感受原子弹的威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进一步给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动态的连贯演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改变化学知识的单调性和乏味性,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在教学“氮与氮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句民间俗语“雷雨发庄稼”,进而给学生讲解这句话的化学原理,但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难以让学生明白,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加以演示,给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化学反应,快速实现教学目标。
4.利用现代手段,进行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达到绿色安全环保,防止环境污染的效果。虽然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有些化学实验难免会产生有毒物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中,逸出的氯气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具有污染性和危险性的实验,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加以完成,不但形象直观,而且绿色低碳环保,符合绿色化学实验中节约和环保的要求。
二、现代教育手段优化化学教学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适时适度应用现代教育手段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遵循适时、适度、适用的原则,传统的板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思维的再现过程,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往往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的板书过程,是对自身思维的书写过程,对学生具有启迪与示范的作用。同时,师生之间经验的交流,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过程,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循序渐进。如果每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代替,那么化学课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子板书课程,不但无法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价值也大打折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件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却无法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果离开教师的指导是不可能高效完成的。所以,化学教师不能成为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者,而是要成为课堂的主导,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此外,由于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思维是不可能完全吻合的,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学会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深入知识本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课堂教学设计不符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一般来说,板书除了应包括备课过程中已经设计好的、相对固定的部分以外,还应包括针对课堂具体情况而设计的即时性部分。所以说,课堂教学不但要适当应用多媒体课件,而且要运用板书,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将课件内容适当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课件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更在于恰到好处。
2.谨慎共享多媒体等网络资源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更多的化学教育资源,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发现更多优质资源,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内容,但是也必须做好相应的筛选工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资源都是优质的,其中也掺杂一些滥竽充数的东西,甚至包含很多错误内容,容易给教师造成误导。如果教师急于求成,不管什么内容都纳入课堂教学中,不但教师讲解得费劲,学生听得也是疲惫不堪,到头来,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网络资源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存在于学生中间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重视学生对化学的思想认识,吸取各种经验教训,适时调整教學方式和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老师应急处理问题能力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不断完善了自身的多媒体硬件设备,但是由于学校对多媒体的设备的维护没有到位,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多媒体故障,尤其在公开课上,由于教师对其他学校或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不能熟练应用等因素,导致多媒体设备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而其对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故障处理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比如:上课之前,首先要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必要的常规检查,看看电脑软件是否齐全、电脑是否有病毒、投影和电脑展台之间的连接是否良好等;其次,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处理课堂意外事故的能力,做到随机应变、驾驭自如;其三,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不要带着“演示实验效果不好,再换多媒体”的思想。以上几点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总之,作为化学教师,不但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滥用多媒体的危害,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驾驭能力,能够灵活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为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连清华.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J]. 陕西教(理论版),2006(09).
[2] 吴荣华.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问题与对策[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3] 石春艳.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 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4] 肖秀杰. 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原则与策略[J]. 中国新通信,2020(09).
[5] 黄国凯. 高中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探析[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