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分类管理的策略解析

2021-09-15魏钦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分类管理高职教师双师型

魏钦

摘 要 教师是教育之本,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分类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师资管理理念尚未根本性转变,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的教师分类标准不健全,教师的分类管理流程未能形成闭环。高职教师分类管理应遵循差异化发展、人本发展、多元参与、循序渐进等原则,构建科学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岗位分类标准,实施“岗位能力适配”的分类聘任与调配机制,建立提升“教师技能素养”的分类培训体系和“激发内生驱动”的分类考核制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职教师;分类管理;“双师型”教师

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资源。近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提出了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案,为职业院校打造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制定了路线图。如何落实好这些政策,真正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强起来,还需要根据分层分类管理的方式,明确高职教师的发展定位,推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分类管理、岗位设置与专业发展照搬学科知识体系下的管理模式,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清晰,职称评聘、产教融合和岗位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之路步履维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管理理念尚未根本性转变

师资管理是维护高职院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高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1]。我国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按照传统的“人事”“行政”“计划”来实施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不是将工作岗位作为管理对象,而是将教师视作隶属于学校事业编制的人员,往往容易体现出“铁饭碗”的弊端;传统的“行政”管理,更多体现出行政至上的管理理念,教师作为相对被动的管理对象,个体发展意愿与主动性不能很好体现;传统的“计划”管理,强调教师管理的计划性,缺乏应对社会发展的灵活性。

(二)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的教师分类标准不健全

不同的教育类型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教育方式与教学内容都显现不同的特性,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类型,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普通教育有所差异,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分类方式与标准要符合教学需要与规律。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分类管理方式比照普通高校,采用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个类别,且在分类管理中类别管理制度的差异性不大,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驱动力不足。高职教师到底如何分类,如何能够与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还需要有明确的標准。

(三)教师的分类管理流程未能形成闭环

高职教师分类管理就是要建立管理的质量环,在岗位需求、设置、聘任、考核、培训、退出等环节制订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与机制[2],但是,在高职教师的分类聘任与调配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尚未给予高职院校自主设置依据,教师引进与调配的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在分类培训方面,供需失衡,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的培训质量不高;在分类的考核与薪资管理方案方面,过度重视课题、项目、论文等量化指标考核,忽视对教师育人质量的衡量;在教师岗位退出方面,未提供通畅的转换路径,教育评价与退出机制脱钩。在质量环的构建上,缺少环节或环节薄弱,降低了管理的质效。

二、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的价值导向

推进高职教师的分层分类管理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契合国家、院校和个人的发展需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

(一)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水平的职教师资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明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方向[3],即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共同制定《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就具体落实职教师资建设给出了举措。全面深化实施高职教师分类管理,是落实与推进职教师资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部驱动需求

高职教师分类管理是院校实现内涵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职教20条”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向内涵发展转变,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得到明确,国家“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及各省的高水平院校与专业群建设,彰显了职业教育狠抓质量内涵的决心。高职院校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要想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浪潮中生存与发展,必须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在表现是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内核是优质的教学团队。大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各省的高水平学校,在建设方案中,都针对师资建设明确了任务,分层分类管理和考核成为了重要手段。由于现有的师资配置已经相对饱和,无法进行大投入的引进与招聘,通过分层分类管理现有的教师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开发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领域。

(三)教师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助推器

高职教师的分类管理鼓励与引导尊重教师差异,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人人出彩。高职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一方面,高职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具备扎实理论与一技之长,还要掌握将知识传导出去的能力与技巧;另一方面,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高职教师还需要参与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领域,深入到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不同类型的教师在专业领域、岗位性质、服务类型和面向群体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如果不能实现分层分类管理,只用一把标尺去衡量高职教师,既不尊重高职教师社会角色的成果,也不利于激发高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原则遵循

高职教师分类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分类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为了规避高职教师分类管理改革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同质化、失衡化以及表面化问题,应注重遵循以下原则。

猜你喜欢

分类管理高职教师双师型
分类管理背景下浙江省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探析
我国外贸企业客户分类管理探析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对西部医学院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的思考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